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二十二期
奋力书写中国治理的浙江篇章
——浙江以“八八战略”统领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综述

2019-12-16 11:2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袁卫

今日浙江 马跃明 袁卫

 

伟大的战略擘画,指引着历史的走向。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浙江在省域层面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引领浙江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治理路子。

11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展开了一张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的“浙江版”新考卷,擂响了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省域治理范例的奋进鼓点。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坚决扛起“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使浙江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省各地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勇做有志“赶考者”、有为“答卷人”,奋力书写中国治理的浙江篇章。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

把治理思想转化为治理效能

 

16年前,正处于世纪之交历史节点的浙江,一些矛盾问题早发先发,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如何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展新治理、实现新发展,成为摆在浙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域层面具体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实现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4年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这是全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省域社会治理的行动纲领;2006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在全国率先进行依法治省的总体部署……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个个决策部署,不断为“八八战略”注入新内涵,形成全面完整的省域治理实践布局。

多年来,几届浙江省委始终把“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省域治理的总方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再到“美丽浙江、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八八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

进入新时代,省委坚持形势每发展一步、实践每深入一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就随之向前推进一步。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主题主线,明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和“六个浙江”具体目标,突出“四个强省”的工作导向。

2018年7月,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全面梳理“八八战略”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贡献,研究部署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推动浙江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思路举措,使“八八战略”不断彰显出无穷的思想魅力、强大的实践力量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八八战略”实施16年,给浙江大地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变化,给全省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的实惠,为省域治理现代化夯实了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迅速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原原本本学、深入细致学、持之以恒学,兴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蕴含着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是引领浙江发展、推进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略,也是省域治理的大战略,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新蓝图。

排定“时间表”。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实现“最多跑一次”牵引各领域改革全面突破、全面见效,数字化变革全面推进、全面深化,在省域治理上积累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有效能的坚实保障;到2035年基本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高水平全面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

明确“路径图”。紧扣将国家治理顶层设计转化为省域的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提出重点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现代法治体系、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

推出“硬招数”。围绕省域治理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和突破口,强调打好“省域治理现代化10招23式”。

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工作力度,不断推动“八八战略”蕴含的治理思想更快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今年6月以来,浙江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省19万个基层党组织、370多万名党员接受了一场场直抵灵魂的精神洗礼,广大人民群众一次次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成效。

“八八战略”强调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出“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要求有贪必查、有腐必反,引领浙江高质量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

推动“两个维护”扎根铸魂——

争当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十四届省委领导班子选举产生后,第一时间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重温红船精神,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召开第一次省委常委会会议。每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就及时传达学习、宣传贯彻。今年以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14次学习会,省委常委会会议65次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

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作出的29次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并组织开展两轮“回头看”,逐一对照检查、逐条细化落实、不断校正纠偏。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作大提升、发展大跨越。

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把好“总开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浙江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通篇深读、反复研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等学习书目;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作用,从严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切实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信仰之基。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省委出台实施《工作规则》《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等,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省政府党组、省政协党组、省法院党组、省检察院党组的工作汇报,讨论有关重要事项,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党领导立法、改革、政法、反腐败、意识形态、网信、统战、高校、群团、国企、“三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文件,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支持驻浙部队改革,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和优抚安置等工作。

压紧压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

省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连续8年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考核。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三书两报告”制度,每年由省领导带队对11个市和省直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均向上级党委纪委述职述廉、接受评议。全面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推动建立落实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领办基层党建项目制度。

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出台《浙江省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试行)》,鲜明树立政治首位导向;大力选拔敢担当善治理的干部,高度重视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注重班子成员优势互补、气质相容,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治理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中选派469名省直单位处级干部到县(市、区)和省重点工程实践锻炼,选派390名干部人才参与新“百人计划”,切实提高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打好担当作为“组合拳”,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建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公务员奖励、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等制度,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为实干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基本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网络。高标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我省“36条办法”,严查严办严处“四风”问题,涵养持续向善的党风政风社风。坚持深化扶贫、民生等领域专项治理,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开展政治生态建设评估,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各地各单位赴省法纪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181批1.5万人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99.8万人次,为地方治理工作营造崇廉向善的良好氛围。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从机制上保证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全面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理顺党组织与村级各类组织关系,全省96.2%的村书记兼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93.4%的村党组织成员兼任村监会主任。

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稳妥推进乡镇、村规模调整,紧盯基层治理“薄弱点”健全组织、优化设置,以党建覆盖推动治理落地。

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聚焦乡村振兴深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围绕优化治理服务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着眼稳企业大局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

切实加大支撑保障力度,建强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专职社区工作者等三支基层治理骨干队伍,选树宣传“千名好支书”3196名,推选省市县三级兴村(治社)名师,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有力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

调查显示,被访者评价2018年浙江省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度达95.5%。

 

坚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

再创省域治理体制机制新优势

 

“八八战略”提出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浙江从习近平同志当年亲自倡导和大力推进的机关效能革命中获得灵感、找到方向,坚持国家治理总体部署与地方治理创新相结合,启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两年来,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并产生巨大裂变效应,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再创省域治理体制机制新优势。今年以来,作为“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牵动性举措,“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省域治理创新继续向纵深推进延伸。

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围绕群众从出生到身后、企业从准入到退出两个全生命周期,梳理41件“一件事”,以部门联办的方式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打包服务”。目前40件已实现线下一窗受理,28件已实现线上运行。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省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实现“最多90天”,省级以上产业平台实现“标准地”供地。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司法服务、中介服务等领域延伸,向党委部门、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主体覆盖。杭州火车东站“未来枢纽”加快建设;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省、市级医院高峰期排队时间从8.3分钟减少到2.8分钟;全省87.5%的机关内部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建立健全智慧治理体制机制——

以建设“一朵云、一个库、一张图、一号呼、一终端”为重点,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的顶层架构,全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

着眼打造省域治理高效智慧应用,以“8+13”重大项目为牵引,针对省域治理中的重点领域,谋划拓展推进经济监测、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治理数字化,形成“破点—连线—成面—立体”的“滚雪球”效应,整体提升省域治理智慧化水平。

创造性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率先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率先编制实施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与上海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高水平建设大湾区,共同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体系;高品质建设大花园,共同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高标准建设大通道,共同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高能级建设大都市区,共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金南翼;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共同打造长三角“一带一路”枢纽;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共同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共同促进长三角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务,共同提升长三角居民美好生活水平;高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同建立长三角统一开放大市场……紧盯“九高九共同”的重点任务,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马加鞭、走向纵深。

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十大标志性项目,以“一区、一港、一网、一站、一园、一桥”为框架的“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格局加快构建。不断完善1个自贸试验区、1条开放大通道、7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1+1+79+8”开放平台雁阵,加快推动自贸区赋权扩区,加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验区建设力度,不断深化中国(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积极实行外资重大项目“一企一策”,加快嘉兴、湖州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和台州、绍兴国际并购回归产业园建设。出台20条稳外贸新政,推动“订单+清单”监测预警响应系统迭代升级。深入开展精准服务外贸企业专项活动,对447家骨干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今年前三季度,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14家,实际利用外资109.43亿美元,增长18.74%。

 

坚持统筹兼顾的“大治理”

推进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

 

近年来,浙江坚持“八八战略”蕴含的统筹兼顾“大治理”理念,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六个浙江”建设,实现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平安幸福与民生改善共进、客观指标与群众感受相符。

富强浙江建设蹄疾步稳——

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坚持新动能培育、传统产业改造双轮驱动,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投资“三大新政”,全面加快创新驱动。今年1—8月,全省R&D经费投入949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8.4%。

瞄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制造“三大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全省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

打出减负、活血、赋能“三记重拳”,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前三季度,累计减税降费1600亿元。

实施凤凰、雄鹰、雏鹰“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升级。5家企业入围2019年“世界500强”;现有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56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1—10月新增小微企业33.9万家。

法治浙江建设稳步推进——

自觉学法用法。着力完善党内法规;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在全国率先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分级考试;健全领导干部“提任必考”“以考促学”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规范化。

突出科学立法。制订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依法有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制订消防条例、安全生产条例、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等,依法维护公共安全;制订信访条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推动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制度,管住管牢“红头文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实施依法行政。实施县乡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清权、减权、制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定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动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地方治理四平台”建设,有效履行政府监管职能。

坚守公正司法。各级政法机关切实转变司法理念,扎实推进司法改革、司法公开、司法监督和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司法效能;大力推进智慧政法建设,持续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积极探索诉源治理,加快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推动全民守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网络、热线三个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深化公证、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推动法律援助覆盖更多低收入人群;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制定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全省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52个、省级1643个。

文化浙江建设阔步向前——

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大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深入推进“最美浙江人”宣传,大力开展“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和省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全力打造文化高地和道德高地。

激发文化活力。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县域媒体体制机制创新等改革项目。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动各艺术门类精品迭出、异彩纷呈。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浙江文化印记、文化符号更加鲜明。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品服务精准供给水平明显提高。

增强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万亿级文化产业推进工程,聚力打造全国文化内容生产先导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引领区。大运河文化带(浙江)、之江文化产业带、“四条诗路”、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向着“万亿级”目标阔步向前。今年上半年,全省5637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企业营业收入5099亿元,同比增长13.1%。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和生产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四,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平安浙江建设渐入佳境——

构建平安建设大格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评督查机制,推动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经济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创新平安考核办法,加强平安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设,平安浙江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加强信用浙江建设。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健全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引导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工作。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党政领导责任清单,大力度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目前,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84%,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美丽浙江建设魅力独具——

坚持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联动联通。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深入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认真做好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深化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动设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创新试点,并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省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6.9%;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0%。

美丽系列创建如火如荼。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启动“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向着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目标蝶变新生。

清廉浙江建设加快推进——

清廉浙江建设两年多来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展现出以上率下、以点带面、以小促大的明显特征,呈现出全域推进、全面并进、全线共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

提升省域治理群众认同感获得感

 

“八八战略”强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浙江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省域治理认同感获得感。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组织全省各级各部门逐级摸排、汇总统计重大风险隐患,明确了5个方面35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见》,持续完善“五张清单、九项措施、五个一机制”的工作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和P2P网贷风险。

巩固和发展我省扶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同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达到每年7200元。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前三季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826亿元。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扎实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推进“四港”联动,加快打造“三个1小时”交通圈,年内基本实现全省陆域“县县通高速”。扎实推进“十大名山公园”“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加快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前三季度,25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增长90%。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消薄”任务,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把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一以贯之坚持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新时代为民办实事新实践。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的精准扩面力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推进医共体建设,开展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除险安居”行动,大力推动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030元和24102元,分别增长8.5%和9.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降低。

走深走实“三服务”——

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趁势而上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群众、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共开展“三服务”活动30余万次,收集问题24.2万个,已办结23.4万个,落实率达97%。一批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难题得到破解,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一批制约基层改革发展的突出短板得到补齐。

 

坚持以夯实基层作为固本之策

充分激发省域治理活力创造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同志强调“执政重在基层”。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浙江坚持“八八战略”蕴含的把握优势、补齐短板辩证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认真搞清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在哪里、短板在哪里,用创新的办法解决治理中的新问题,大力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创造力,较好地使国家各项制度、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本地本部门得到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得到创造性落实、高效落实。

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

建立“全省一盘棋、市级抓统筹、县级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省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强化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

在全省全面推广发源于桐乡的自治、德治、法治 “三治融合”建设,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生动格局。“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深化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率先完成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全省社工机构、持证社工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注册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总数比例位居省区第一。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数有60115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0.15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统筹建好管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各类基层阵地,推进亲民化改造提升,打造契合群众时间的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温馨家园。

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推广民主恳谈、村民说事、乡贤参事、“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社区“网上协商”等机制。一个个基层群众创新的“微行为”,汇成基层治理 “众力量”,形成基层治理的“活水源”。

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减轻基层负担——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基层减负要求,狠抓“基层减负年”各项任务落实,制定实施浙江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二十条意见,专门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再宣战再亮剑,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再深化再推动。今年前三季度,省委、省政府及工作部门合计发文1212个,同比削减40.5%。严格按照会议数量比上年下降30%的标准,对省委、省政府及各自工作部门今年召开会议次数实行配额管理。基层减负,减出了干事创业“加速度”,减出了轻装上阵“强动力”,减出了民心民意“同心圆”,精简、快速、高效日益成为浙江基层工作新常态。

 

九万里风鹏正举,钱江潮惊涛拍岸。在新的起点上,全省上下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辟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的新境界,为“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贡献更大的浙江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