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打造“三生”和谐现代“富春山居图” |
|||
|
|||
袁 卫 陈爱民 陈子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20年来,杭州市秉持“生态文明之都”城市定位,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生态”与“生产”完美统一、“颜值”与“产值”并驾齐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杭州大地徐徐铺展,尽显生态之美、发展之盛。 杭州西湖 厚植生态和谐底蕴,“生态美”走向更高水平。20年来,杭州从高位谋划、铁腕治污、全域共保三点着力,不断厚植生态优势。2024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仅为30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65.74%。从西湖的碧波映山、西溪的芦雪纷飞,到钱塘江畔的候鸟栖息、城郊山林的绿意绵延,生态之美不仅体现在监测数据的持续向好,更化作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民生实景。 谱写绿富同兴画卷,“生产美”赋能绿色发展。以“美丽”为钥、以“经济”为桥,杭州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在深耕美丽经济的实践中解锁“绿富同兴”的密码。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杭州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跃升”,研发投入的“高浓度”迅速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度”。2024年,杭州以占全省14%的能耗,贡献了全省24%的GDP,单位GDP能耗强度连续多年稳居全省最低、全国领先水平。 描绘宜居宜业美景,“生活美”成为百姓日常。以“全域美、持久美、内涵美”为导向,打造“城市繁华、乡村如画”的融合图景。在城市,以“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作为民生坐标,构建起“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的四级公园体系,让绿色成为城市最普惠的公共产品。目前,全市市域绿道总长约5000公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在乡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续深化,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建成“共富风貌驿·江南驿”132个,推出省级“共富风貌游线”18条,完成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30个。 打造三美融合样本,“绿富美”展现硬核实力。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让“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在共生共荣中实现有机统一,生态优势从“静止的风景”转变为“流动的财富”和“幸福的感觉”。2024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1860亿元,连续18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0年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实现得分和排名“双提升”。 淳安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从“一村绿富美”到“村村绿富美” 淳安县下姜村位于千岛湖源头凤林港溪畔,曾因群山荒秃、污水横流而贫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该村果断关停木炭窑、拆除猪圈,大力发展精品果园、林下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开展民宿经营,实现从“烧炭养猪毁生态”到“民宿游客破百万”的生态与经济共赢转型,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000元跃升至5.5万元。 下姜村美丽河道 2019年以来,淳安县以下姜村为核心,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开展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底色,实施生态农业、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发展生态旅游、激发价值转化动能,探索从“一村绿富美”迈向“村村绿富美”的共富之路。 绿色发展基石稳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流域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实现卫生厕所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河流水质优秀率等5个100%,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产业富民气象万千。现代农林业和旅游业成为大下姜的富民产业。2024年,大下姜联合体接待游客119.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7798.58万元;2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459.86万元、经营性收入1972.46万元。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贡献世界湿地保护和利用“中国方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首个融合城市、农耕、文化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世界湿地保护和利用贡献了“中国方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效益显著提升。2005年至2024年,西溪湿地新增维管束植物750种、昆虫441种、鸟类155种。现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34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20种。 社会效益持续扩大。西溪湿地累计获得“国际重要湿地”“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国家级以上荣誉30余项。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穆桑达·蒙巴评价,“西溪湿地所做的工作,向世界真实展示了城市中的湿地应该如何实现保护并恢复生机”。 经济效益不断显现。这些年来,西溪湿地的入园游客和经营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年入园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年经营收入约2亿元。西溪湿地原住民变身“生态股东”,纷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了“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