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逐浪行 ——2023年浙江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郏文纲 马跃明 岑文华 2023年大事要事盛事多,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之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并作出重要讲话,赋予浙江新定位新使命。2023年的浙江经济发展,注定不平凡。 看投资:全省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投资完成率129.7%,有力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看消费:1—11月,全省接待游客4.3亿人次、同比增长23.8%,实现旅游收入6928亿元、同比增长24.7%; 看出口:1—11月,全省货物贸易出口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3.2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15.2%,全国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看增长:前三季度,浙江全省GDP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 2023年,浙江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创新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共同富裕蹄疾步稳,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赛会圆满成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稳增长 系列“组合拳”劲健有力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全面把握发展时与势,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工作组合拳、改革组合拳,以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稳进向好、预期增强”。 “8+4”政策体系落实到位—— 2023年初,浙江制定实施“8+4”经济政策体系,整合形成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等“8大政策包”和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张要素清单”,让企业获得感更强。 早出快出、应出尽出。年初,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纳入“8+4”经济政策体系的55个配套政策文件多在一季度出台、上半年全部出台。后续跟进制定出台“民营经济32条”等,形成强有力的“1+N”政策体系。 直达快享、应享尽享。省级安排财政资金1006.8亿元,市县配套资金4997.1亿元。1—11月,全省社会融资增量占全国比重超10%;新增贷款2.55万亿元、增长14%,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182亿元,增长31%。 向上争取、能多则多。新增专项债额度2654亿元,约占全国7%;328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宁波舟山港启运港和金华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成功落地浙江。 “千项万亿”工程扎实推进—— 以更大力度稳投资优结构,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组合拳”,投资增速既快于全国,也快于全省经济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政策引领力强。先后出台扩大有效投资政策24条、省重大产业项目决策评估工作指引、省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持续激活全社会投资。 项目推进势猛。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全年安排重大项目实现90个县(市、区)全覆盖。截至11月底,新建项目开工率100%。 要素保障扎实。抓争先创优,每季度开展投资“赛马”激励评价,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的积极性。2023年,仙居比亚迪新能源电池、衢州吉利三电、甬金铁路、嘉兴鱼腥脑航道、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杭州西险大塘、六横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镇海绿色石化二期、金塘新材料产业园主体项目等开工建设。 在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下,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基数上保持较高增长,继续领跑东部省份;投资结构趋优,制造业投资增长13.7%,连续3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1.5%。 能源保供稳价能力持续加强—— 2023年,浙江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和“两个亚运”电力安全保供任务,实现286个亚运重点保电场所和129个亚残运会保电场所的全方位最佳保障。统筹谋划实施稳价降价长效机制,精准实施能耗双控,强力推进能源重大项目百日攻坚,1—11月,工商业平均电价下降至0.788元/千瓦时;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3693万吨标准煤,其中77.7%用于民间投资项目;绿色转型加速推进,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8%。 宁波舟山港2023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箱 增动能 三个“一号工程”纵深推进 2023年11月10日,全省创新深化大会公布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04项获奖成果,连续第三年颁发“科技创新鼎”。2023年,浙江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以创新引领抓转型、以改革开放增动力,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显现。 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促创新能力新跃升—— 强力推进“创新深化”,迭代升级“315”科技创新体系,全省研发强度超3.1%,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四位。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均实现零的突破,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20家,科技创新“家底”更加厚实。 科技创新强劲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2023年,浙江统筹抓好核心技术攻关、数字产业集群、数实深度融合、数据价值释放、平台经济创新,超前布局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智能光伏等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发展势强行稳。前三季度,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361.4亿元,占GDP比重12.4%,同比增长10.2%。1—11月,全省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1%,新产品产值率44.5%;消费新业态活跃,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智能音像设备和家用器材等智能产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同比增长14.0%。 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促重点改革新突破—— 浙江抓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这个“牛鼻子”,全面优化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2023年形成3批90个最佳实践案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先行、全省推进,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县市层面全覆盖,撬动营商环境向一流攀升。 市场新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浙江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第一时间制定我省具体举措,为市场主体减负328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2500亿元目标。截至11月底,全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26.6万户、增长9.8%;1—11月,新增民营企业46.3万户、增长11.2%,新增个体工商户116.1万户、增长9.6%。 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上榜”企业销售总额再创新高,达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5%;净资产达2.24万亿元,同比增长9.26%。这彰显了一年来浙江民企的韧性、底气和信心,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愈发闪亮。 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促对外开放新提升—— 浙江坚持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引领高水平开放,做强“地瓜块茎”、延展“地瓜藤蔓”、厚植“成长沃土”,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稳固。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率先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落地,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累计477项,其中149项全国首创。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浙江在数贸会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签约金额1558.5亿元。 开放网络织牢织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11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宁波舟山港2023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箱;“义新欧”班列开行2370列、增长4.5%;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占比40%以上。 开放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进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累计审批紧急商务口岸签证160余件,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80亿元。打响“浙是你的家”外资企业服务品牌,持续开展“丝路护航”,服务境外投资合作企业约900家次。 桐乡桐昆集团聚酯纤维“未来工厂” 提质效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2023年,浙江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稳健运行、结构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为动脉,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产业向高端升级—— 浙江统筹实施空间腾换、招大做强、企业优强、品质提升、数字赋能、创新强工六大行动,有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10月,浙江新增制造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630家、上市公司4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046家。实施“数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培育,累计认定未来工厂52家,未来工厂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7.8%、综合成本降低19%。 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 浙江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形成全省“一盘棋”发展格局。1—10月,全省“415X”集群规上企业营收6.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营收75.9%。 强化全方位政策支持。建立省领导任“链长”、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协同机制,串联产业链,统筹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建立“4+2”财政支持体系、落地“4+1”产业基金,集中财力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首创产业集聚“核心区+协同区”布局模式。遴选出88个核心区、协同区,推动各地聚焦特色,发挥优势。1—10月,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贡献了全省工业增量的九成、重大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量的八成。 1—11月,全省717个制造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08亿元,其中“415X”集群重大项目投资2438亿元,占93.5%,集群培育集聚效应凸显。杭州市数字安防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慈溪市智能小家电等14个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品牌培育成效显现。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力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以重大项目支撑高能级服务业平台打造,以政策集成支持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3168亿元,增长7.3%,增速领跑沿海四省一市,对全省GDP贡献率达64.8%。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9%。 重大项目量质并举。1—11月,552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1583.5亿元。81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湖州西塞科学谷产业园区、衢州龙之梦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顺利开工。 改革试点顺利落地。宁波舟山港纳入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金华义乌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浙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陆路和海路退税政策的省份。杭州成功创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嘉兴、湖州获评第三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2023年,一批“国字号”示范成功创建。 交通物流体系打开发展格局—— 通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脉”,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浙江综合交通累计投资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1—11月累计投资达354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公路水运投资2393亿元,总规模居全国第一。 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关键项目——临建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国首条双层高箱示范线——金甬铁路在年底前建成投运,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建成通航,浙北海河联运64标准箱集装箱船舶航线通航,六横大桥一期关键节点——梅山水道桥主塔顺利封顶。 重大项目前期全面提速,条帚门30万吨级进港主航道等5个总投资135亿元的宁波舟山港重大集疏运项目集中开工,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等国家战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宁波舟山港六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建设实质启动。 目前,浙江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92.4%,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十万人口以上城镇80%通高速公路、88%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70%设区市通达千吨级航道,江海、海河、海铁联运量保持20%左右增长,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居全国第二。 东方电缆全球首个500kV三芯海缆系统成功下线 惠民生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蹄疾步稳 日前,浙江公布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三批51个最佳实践名单。刷脸即出“定制菜单”的老年食堂,公共服务“围着我转”的未来社区,更均衡的普惠型托育……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一个个先行探索已然汇成充满民生暖意的共富风景。 2023年,浙江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持续打造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探索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均衡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做大“蛋糕”,最佳实践探路先行—— 2023年,浙江全省GDP预计突破8万亿元大关,持续做大了共富“蛋糕”。 以“小单元”撬动“大民生”,一处处具有浙江味、未来味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共绘城市繁荣、乡村兴旺的美好图景。目前,浙江建成501个未来社区、567个未来乡村、272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在理念模式创新、全域规划引领、示范项目推进、政策技术支撑上,我省共富单元建设正逐步从“点上创建”迈向“全域推广”。 浙江“千万工程”、共富工坊等两批十一条在全国有影响力、有辨识度、有认可度的典型经验率先通过国家共同富裕专班向全国发文推广。围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各地加强改革创新,主动探索实践,形成三批共93个试点,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缩小差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浙江全面深化“千万工程”,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1.78,同比缩小0.03。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92条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800亿元;乡村旅游富民动能强劲,全省2.2万个乡村民宿的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2亿元、增长9.1%;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4元、增长13.1% 。 山区海岛加快发展。浙江深化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优化“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体制机制,迭代编制山区海岛县“一县一策”。1—10月,山区26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511.9亿元,占全省比重8.2%。日前,浙江印发支持温州市洞头区、舟山市普陀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支持两地聚焦海洋经济,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这是浙江首批海岛县“一县一策”,为海岛共富找准赛道。 城乡融合步履更健。2023年,浙江印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全省11个市、53个县(市)均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640名驻镇村规划师入驻乡镇(街道)。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国首创“省级共性+市县个性”积分指标体系,打造“浙里新市民”应用。全省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水平全国领先。 公共服务,高标准“七优享”——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浙江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高标准办成十方面民生实事,创新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加快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升。 目前,浙江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29个,入托率远高全国平均水平;累计组建教共体2700余组,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数量全国第一;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分别达98%和80%,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并实现市域同标……浙江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9.92%,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 平安建设,处处打造新“枫”景—— 浙江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3年,打赢平安护航亚运攻坚战,刑事和治安警情、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全省共有10个设区市和85个县(市、区)被授予“平安金鼎”,浙江被公认为国内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省份之一。 杭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做好西湖音乐喷泉广场安保工作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在新的起点上,浙江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