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航空“振翅”起飞 |
|||
|
|||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 张钱江
当前,中国航空产业蓬勃发展,航空制造基础供应链体系发生巨变。随着波音项目落地舟山、商飞集团布局大飞机制造,浙江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时期,浙江应紧抓新机遇,以大湾区建设为依托,以国际化为路径,加快培育“外资+民资+国资”的发展主体,将杭州湾打造成国际化的航空制造高地、通用航空业发展的示范区,推动浙江航空产业“振翅高飞”。
舟山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交付首架飞机 产业起步
2017年之前,浙江省内从事大飞机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的民营企业仅有西子航空一家。通过蛟龙600、C919等飞机舱门的成功研制,西子航空成为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民用航空巨头的供应商,成功进入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体供应商名单,是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2017年5月11日,随着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户舟山,浙江民航运输制造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预计年交付飞机100架,将给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大项目的发展和引进,为浙江民航运输制造业稳步发展开了个好头。 与民航制造业同步,浙江通用航空产业也热起来。不少民营企业布局通用航空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万丰航空公司收购通用飞机制造行业龙头——钻石工业公司,掌握了国际领先的通航飞机自主研发和制造技术;精功集团参股投资美国第一飞机公司,提供公务包机、飞机培训、飞机体验和空中游览、飞机测绘、代管维修等通用航空专业服务;海卡航空公司致力打造浙商海外业务平台,重点服务中俄通用航空器业务、航空技术往来、知识产权引进并购和人才技术交流。 同时,围绕通用航空机场和航空产业项目,浙江大手笔布局建德航空小镇、德清通航制造小镇、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等10多个航空特色小镇。 但与老牌航空产业基地相比,振翅欲飞的浙江航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民航运输制造业主要从事飞机内饰安装、涂装及维修维护服务,尚未向飞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环节深入;航空小镇大多以通航机场建设、旅游休闲、飞机运动体验等产业为主,通航飞机制造业相对较少,目前企业利润尚未显现。 另外,支撑浙江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金融、市场等综合配套较为薄弱。浙江航空专业科研院校、航空人才孵化平台偏少,航空产业领域的人才总量较小,拥有证书、掌握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发使用的人才尤为缺乏。 实现路径
以大湾区建设为依托,浙江应紧抓中国航空产业体系重构、波音项目落地的机遇,以国际化为路径,将杭州湾打造成国际化的航空制造高地、通用航空业发展的示范区。 以波音项目落地为突破口,推动波音飞机总装项目落地,集聚波音飞机供应链体系上的外资企业,带动浙江省内企业发展配套产业。 以中外合资、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通过引进龙头外资企业,联动民资、国资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推动大飞机制造;通过跨国并购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型优质通航企业,探索一条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协同共进的特色航空产业发展道路。 以舟山朱家尖、杭州大江东为两极,从舟山海岛向杭州湾上游逐步渗透发展,联动中国商飞所在的上海临港地区,集聚航空领域企业,全面布局航空产业项目,形成杭州湾航空产业带。舟山、杭州、宁波发展民航大飞机制造,舟山侧重发展大飞机总装、装饰涂装、维修服务、融资租赁等,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新区侧重发展大飞机零配件制造。新昌、建德、德清、安吉和桐庐等地发展通航制造、机场建设、飞机培训、休闲旅游等通用航空产业。
集聚动能
中外合资引进一批高质量民航大飞机项目。继续深化与波音的合作,围绕总装项目,重点招引国外民航大型干线飞机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支持“西子航空”等浙江本土优势制造企业与国际民航龙头配套企业合资合作,进入大飞机关键环节制造项目,找准浙江进入大飞机制造供应链体系的切入点,以整体提升浙江装备制造的工艺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民航制造产业关键环节,寻求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航空高端材料、发动机等尖端航空制造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明显的航空制造企业。 跨国并购引进一批优质的中小型通用航空项目。鼓励万丰航空、精功集团等民营企业利用自身渠道和优势,跨国并购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型优质通用航空企业,以获取通航领域技术、品牌、市场等高端要素资源,提高通航制造、研发及设计能力。围绕国际通用飞机生产体系,积极招引西飞、古德里奇、佐迪亚戈、泰雷兹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浙江通用航空产业。积极发展通航制造配套产业,带动省内制造企业进入通航制造领域。 培养集聚一批国际化高端人才。充分利用省内现有的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航空教育资源,培育飞机制造、喷漆、维修、空乘等航空专业人才。加强与国内顶尖航空类院校合作,探索军民融合人才路径,培育航空类紧缺性人才。出台航空产业人才优惠政策,细化明确对航空人才的认定,设立引进和培养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专项基金。同时,为航空专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服务配套,并给予一定的个人税收优惠、专项津贴等。 设立一个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借鉴国内外航空产业发展先进经验,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府“种子基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积极推广政府资本投入,建立民用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引导更多资本投入西子航空、精功集团、万丰航空等优势制造企业以及飞机维修、咨询、租赁等航空配套服务企业,协助民营企业在航空领域做大做强,在短期内形成浙江航空产业特色发展的相对优势,推动全球航空企业向杭州湾集聚发展。 成立一个航空产业国际化发展领导小组。鉴于航空产业市场准入与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巨大、投资收益周期长,民营企业跻身航空领域较难持续经营的实际,建议成立一个航空产业国际化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全省资源、政策,协调各方力量,做大做强航空产业,推动浙江航空产业国际化发展。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以航空产业问题为导向,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出台一批有利于国际化合作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航空产业国际化发展政策措施,打造一个有利于国际化合作的营商环境,推动浙江航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航空产业相关展会平台,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对以中外合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开展航空项目的企业,提供外资备案、外汇管制、反垄断审查、驻华人员政策等专项业务指导。加强与中国民航局密切联系,优化通航适航审批流程与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获取通用航空适航证。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简化航空项目审批流程及相关手续。给予航空领域企业优惠税返政策,实行税收先征后返,增加返税频率。对飞机租赁产业,提供债券发行、ABS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对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指标的航空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项目库,优先保证用地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