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湖州答卷

2019-10-24 15:5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赵婧 严红枫

赵婧  严红枫

 

点亮一城新风的“家园志愿”服务,让村民畅所欲言的“户主大会”,将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道德门诊”……

2018年8月,自长兴县、安吉县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吴兴区被列为浙江省试点区以来,湖州市文明实践注重与志愿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实践科学理论、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乡风文明的作用不断显现。

 

机制创新,文明实践活起来

 

长兴“十里银杏”景区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政府采购为每个乡镇送戏下乡不少于5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群众性文化活动、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等如此细致的量化标准,正是湖州制定的全国首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范》。

“我们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制定规范的依据,在14个方面明确了25项数据标准,更好地解决了乡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庆瑜说,为形成常态化机制保障,湖州还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定期到农村蹲点。

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落小、落细?湖州布局了“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基地”五级联动的工作网络:1个文明实践指导中心、6个文明实践中心、78个文明实践所、703个文明实践站、4217个文明实践基地,从市一级延伸至布局分散的自然村落、企事业单位和景点。

在“五级联动”的文明实践体系中,“一把手”担任中心主任,作为文明实践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其相关工作实效纳入对市级部门、区县的年度综合考核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督查范围,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志愿服务定制”“第三方志愿队点评”……菜单式定制,成为湖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创新,涵盖民生需求方方面面的文明志愿服务项目清单1200余份,各类志愿项目1.5万余项,群众只需登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就能随时“点单”。“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在这一平台上得以实现。

在强化文明实践队伍建设方面,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已在湖州上线,学院聘请37名专家担任志愿服务培训专家,以学习考察、现场实践、分组讨论等形式组织培训。目前,已开展专业培训6期,培训志愿骨干1800余人次。

同时,湖州市进一步完善培训奖励机制,积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星级评定制,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保障文明实践活动高效推进,湖州不断创新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

 

多元共治,百姓幸福感大提升


湖州经济开发区杨庄村组织孩童描绘美丽乡村


在长兴县港口村,“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风尚,来源于已推行4个年头的“户主大会”。

“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6.5万元,经营性固定收入85万元。”今年初,在港口村民户主大会上,村党总支书记孙根法向全村村民汇报过去一年全村各项事务的成绩。

孙根法说,以前,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缺少全面了解,村里工作推进困难不说,也容易引起村民上访。通过每年召开户主大会,这一年村干部做了什么工作,第二年村里又想做什么事情,老百姓都知晓,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村子要发展好,不能只靠村干部,更要靠每一个人。”李志发是港口村的老党员,退休后加入村志愿服务队伍。他平时积极向村民宣传扶贫、就业、社保等各类政策,是村民公认的“热心人”。2018年村户主大会上,李志发被评为优秀党员,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当好模范的想法。

发挥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力量,湖州积极培育乡贤群体。“老娘舅工作室”“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一大批作风优良的老干部、老党员、经商能人成为群众“调解人”;“德清嫂”“平安大姐”“汤嫂工作室”等一个个巾帼志愿者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知心人。

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度和精准性,湖州还广泛发动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在长兴县龙山街道文明实践所,1100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宽敞明亮,入驻了温情社会工作服务社、乐居工作室、启航服务中心等众多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涉及关爱服务、应急救助、司法援助等领域。目前湖州已整合吸纳150余家社会组织专业志愿者团体,分布在调解、公益慈善、文体、社会服务等领域。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让志愿服务从原来民间自发的‘游击战’,上升为制度化、常态化的‘集团军’,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率。”湖州市文明办主任王有娣说。

 

内外兼修,成就和美好民风


长兴“十里银杏”景区

 

安吉县孝丰镇开展“微孝”志愿服务,200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长兴县八都岕村民们主动把景区公路沿线围墙和辅房全部无偿拆除,礼让出十里银杏美丽风景线……从引导到参与、从被动变主动,文明实践给乡风民俗、文化活动、人居环境带来看得见的改变。

吴兴区碧浪湖小区有“睦邻雅居、人文碧浪”之称,73岁退休教师陈幼荣讲述了一件感触颇深的小事。前些天,住在214幢的一名小学生送给陈奶奶一幅画,画的是担任“道德医生”的志愿者劝导小区业主停止损绿,将绳索秋千从绿树上取下的事。这位孩子说:“老师让我们画有关文明的主题,我就想到了‘道德’奶奶劝导不文明行为的事。”

“我们这些老太太的志愿行为,能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文明的种子,多有意义啊!”陈幼荣说,“我们在9年前成立了‘道德门诊’,当时只有3个人,对小区内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以及邻里纠纷进行‘诊疗’。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

短短一年多时间,像陈幼荣这样的家园志愿者增加到7万多名,湖州全市六大类家园志愿者近8万人,累计在1296个村居开展了100余项家园志愿服务项目,解决各类问题2440个。截至目前,全市300万人口中,注册志愿者超80万,志愿服务时长超400万小时。

“6年前我们村是‘酒席村’,全家一年人情往来费用高达三四万元,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安吉县高禹村村民杨蒙说,“如今村文明实践站免费为村民提供宴席场所,解决了摆酒场地的问题。户均人情往来支出降到6000元,村民‘无事酒’少了,关系反而更融洽。”

2018年11月,长兴县探索建立宴席准入制度,推出“新式婚礼、简式葬礼”等菜单服务。用土烧酒替换高档酒,当地特色菜赢了海鲜大餐,鞭炮数量降至以往的零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或不办。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少鹏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来,以移风易俗为切入口,长兴共少办酒席945场,节约各类费用7500万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