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二期>聚力攻坚突破 交出硬核答卷
数字社会

2022-01-25 13:1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

“数据跑腿”解民生急难

邵玩玩

 

道路上车辆间发生轻微剐蹭,能否远程定责定损?宠物犬证办理得跑多个部门,能否一次办结?……如今在浙江,随着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的上线,这些日常小事只需百姓动动手指,即可实现智办、速办。

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媒体吹风会,介绍应用开发建设及推广使用情况。据悉,浙江梳理出50件民生“关键小事”并实现智能、速办。自2021年8月上线以来,该应用日均访问量82.1万人次、办件量3.86万件,平均减材料67.2%、减时间66.3%,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度和获得感。

民生“关键小事”是指围绕个人和家庭全生命周期,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高频、高权重公共服务领域非重大服务事项。聚焦民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省发展改革委梳理出一份“关键小事”清单。“目前,我们已梳理出首批人全生命周期6个阶段50件‘关键小事’,其中入学6件、就业14件、生活16件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晓波介绍。

办好民生“关键小事”,需要海量的数据和高度的业务协同。浙江坚持“改革创新+生态构建”,通过实施被动转主动、填报转确认、能办转速办、普通转智能、应用成生态5条改革创新路径,推动政策适用人群“应享尽享”,将应用打造成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生态沃土。

被动转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感知群众需求、主动提醒群众可享政策服务、主动预判群众需求并推送相关信息,推动政策适用人群“应享尽享”。如失业保险金无感智办事项,通过后台数据比对,主动发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群众并引导完成事项办理。

填报转确认。打破信息孤岛,以信息确认的方式减少手工填报,取消上传材料环节,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事项,申请人实名认证登录并在线上确认基本信息,系统自动将数据传输至业务主管部门核实后予以办结,全程零材料、零签名。

能办转速办。推动串联改并联、单点向集成,进一步提高联办联审效率。如宠物犬证服务事项,上传登记资料后,公安机关审核并提供预约二维码,凭码可到宠物医院享受“免疫、登记、芯片植入”一站式服务。

普通转智能。运用各类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如“发票真伪查验”事项,引入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群众可扫描二维码,系统自动识别通用机打发票、电子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机动车销售发票、二手车发票、手工定额发票、出租车发票等七类发票,匹配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等信息,解决手动输入等问题,提高用户的便捷性。

应用成生态。积极推动小事长成大应用,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上升为“浙医互认”重大应用。推动小事互通互用,如“一照通用”小事应用,在省公安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协同下,身份证照片已可直接推送给电子健康证、社保卡、驾驶证等证件使用。

同时,突出“好用管用”,对应用不断迭代升级,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开展监测评价、设立小事体验员等方式,逐步构建起“规范指引—监测评价—反馈提升—动态调整”的工作闭环,应用上线以来,好评率保持在99%以上。


工地农民工使用“浙里安薪”

 

安薪在线

“靶向治疗”欠薪顽疾

今 哲

 

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是共同富裕的民生底线。近年来,在全面落实“浙江无欠薪”行动基础上,省人力社保厅聚焦欠薪隐患发现难、维权处置难等问题,构建覆盖用工全过程的一体化欠薪治理闭环,集成建设“安薪在线”数字应用,不断完善欠薪数字化治理的体系架构。截至目前,全省欠薪发生率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成功化解率97.94%。 

打造工资日常监管机制。层层转包引发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不清,部分企业通过用工“体外循环”逃避法律责任……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欠薪重灾区。为此,浙江通过制度重塑,建立了覆盖工程开工、施工和完工全过程的用工管理常态化监管机制。比如,施工阶段形成用工管理闭环,进场施工要求实名登记,签订劳动合同,做到“人清”;每日考勤,工资金额每月确认,做到“账清”;按月足额支付,总包直接代发,做到“钱清”。目前,工资日常监管体系已实现对在建工程项目动态全覆盖,累计为820多万农民工在线发放工资2400多亿元。

打造欠薪联合预警机制。为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浙江根据企业、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特点,分别构建欠薪预警模型和数据指标体系,依托浙江省公共数据工作平台,从市场监管、建设、税务等14个部门归集水电税费、涉法涉诉、经营异常等452项信息1.5亿多条数据,形成全方位的欠薪预警监测网,对220多万家企业和1.6万个在建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一旦发现用人单位存在风险隐患,系统立即触发欠薪预警,指挥调度属地劳动监察机构或基层网格及时介入排查。目前,“安薪在线”累计触发预警1.6万条,主动化解欠薪问题5852件。

打造纠纷协同处置机制。为让欠薪投诉渠道变得畅通,浙江打通“基层治理四平台”、矛调中心平台、行政处罚平台、行刑衔接平台,依托覆盖全省的基层矛盾调解中心和遍布各类场所的“安薪码”,实现各类劳动纠纷全量接入,打造人力社保“一窗受理、全省联动”的统一登记入口。同时,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信访调解队伍,推动监管力量下沉至乡镇,构建了“一窗受理、调解先行、协同处置、评价反馈”的全闭环治理机制。今年以来,全省登记劳动纠纷16.4万件,其中工资纠纷9.2万件,有效化解率达98.8%。

打造信用分类监管机制。浙江在人社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基础上,结合浙江省信用“531X”体系,积极构建劳动保障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五级动态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提供出具信用报告和就业信用授权查询的服务。同时,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对捏造事实讨薪、纠纷高发、残疾人等人群进行重点监管和服务,进一步稳定就业和用工秩序。

打造源头综合治理机制。服务和监管两手抓,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真正根治欠薪。以服务促和谐,充分发挥三方四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劳动用工体检、电子劳动合同推广、和谐企业和园区创建;以监管求和谐,按照“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改革精神,加强部门协同,开展用工书面审查、日常巡查指导等行动。


 

浙里好家政

让家政服务更省心放心

尚 武

 

家政服务,一头关乎百姓的美好生活,一头关乎个人的就业增收,既是民生幸福小事,也是共同富裕大事。2021年10月,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临海市牵头打造的“浙里好家政”正式上线应用,通过整合家政领域各方数据、自动识别适业群体、智慧服务引导就业、信息公开交互匹配、资信核验风险预警,建立起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全链闭环服务监管体系,为市民提供省心、安心、舒心的家政服务。

破解传统家政治理服务痛点,让百姓找家政省心又安心。近年来,因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家政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聚焦这些难题,“浙里好家政”应运而生。该应用建设“当家政、找家政、知家政、评家政、惠家政”等5个子场景,全量归集家政数据信息,实现省市县贯通。

破解社会对家政不放心的问题,在全国首创“家政安心码”。集成公安、卫健、发改等部门的身份、健康、防疫、信用等数据,对应生成“红、黄、绿”三码。家政员亮码服务,消费者扫码查验,从业背景信息一览无余,绿码人员放心使用。对黄码、红码,实时预警,根据不同原因生成提示单,自动发送给家政人员、家政机构,敦促及时修正,红码人员列入重点管控名单,有效防范行业风险。

破解好家政难找的问题,重构家政数字资信管理。该应用集家政员、家政机构、消费者三方身份、信誉、评价等信息,通过赋分自动给予级别评定,真实记录多方信用,实现等级评定结果与经济社会待遇关联挂钩,激发行业内生动力。为便民利民找家政,通过创新算法技术,依靠用户“智能画像”,实现就近就便服务的精准匹配,提高了寻找家政服务的效率。以首次保洁为例,消费者需求的平均响应时间由线下4天降为线上20分钟。

同时,“浙里好家政”能精准识别低收入、失业群体,让家政从业者就业渠道更畅通。该应用利用现有户籍人口涉及的基础数据,可重点帮扶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群体,畅通就业渠道。

对从业者来说,“浙里好家政”让就业更畅通、增收更明显。数据显示,临海市通过应用试点精准识别低收入、失业群体583人,成功转化为家政服务员117人;在收入方面,以保洁为例,服务员月均承接订单量增长32.7%,增收约1500元。

对家政机构来说,“浙里好家政”实现了零周转招聘、零成本入驻,运营成本可降低15%,订单环比增长22%。

对整体家政行业而言,“浙里好家政”精准识别低收入、失业等群体,以信息、平台提示等方式引导进入家政就业链,无感推送企业招聘信息、技能培训和体检服务,家政就业一键通达,行业扩容便捷有效。

截至目前,已有2900多家家政机构、近11万名家政服务员入驻“浙里好家政”。应用上线后,家政机构、家政员的服务好评率分别提高6%、8%,纠纷投诉率下降15%,家政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浙里急救

打造全省院前急救“一张网”

宗 合

 

对急救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快”字开展,在接到120呼救后,以最快速度出车、最快时间抵达、最快时间救治。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围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数字化改革,重点打造了省域“浙里急救”应用,有效提升了急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

为打造“上车即入院”救治新模式,形成全省院前急救“一张网”,浙江充分运用数字化理念、方法和手段,统筹全省院前急救资源,汇集院前急救数据信息,强化卫健、发改、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红十字会等跨部门协同,归集急救车辆、人员、机构等数据,通过资源重组、服务模式重建、服务流程重构,实现救治时效性、精准性和协同性全面提升,重点打造五大场景。

一键呼救。在“浙里办”政务平台设置一键呼叫功能,居民通过“浙里办”App一键呼叫120,调度中心自动分析来电位置进行定位,将呼叫信息推送至接警台,接警员“秒接秒派”,将急救信息一键同步推送至急救医生、救护车司机和救护车车载端。对于居民而言,可实时查看申请受理进度,一键授权共享定位信息,全程掌握救护车行车轨迹,有效缓解呼救人员在等待救治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提升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精准调度。救护车出车后,系统通过GPS定位、通讯运营商基站定位和呼救者口述位置,实现三重复合精确定位,急救定位“零差错”。救护车车载端根据呼叫者现场定位信息,结合道路路面状况、拥堵情况智能选择导航路线;接上病人后结合调度算法模型实现最优路线规划,第一时间将病人送到最近、最合适的医院抢救。

上车即入院。病人上车后,通过5G技术将车上患者基本信息、车辆轨迹、生命体征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救治目的地医院,实现“急救现场—救护车—医院”连续、实时、多方协作的闭环救治,逐步实现“上车即入院”,推动传统“边走边查”模式向“边走边治”模式转变。

协同应急处置。强化应用“一盘棋”,省卫生健康委与省红十字会协同绘制了全省AED地图,辅助调度员开展急救指导和志愿者开展急救处置;与运营商对接位置服务能力,实现驾驶端和呼救端双向米级精准定位;与省委办公厅、省应急管理厅等9部门开展应急处突多跨联动,将“浙里急救”纳入全省应急处突体系。

决策分析。整合全省碎片化、孤岛化信息,通过数据驾驶舱集中展现决策分析指标,包含呼救、调度、出车、时效、病种、患者生命体征、车内实况视频等多维度信息,形成集中统一的数据展示。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介绍,“浙里急救”应用场景已在全省11个设区市和90个县(市、区)全面应用,并实现全省数据互联互通。上线以来,全省120呼救电话受理时间平均缩短30秒,急救指令下达时间平均缩短1分钟,急救车辆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定位准确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为急救“黄金4分钟”赢得宝贵时间。


江山市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送证上门

 

智慧助残

让最不方便的人方便办事

姜 励

 

“自己行动不方便,没想到一次都不用跑,他们就给我办好了残疾证。”近日,江山市双塔街道社稷坛社区89岁居民叶某某接过辖区残联工作人员递上来的残疾人证,直言感谢。从当月起,叶某某社保卡每月能收到250元的护理补贴和273元的困难生活补贴。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也是“扩中”“提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市现有残疾人2.1万名,低收入群体中38.7%是残疾人。解决残疾人的民生福祉问题,是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迫切要求。江山市围绕残疾人数字鸿沟和助残帮扶不精准等两大主要问题,通过数字赋能,创建“智慧助残”数字化应用,实现助残服务精准化、智慧化,让最不方便的人方便办事。

应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主动归集人社、公安交警、卫健等业务部门数据,获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重度疾病中新增疑似残疾人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实地入户核验,变“申请+审核”为“数据+算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符合办证条件的人群办理残疾人证,同时精准匹配惠残政策。自应用上线以来,江山市共归集涉残数据达4000多万条,为1400多人办理残疾证,其中通过系统主动感知占比为83%;为1.7万余名残疾人快速兑付各类补贴4170.17万元。

“这份工作是在江山市残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借助系统找到的。”肢体三级残疾人俞某某说。2021年7月,通过智慧助残应用主动感知和精准匹配,当年毕业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俞某某在浙江亚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月工资3000元。“根据残疾人区域分布、人员结构、残疾类别等数据,应用会给他们自动建立‘一人一档一画像一笑脸一指数’,为他们精准推荐就业岗位。”江山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江山市依托“智慧助残”应用,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的转变,多渠道帮扶残疾人共同富裕。2021年,江山市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2410人,同比增长49%。

基于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江山市把残疾预防作为重点,通过“152”和“141”体系贯通,主动推送工伤和交通致残数据1775条,联动9个部门建立致残事故监管执法一件事、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调整和安全生产考核机制,推出4个领域6项监管举措,致残事故同比下降23%。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江山市还牵头拟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在省IRS平台上架残疾人两项补贴识别、残疾学生主动感知、特困户识别等3个公共组件。目前,江山经验已在衢州、湖州、绍兴上虞等地复制推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