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制造业现代化的高分报表 ——浙江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综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的命脉、富民强省的根基,更是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的战略重点,是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建设制造强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的浙江担当。 “五个首次突破”“三个全国第一”“占比提升能耗下降”……4月19日上午,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再部署再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的大会,再次传递出浙江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建设制造强省的坚定决心。 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要求,更加突出稳企业、强创新、促转型、防风险,着力推进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建设制造强省,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富民强省注入强劲动能。 在建设制造强省的新征程上,浙江以实干为笔,集众智、聚合力、谋共赢,奋力书写制造业现代化的高分报表。
坚定战略定力 筑牢共同富裕之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制造业小省到制造业大省的历史性跃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在2003年全省工业大会上作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部署,并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将其纳入“八八战略”,开启了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征程。 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腾笼换鸟”等“四换三名”工程,创新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加快推动浙江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厚植了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浙江省委、省政府加快了建设制造强省的步伐。 战略布局,整体推进—— 2020年3月召开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了总体部署。省委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0年11月,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把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十三项战略抓手”之一。 2021年3月召开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打造新发展阶段浙江制造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1年7月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路径,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2021年7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要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引领浙江制造业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 强化激励,争先创优—— 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主引擎,以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主战场,以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主抓手,各县(市、区)稳进提质、争先创优,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四大攻坚行动,争取财政专项激励,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通过连续三年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省建起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建设制造强省的良好氛围。 2021年,“浙江制造”交出了一份靓丽的高分报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首超5万家、增加值首超2万亿元,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8%,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筑牢发展之基。 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加紧生产防疫物资 突出再造优势 重塑制造产业格局
夜晚,从空中俯瞰15平方公里的镇海炼化产业园,宛如璀璨明亮的水晶城,在夜幕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国家布局的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之一,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以镇海炼化为龙头,宁波市正积极打造技术最先进、能耗强度最低、资源最节约、竞争力最强的石化全产业链,培育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目前,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崛起,成为我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中流砥柱: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突破2万亿元;现代消费与健康产业集群超1.5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达万亿级;绿色石化与新材料集群跻身世界前列。 突出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这个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浙江出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建立产业集群“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提升机制,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实施“新星”产业群培育行动,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技术领先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群。 优质企业是产业集群最活跃的“细胞”。浙江采取梯度培育的方式,持续深化“小升规”“放水养鱼”“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和单项冠军培育行动,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之城(县)—单项冠军之省”的双链路培育机制,用心扶持企业成长壮大,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021年,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79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5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培育“放水养鱼”企业3083家、雄鹰企业102家。其中,浙江以4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量,占据全国“小巨人”榜榜首。 强韧的产业链是产业集群的“筋骨”。浙江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通过一系列强链、补链、延链举措,重点打造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标志性产业链。 高能级平台是产业集群跃迁的助推器。浙江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高起点建设杭州钱塘、宁波前湾、湖州南太湖、绍兴滨海、金华金义、台州湾、温州湾等7个省级新区,高质量建设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杭州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蓄力聚能。 截至2021年底,浙江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厂管理平台
抢抓数字风口 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在东阳横店东磁智慧工厂,5G网络连接起了全生产线1000多个终端,日均生产105万片单晶电池片,AI检测200毫秒完成;在宁波康赛妮公司生产车间,羊绒原料被投进一楼投料口,自动流转到二楼制成纱线……2020年,浙江开展未来工厂试点建设,探索未来工厂建设的路径和标准。两年间,培育了32家未来工厂、423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梯队培育体系。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归根结底要依靠创新。近年来,浙江抢抓全球数字技术发展“风口”,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全面转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轨道。 大力推进数字智造—— 202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一体化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上线运行省级产业数据仓,启动30个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动下,浙江有36个产业集群开始新智造试点。 新智造群体不断壮大,正是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的成果,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产业数字化风劲潮涌。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势强劲。2021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348亿元,增长13.3%,占GDP 比重11.4%。软件、集成电路、数字安防等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业务收入超8300亿元,增长18%;集成电路产业收入超1400亿元,增长40%以上。 产业数字化赋能增效。2021年,浙江启用全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行动,应用工业机器人累计有13.4万台;初步建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共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5个,深度上云用云企业45万家,“产业数字化”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累计建成启用5G基站10.5万个,开展5G融合应用项目842个,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98个,阿里巴巴长三角智能数据中心、桐乡乌镇超算中心启动建设。 不断强化创新驱动—— 近年来,浙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两者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让浙江制造筋骨强健、后劲更足。 聚焦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断链断供技术,浙江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攻关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组织科技应急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为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2021年,全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365项,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362项。 为做强产业链,浙江加快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创新新型实验室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联动。 目前,浙江已建成之江、良渚、甬江等9个省实验室,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在不同的领域向“世界级”冲刺,成为我省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第一梯队。 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研究院组成的2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性、共通性技术问题展开研发,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方产业。浙江加快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鲲鹏行动”,靶向招引一大批“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大力实施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为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汇聚英才,厚植竞争力。 黄岩区31家铸造企业合并组建浙江中能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双碳”目标 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建立全国首个工业碳效监测平台,首创“工业碳效码”,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浙江抓住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系统性变革的历史性契机,启动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让浙江制造结构更优、产业更绿。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成为全省能耗强度下降的重要支撑。 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2021年,浙江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总体方案和七大高耗能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工业整体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 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清理整顿,严格实施行业产能置换办法,严控石化、化纤、数据中心等新改扩建的高耗能项目,并将准入门槛由0.6吨标准煤/万元提升至0.52吨标准煤/万元。 用好考核“指挥棒”,省委、省政府把能耗减量(等量)替代、产能替代、用能权交易等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能耗双控考核,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指标体系,全年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479家,腾出用地7.96万亩、用能216万吨标煤。 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省经信厅运用数字化改革理念,系统拆解工业企业碳排放“测、算、评、治”等关键环节,依托国网新能源云数字经济平台,把电力、经信、统计等相关部门数据归集起来,梳理提取出每家工业企业的电、煤、气、热等39类数据,测算出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能耗总量、能耗强度四大核心指标,为企业绘制“碳画像”,形成专属的“工业碳效码” ,让企业对自己的碳效水平一“码”了然。目前,全省有4.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入工业碳平台,完成能效和碳效核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近九成。 “工业碳效码”的应用,为部门协同治碳、行业精准控碳提供了有效路径,更让企业主动减碳有的放矢,加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力度。2021年,浙江企业全年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08项,节能130万吨标煤。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2021年以来,浙江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绿色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暂行)、绿色工厂建设评价导则(暂行),通过政策激励、金融支持等举措,不断激发制造企业开展绿色改造,创建绿色工厂。目前,浙江建成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0个、工厂100家;新增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8家、绿色工厂50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资源综合利用是绿色改造的方向之一。浙江持续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打造循环经济“991”行动升级版,实施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升级工程,试点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2021年全省一般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7%,超出全国平均20个百分点以上。 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生产线 注重减负强企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这些年,浙江持之以恒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致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深化改革,提升效能—— 浙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全面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服务企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在浙江,开办企业“一日办结”,173个涉企服务事项实现“一站通办”,甚至注销企业也能“一网服务”。 减负强企,激发活力—— 浙江深化企业码应用,在全国首创“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在手机上查询,就能知道自己的税费“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2021年全省企业减负降本金额2793亿元,惠及企业5995万家(次)。今年,浙江出台涉及减负、纾困、强企的“45条政策”和“27条政策”,力争2022年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用“真金白银”换企业轻装上阵。 畅通融资,服务实体—— 浙江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有力推动“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去年,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发行规模全国第一,一般企业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13个、0.2个百分点,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还推出企业上市“一件事”集成办理、金融顾问等制度,去年帮助110家优质企业多渠道成功上市。 拉长短板,优化布局—— 制造业是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为拉长山区26县这个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实现全省制造业协调发展,今年,浙江启动实施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攀登计划”,深入开展产业链山海协作,以“一县一策”“一县一业”为引领,支持26县发挥特色、做强优势,挖掘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 而今,在生态工业赛道上,26县铆足劲奋起直追,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制造业攀登,招大引强、补链强链、科技赋能,打造山区生态工业新引擎,赶上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浙江省制造业将乘数字经济厚积之势、数字化改革引领体制机制重塑之机、共同富裕示范区扎实推进之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狠抓落实,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