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以“硬举措”守好“饭碗田”

2023-05-15 10: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晨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耕地保护,国之大者。守住全省1935.70万亩耕地面积,是一项长期任务。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最严格耕地保护二十条新政,提出力争耕地违法行为零新增的目标,将坚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完善“人防+技防”耕地保护新格局,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长兴美丽田园


拧紧“安全阀”


“这么肥沃的土地种上农作物后,今年秋季就能丰收了……”近日,随着挖掘机、运输车辆来回作业,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金海路站东南侧一块原本浇筑了水泥、搭建了钢棚的2.5亩土地复垦,曾经引发周边农户关注的大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当事公司未经批准擅自租地施工建设,并且对拆除整改拒不配合。‘20条新政’出台后,我们立即和相关单位联合拟定依法拆除方案,将耕地保护‘军令状’落到实处。”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奉化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高效执法,是新政出台后,各地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的缩影。为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浙江要求省市县乡四级党委签订政府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军令状”,内容包括将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图斑、地块,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等。

同时,探索实施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移交制度,“军令状”内容带数量、带质量、带位置进行移交,进一步强化审计对耕地保护责任的监管。

“新政在处罚力度上是空前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保护补偿资金都同耕地保护挂钩。”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有地方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将先冻结所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只有依法依规拆除复耕才能解冻。此外,耕地保护省级补偿资金也与耕地保护绩效挂钩,对年度存在违法占用耕地且未按要求及时整改恢复原状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安排资金。


织密“防护网”


“滴——”日前,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光明村村级田长周潮滨收到了“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推送的疑似破坏耕地预警消息。他迅速按照导航前往巡查,并通过现场拍照上传,解除了预警片区的“黄码”。

“预警是因为有拉土车开了进来,现场查看后发现不存在耕地破坏行为。”周潮滨说,村里的耕地曾发生过被倒入几十吨垃圾、导致严重污染的恶性事件。启动“天巡地查”后,能马上发现、及时处理破坏行为。

周田长所说的“天巡地查”,是“耕地智保”数字化场景中的应用之一,其依托的是浙江越织越密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天上,全省80%的耕地附近配置了1.4万个高位摄像头,能24小时不间断地智能识别违法行为并发送给巡查员,还实施季度卫星遥感、月度无人机巡查等;地上,全省范围构建了“5+1”田长责任体系,包含6万多名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同时对责任地块数量、位置立牌公示,做到“人田对应”。

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仅0.3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独特地形,还产生了浙北水网地区耕地“坑塘化”、浙东南沿海地区耕地“果园化”、浙中丘陵盆地地区耕地“苗木化”、浙西南山地区耕地“茶园化”的四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典型模式。

近年来,浙江构建起“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实现耕地保护的精准高效,新政提出强化“田长制”,抓好田长办实体化运行,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巡查制度、耕地违法违规问题处置机制以及市、县、乡三级田长年度考核等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提高高位摄像头的覆盖率和准确率,加快“耕地智保”场景迭代升级,迭代开发补充耕地、进出平衡、林耕置换等模块,进一步构建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覆盖的耕地数字化精准监管体系。

在耕地的用途管制方面,新政提出了“双平衡”的要求。“‘双平衡’即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耕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坚决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并将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确需转变用途的,应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建设“高标田”


守好“饭碗田”,重“量”更重“质”。“不仅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我们还将优化耕地布局,化零为整。”据介绍,从2023年到2030年,浙江将力争用8年时间高质高效完成52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改造提升300万亩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的高标准农田,在全国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为此,新政除了要求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实至名归”外,也包括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之外符合条件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上图入库。

同时,大力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提高连片度,优化空间布局,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让“粮田”变“良田”。目前,嘉兴市已推出首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规划总面积10380亩,将通过质量提升、功能恢复、生态建设等各项工程,建成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形成以绿色畜牧业、循环农业、乡村文旅为特色的“1+3”产业格局,打造“田成方、渠相连、林成网、村变美、业兴旺”的集约高效立体循环新模式。

杭州市余杭区在瓶窑镇张堰村、仁和街道三白潭村和鸬鸟镇太平山村等村实施沟渠修整、土地推平、灌溉设施改造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让分散零碎的土地连成片之后,不仅实现了高产稳产,而且依托良好的生态基础和悠久的农耕文化,推动农耕体验、乡村研学、自然观光等项目遍地开花。

武义县除了全力推进大田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外,还启动了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源口灌区续建及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方案》编制以及柳城镇荷丰村、熟溪街道郭洞村等10个农田水利维修项目,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机械化操作水平、优化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政可以说在全国率先打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耕地保护组合拳。”耕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起点上,浙江还将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耕地共识,并采取集中曝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等方式,提高社会警醒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