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三,四期
这样的服务,真好!——“三服务”中的动人故事

2019-03-05 09:0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徐潇酌 陈祥磊 潘玲惠 陈云松 陈婉 陈光曙

徐潇酌  陈祥磊  潘玲惠  陈云松  陈婉  陈光曙


        “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开展以来,企业、群众和基层收获了怎样的实惠?我们走进一个个企业、家庭、区域,记录下一个个“三服务”的生动故事。


桐乡市金融、银监部门领导进企业帮扶

 

一个企业的重生

 

  春节假期刚结束,位于桐乡市石门镇的浙江华赢特钢科技有限公司厂区,生产线如行云流水,员工操作非常娴熟,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开门红”势头让公司总经理吕自力喜上眉梢。五年前,这片厂区还是一片连脚都没法踩的乱象。

  眼看生产状况稳步提升,吕自力却有一丝焦虑,公司发展壮大,融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给他吃下定心丸的正是新春开工后的两通电话,桐乡市金融办、银监办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询问公司生产状况,得知企业仍需融资扩大生产,两位负责人表示年后会再次带着银行来企业服务,帮助华赢特钢解决金融难题。正是他们五年前的走访服务,发现了这家奄奄一息的企业,组织力量设法帮助企业走出困局。

  华赢特钢是由原浙江华赢板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彩薄板有限公司、浙江华钢板业有限公司,即“三华”公司合并而成。“三华”公司分别设立于2003年至2010年间,曾是石门镇规模最大的企业。由于原“三华”公司信贷结构不合理,所有向金融机构的贷款均系流动资金借款,造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偿还借款本金的巨大压力,也未能完成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同时,“三华”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总产值近10亿元规模的企业仍实行家族化管理模式,经营管理不善,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最终导致资不抵债,步入破产倒闭的情形。

  “5年前,也是在走访中,了解到这家企业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局面。我们就把这个情况上报,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象、化解风险。”桐乡市金融办主任徐建中说。华赢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为取向硅钢片,具有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等特点,桐乡市政府研判认为该企业的产品属高新材料,符合国家政策、具有市场前景,决定尽全力挽救。2015年,法院裁定批准“三华”公司为期两年的破产重整计划。

  桐乡市银监办在重整期间全程监督指导,银监办主任陈为群多次组织相关银行负责人到公司实地了解情况,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之法,按照重整计划,帮助拟定实施方案,指导成立了银行债权人委员会。桐乡市银行相关负责人多次同上级银行汇报情况、沟通协调,最终赢得上级银行的支持,保持了原有的信贷额度。作为“三华”公司最大债权人的桐乡市农商银行,专门成立了“三华”重整清理小组,参与了“三华”的资产盘点、价值确认等多项关键性工作。

  在市政府协调下,吕自力带头的专业管理团队被委派至“三华”公司,与原有管理人员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困难需求,把专业的管理经验注入到“三华”公司的“血液”里,疏通“血管”中的痛点、堵点。同时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企,建立党支部,理顺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

  “决定重组是否能够成功的2016417日这天,所有材料都已经提交了,但是处理相关手续材料的银行系统却出现了故障。这天是重组期限的最后一天,提交不通过那两年半的付出都会前功尽弃。就在银行系统关闭前半小时,故障终于排除,华赢特钢成功重组!”吕自力讲到这,情绪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华赢特钢重新出发,2016年公司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后,以2.58亿元销售收入赢得不错的开局,20174.8亿元,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了7.2亿元。有了政府服务支持和前期精心准备筹划,华赢特钢正朝着2019年销售收入9亿元的目标奋进。(徐潇卓)


茶叶专家到泰顺茶园送技术

 

一个产业的振兴

 

  “采茶工跟不上,就会直接影响早茶上市。”新春佳节刚过,泰顺县仕阳镇万排万亩茶园里早茶吐露嫩芽,想到1200亩茶园里采茶工难以满足需求,浙江泰龙制茶有限公司负责人谢细和有些忐忑。

  面对部门乡镇联合组成的茶产业“三服务”队,谢细和讲出了自己遇到的“幸福烦恼”:茶叶产量大、质量优让他幸福满满,可采摘大都在春节过后,本地采茶工缺,外地成本高,让他忧心忡忡。谢细和无奈咬牙从省外提前招募预约100名采茶工,而他们元宵后才陆续到位。

  谢细和反映的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泰顺全县现有茶园面积8.2万亩,2018年茶叶总产量3461吨,总产值3.57亿元。“现在已陆续开采,当务之急是解决熟练的采茶工问题。”

  “年前就做了周密部署,春节刚过微信群里就掀起招工潮。”针对茶企开年“用人荒”的问题,泰顺县镇村层层发动,借力省市专业技术资源开展技术培训做优“存量”,动员农村闲置劳动力和返乡青年参与采茶盘活“增量”。其中,仕阳镇21个村的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为采茶吆喝,线上线下开展采茶工招募。微信群里发布招工信息,村里留守劳动力“一对一”上门动员,几天不到就帮助镇内茶企安排采茶工300多名。

  而在泰顺县茶特局,刚刚下乡送技术回来的副局长刘海兵认真梳理资料,工作日程早已排得满满当当。刘海兵介绍说,“三服务”启动以来,县里积极向上借力,省厅市局的茶叶专家直接到茶园送技术、送培训,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200多人次。此外,省市院士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的专利技术也被送入茶园,该县成立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借力浙大科技特派员汪自强资源,帮助茶农茶企排忧解难。特别是绿色防控技术等广泛运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320亩示范基地亩节本112.6元,还辐射带动周边1万亩茶园提质增效,节约成本100万元。

  “茶叶技术培训推广茶农有热情,茶产业振兴才能有激情。”刘海兵坦言,在“三服务”送技术下乡过程中,茶企茶农热度不减成为茶产业振兴的最大希望。谢细和就拿出项目建设的80多万元用于采购杀虫灯,实现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

  在距离万排万亩茶园50多公里外的泰顺罗阳山垟坪茶厂,浙江泰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方伟正为泰顺“三杯香”顺利拿下2019年温州早茶品牌展冠名权而欣喜。陈方伟介绍,泰顺的好生态培育出了好茶叶,但受制于山高路远,与先进产茶区相比,泰顺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他和同行们。

  给泰顺茶“打品牌”的呼声,唤出泰顺用心用情“三服务”又一实招:“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宣传”的四位一体管理办法为“三杯香”飘香县外助力,委托专业策划公司制定茶产业品牌战略规划与传播管理策划,专门安排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茶叶公共品牌打造推介,守好擦亮泰顺茶金名片。目前,“三杯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11.39亿元。陈方伟说,政府的这些“硬措施”,细化了“软服务”,营造了更好的从业环境,这大大振奋了他从事茶行业的底气与自信。(陈祥磊   张春月  赖淼莲)


玉环大麦屿街道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集中招工活动

  

一个园区的诞生

 

  213日,正月初九,年味还未散去,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从“过年模式”切换至“战斗模式”,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加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

  “海德曼”是一家生产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等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实现销售产值4.399亿元,连续3年增长30%以上,发展势头非常好。

  开工第一天上午,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楚法作为“海德曼”“三服务”结对干部,走进“海德曼”车间一线,实地查看开工情况,仔细了解了企业开工情况及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

  “我初八就来报到了,95%的工友都已经回来上班了。”员工丁德龙笑着告诉林楚法。来自安徽的丁德龙是“海德曼”装配工厂的装配组长,去年年初,在林楚法的全力协调下,他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如愿转入大麦屿街道普青小学就读。一家人结束了两地分居,丁德龙的心也安定下来:“现在女儿在身边,玉环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遇到困难我们就第一时间跟林主任联系。”“海德曼”党支部书记黄长春告诉笔者,得益于大麦屿街道的市管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他们遇到问题找得到路、办得了事,感觉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根据玉环市委、市政府要求,大麦屿街道深化市管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将街道108家重点规上企业分解落实到19名市管干部,要求每名市管干部服务五六个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一对一”实地走访调研,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通过大走访,收集企业融资难、引才留才难、发展用地紧张等共性问题,“把脉出方”,先行解决;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助企强企”专场协调会,对辖区18家亿元企业反映的182个问题进行“望闻问切”,分别开出一剂“药方”,为企业排忧解难。尤其是帮助解决了117名企业骨干子女就学问题,解决了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街道为了我们企业费心费力,我们自己也要把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好。”近几年,“海德曼”每年暑期都自掏腰包,举办外来员工子女暑期夏令营,带“小候鸟”来玉环过暑假,帮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2010年,在传统机床行业同质化竞争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海德曼”主动对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标准和前沿技术,在科技创新上狠下功夫,拥有了高精度主轴单元、高精高速伺服电主轴、高精高速刀塔、动力刀塔等核心关键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在市委人才办的精心指导下,“海德曼”每年持续投入2000多万元的研发资金,长期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28名。23项高端机床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还获得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我们不仅要把车床类产品做到极致,而且要在高端数控车床领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副总经理高兆春说,“海德曼”的目标是取代欧美日的进口数控机床,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机床企业。

  去年年底,浙江海德曼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玉环市沙门滨港工业城举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年税利2.3亿元,新增就业500人。这也是“海德曼”蝶变的关键一步。

  项目建成投产要在2019年底才能完成,前期保障已经开始布局。今年开年,由玉环市委组织部牵头,浙江海德曼智能制造产业园党支部与浙江鸿瑞税务事务所党支部正式结成“党建红盟”,以“部门领导+两新业主+支部书记”联席工作会议和季度月度入企制度为载体,在企业认定、专项申报、融资扩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党建红盟”采用“契约化”签约结对的方式,着力扶强编组核心企业,进一步发挥带动传播效应。截至1月底,玉环市25个扶工助企政府部门单位相关党组织、114个非公企业党组织、5家社会组织党组织、29个地缘型流动党组织全部纳入党建红盟,共签订定向结对协议书1300余份。(潘玲惠)


宁海县领导坐班“871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一场“梗阻”的疏通

   

  “大家都还忙着过年,县里领导们就第一时间上门解难,让我们很是感动。” 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宁海县主要领导带队来奇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问发展解难题,企业主汪伟东这样感叹。

         春节前,汪伟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宁海县“871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上一口气反映了5个问题:“企业急需增设离合器生产线和仓储中心,请求解决40亩土地的用地指标;企业外来用工急剧增加,需建造约8000平方米的宿舍楼,希望能解决用地指标;企业梅桥区块新厂房西北角有300平方米的园区开关站位置,未在原土地报批范围内,影响企业北门户的封闭;公司总部大楼项目建设缺少房地产项目专业管理和技术团队,希望政府能协助解决;梅桥新厂房项目已进入决算阶段,恳请相关部门考虑企业实际困难,给予退还开工履约保证金。”

  去年10月起,宁海县开展“五问五帮”服务企业活动,在县871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试行县领导坐班制度,确保每天有一位县主要领导和一位职能部门领导值班,专解企业疑难杂症。汪伟东反映问题的当天,“坐诊”领导是县委书记杨勇,他立即将问题“转诊”给各职能部门,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一支“解难服务队”,赴奇精机械的长街厂区和梅桥厂区现场“问诊”。

         “解难服务队”首先到奇精机械梅桥厂区,实地勘察开关站。现场看到,开关站位于厂区西北角,目前空置,杂草丛生,确实影响厂区的整洁和安全。在县规划局代表出具的规划书上,该地块规划为整个科技园区配套的开关站,非常重要。供电局工作人员也现场再三论证,提出这个开关站未来将供电保障园区北片区的几十家企业,目前没有新选址可替代。听了几部门协商后,杨勇当场拍板折中方案:因为开关站暂时用不上,该地块可以先租赁给企业使用管理,搭建临时性的配套建筑,以解燃眉之急。同时,相关部门继续论证,看是否可以找到可替代的新选址,永久解决问题。并约定,其他几个问题带回研究,节后一并商议解决方案。

  “政府的守信和高效,让我们由衷感到温暖。”汪伟东说,在节后的现场解难会上,带队领导现场联系了县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公司总部大楼项目建设问题,办公室负责人承诺,马上帮助企业联系专业团队。对开工履约保证金事项,县领导在详细了解了履约保证金征收相关规定后,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在当前大环境下“放水养鱼”,尽可能地为企业减轻负担。

  随后,“解难服务队”又到企业长街厂区现场勘探,召开企业困难问题协调会,针对企业厂区扩建和建造宿舍楼问题均给出了解决方案,目前正在走相关审批流程。

  汪伟东直感慨:“没想到这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有这样的后勤服务保障,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发展了!”据悉,今年宁海开展“三服务”活动以来,已集中解决了200余件制约企业发展的“梗阻”问题。(陈云松)

 

一座“金桥”的搭建 

 

  “我们公司的蓝耳病疫苗拿到‘文号’了!”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办副主任金冠,一踏进浙江大飞龙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人力资源总监许维仙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幸亏你们帮忙引进专家,否则,哪能这么快突破技术难题。”

  浙江大飞龙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种猪育种、动物饲料和兽药研发生产已有25年。但是,在动物疫苗领域,他们却是个新手。想在一个全新的领域站住脚,必须要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大飞龙瞄准了蓝耳病疫苗。

  企业研发团队花了6年多时间,重点研究蓝耳病疫苗的改良升级。然而,疫苗研发在制作工艺环节遇到瓶颈,久攻不下,急需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破题。

  开发区人才办得知了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对接国内外相关高层次人才平台,并很快锁定了生物疫苗领域专家——新加坡专家袁于人博士。通过电话交流,企业与袁于人博士团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次日,开发区人才办便带领企业研发团队负责人前往袁于人博士团队所在的苏州工业园洽谈细节,并最终与他们达成合作。袁于人博士团队介入后,大飞龙的蓝耳病疫苗难题很快得以突破,公司还获评了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

  为扎实做好“三服务”,金华开发区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一线,走进企业,与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诉求、痛点等,为企业精准支招,解决难题,许多像大飞龙一样的开发区内企业获益良多。

  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人才办在人才大排摸过程中,发现阳明益博士的研究领域与博蓝特公司产业升级高度契合,便主动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全程跟踪阳博士与企业合作情况,还帮助阳明益博士参与金华市各项人才计划的申报、答辩与评审。在开发区人才办的牵线搭桥下,博蓝特还顺利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史晓华博士。

  “开发区给我们送来了人才,让我们的技术瓶颈获得重大突破。”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雅俊对开发区服务工作赞不绝口。由此,博蓝特在行业领域内率先突破6英寸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制备技术,实现企业利润的飞速增长。

  为帮助企业突破人才困局,开发区组织人力社保局分成4个服务小组,分别由相关领导带队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群”和“企业负责人群”2个人才工作微信群,实现了与企业“7×24小时零距离沟通”。

  根据企业普遍反映的人才住房问题,推进人才安居工程,金华开发区在2019年加大了保障力度。目前,辖区内万豪天禧一期160套人才用房装修已接近尾声,即将投入使用,二期170套人才用房也将进行装修,预计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针对人才与企业反映较多的子女就学问题,走访人员积极联系沟通教育部门,修订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大幅提高政策覆盖面。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人才,其子女由教育部门根据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开发区还将继续深化服务企业的初期成果,积极探索人才新政,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并持续完善人才金融扶持,为开发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开发区17位班子成员带领各部门和单位上门走访服务企业255家,另15家涉企部门累计走访企业200余次。(薛文春            德)

 

一桩心事的了却

 

  “老金,这几天蔬菜卖出去多少,有没有新的渠道进来?”111日上午,在象山县定塘镇金牛港村蔬菜种植基地,象山县委主要领导向基地负责人金国恩询问道。

  “我种了40多亩的绿甘蓝,现在收购价跌到8分钱一斤都没有经销商来收购,只能干着急。”金国恩眉头紧锁。受全国蔬菜价格跌落式下滑影响,定塘镇近万亩蔬菜出现销售难情况。

  定塘镇是象山有名的农业大镇,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2万吨,主要品种有紫甘蓝、绿甘蓝、花椰菜、西兰花等。当天细雨密布,沾着水珠的蔬菜在地里娇翠欲滴,这些成片的蔬菜却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定塘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江峰介绍:往年镇里的蔬菜主要利用“错峰”抢占北方市场,但去年入秋以来,全国天气总体向好,北方蔬菜大面积丰收且提前上市。两个市场叠加在一起,供大于求,导致蔬菜滞销。

  针对这一情况,定塘镇第一时间成立了蔬菜滞销专项工作小组,组织人员排摸蔬菜品种产量、贩销主体名单,下村入户做农户思想工作,确定蔬菜滞销村联络员9名,抢抓节前蔬菜销售旺季。同时,发动全镇力量及社会爱心人士,对接县相关部门,整合资源谋求蔬菜销路,联系各级媒体发布信息,公布蔬菜销售热线,设置象山半岛味道专卖店等直销门店5家、象山国民村镇银行爱心网点6个、宁波社区取货点11个,积极对接宁波理工学院、相悦连锁酒店等大型消费主体和三江等大型超市,两天销售出了100吨蔬菜。

  眼看节前销售旺季所剩时间越来越少,该镇仍有2000吨绿甘蓝、2000吨花菜、600吨西兰花待销。“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县委主要领导有点焦心,马上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当地种植大户、贩销户等共同商量解决难题。

  在蔬菜基地简陋的会议室,大家就这么说开了,都想趁着这个机会谈谈想法。种植户刘先存提出,要建冷库拉长销售时间;另一种植大户罗海斌则提出扩大农业保险面,是否可以将蔬菜的最低销售价格纳入保险。

  县委主要负责人当即拍板,一方面解决好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损失,相关部门这两天务必出台适当补贴政策,加快销售。另一方面,长远的是要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让农民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

  当天下午,县农业农村局、供销联社和当地镇政府负责人共同商讨出台销售补贴政策。现场传来利好消息,有关部门正在与一些大中型超市开展对接,利用超市平台扩大稳定销售渠道。并已成功对接宁波美菜集团、杭州美菜集团和温州美菜集团等专业蔬菜龙头企业,三家企业以0.12元每斤的价格日收购量5万斤左右的绿甘蓝。

  3天后,定塘镇出台政策,以每斤五分的价格对紫甘蓝收购环节进行补贴,有效调动贩销主体开展收储运的积极性,共销售紫甘蓝约3000吨。同时,加强与美润水饺等蔬菜加工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日均收购绿甘蓝20吨。

  24日,绿甘蓝、紫甘蓝、花椰菜等滞销蔬菜基本出空,蔬菜滞销问题得到全面解决。(陈光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