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打好融合发展“五张牌” |
|||
|
|||
宁 发 诗画景宁
从县城出发,全程207公里的绿道网络,串联起景宁最具特色的元素:“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两个国家4A级景区、全省第二大人工湖千峡湖、华东第一峡炉西峡、畲乡古城、畲乡小镇、畲家田园综合体、71个景区村、近80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 畲族人口超过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多年持续的交通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能人陆续回村建民宿、开茶室,杭州、上海的乡村休闲和度假项目纷纷入驻,年均旅游收入达2000余万元。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宁,现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2019年11月,景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聚焦资源要素、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八大领域,着力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 近年来,景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出“景宁600”生态农产品公共品牌;积极发展生态工业“飞地”经济,成功引进娃哈哈、上海飞科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大力发展风情旅游,串珠成链打造“民族风情特色园”等举措,全县GDP比2002年增长了8.3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7.4倍,县域竞争力排名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中位居前列。 发展后劲在哪?在于打好民族牌、老区牌、生态牌、山区牌、自治牌。 根据已经制定的“一县一策”,景宁将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壮大全县特色生态产业,使民族文化品牌初具影响、生态价值优势更加突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形成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具有景宁特色、适合在全国民族地区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成果。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深化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资源要素、特色产业、民族文化、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生态价值、数字治理等领域改革探索。优化乡镇行政区划布局,结合实际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人口、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加快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地标。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增强融合发展支撑。内联外通步伐加速,积极谋划丽南高铁和丽宁高铁并争取线位经过景宁。大力培育发展紧缺人才,巩固深化浙医一院与景宁民族医院精准合作,适时启动景宁民族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云景天然气管线。 培育壮大特色生态产业。谋划建设3平方公里左右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培育壮大幼教木玩等产业链。做大做强丽景民族工业园,打造电工电器(气)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在省级大湾区新区和高能级战略平台对接布局“产业飞地”。加快推进云上天池等文旅项目建设,提升鹤溪、红星、澄照惠明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打响“景宁600”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加强改革赋能牵引。按照“县域统筹、分类引导、整体设计”的思路,深化推动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开展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持续深化拓展GEP改革,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景宁样板”。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完善碳汇量化核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