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六期
书写教育现代化的“奋进之笔”
——浙江谋划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2019-04-08 16:2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岑文华 陈红

马跃明 岑文华 陈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省教育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研究部署新时代浙江教育改革发展大业,吹响了高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集结号。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浙江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先行地,要优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建成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浙江力量。

  从优先发展教育到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落实立德树人到推进改革创新,从高教大省到高教强省……一项项引领未来的顶层设计,一场场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一个个饱含温度的刚性举措,凝聚成一幅浙江向着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目标砥砺前行的精彩画卷。

 

教育优先战略

引领教育现代化

  

  浙江素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纳入“八八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引领性、前瞻性的重大部署。

20068月,浙江制定了《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绘就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施工图、路线表;

  201012月,《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如今多项目标已率先完成;

  20169月,《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为全面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设计了更为科学、更加完善的蓝图。

“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作为每年省政府十大实事的重要内容,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教育,举全部力量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普及走在全国前列,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达到新高度,教育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浙江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总体具备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进入新时代,奋进在“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征程上,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跑道上,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期盼比以往更加强烈。省委提出,坚持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先手棋,要以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引领和支撑全省现代化。

  2017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就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首次提出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201712月,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以超常规举措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相继印发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2018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强调坚决扛起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努力推动浙江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2019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印发后,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密集开展教育工作调研,研究出台《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浙江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作出具体部署。

  目标任务明确清晰。省委提出,到2020年总体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2022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年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省各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

  领导体制迅速建立。各级各地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优先发展教育得到全面落实,“教育书记”“教育市长”相继涌现。

  立德树人日益彰显。浙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实施高质量思政理论课建设“三项计划”。省领导进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新时代博士生宣讲团、新时代新青年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政策保障不断加强。浙江教育投入多年来保持只增不减,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57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012年以来,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1%,已成为第一大支出。

  发展环境越来越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2018年,浙江实现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事项“八统一”、13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跨省转学信息共享,跨省转学一次申请成功率95%以上。

  在浙江一个“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校以立教为基、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教育生态正在形成,高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由此全面提速。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模拟医院手术室实训

聚焦优质均衡

聚力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一根网线,城乡学校学生同步上课、作业、接受辅导,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这样场景,随着“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全面铺开在浙江变成现实。这是浙江教育近年来快速迈向“优质均衡”的生动写照。

高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浙江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标准,用好改革利器,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聚焦立德树人

  浙江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自觉践行教育以人为本。

  系统推进课程教材建设,浙江就29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提出指导纲要,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融入全科教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

  丰富拓展实践育人载体,浙江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实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等实践活动席卷大学校园,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课堂。

  目前,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网络思政阵地建设等持续推进,浙江正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学生德育成长体系。

  ——聚焦教育质量

  浙江始终坚持以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才。

  持续深耕课程改革。针对高中段课程推出的特色办学、选课走班、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率先启动高考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学考选考制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改进普通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办法等举措,把考核重点从关注分数转移到关注综合能力上来。

  鼓励独立思考学习,杭州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小班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宁波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浙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2017年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江获得总冠军,每年的全国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大赛浙江获奖率均居全国前列。

  ——聚焦教育公平

  浙江致力于“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浙江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重点县建设工程、高中段教育特色协调发展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等,使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目前,全省学前教育入园率97.8%、义务教育入学率99.9%、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12%,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14.4年,各类教育普及化程度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让人人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浙江提出,到2022年,50%以上的县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在保障弱势群体教育方面,全省4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全部建成了特殊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应助尽助”资助体系,对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学生和学习成绩后20%学生建立了帮教机制。浙江还率先全国实行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升学政策,全省义务教育段接纳了149万名随迁子女,其中外省户籍119万人,占80%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浙江实施智慧教育工程,为全省中小学配备移动学习终端20600套;全省66.14%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62.55%的中小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开发共享4.2万余个教育微课资源,累计建成2249个特色教学空间,200多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目前,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

  ——聚焦教育短板

  浙江正面回应群众期盼,针对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

  破解“入幼难”,浙江加快幼儿园扩容和薄弱幼儿园改造,2017年到2022年每年开工新建、改扩建200所左右幼儿园;将农村幼儿园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并完善生均经费补助机制、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机制。

  解决“负担重”,在全国率先施行小学早上推迟上学办法,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各地将“减负”列入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建立了一系列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开发拓展课堂,还每个孩子轻松快乐童年。

  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浙江下重拳实现公办初中小学“零择校”。这项被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浙江范本”。


 

浙江工业大学举办新学生党员集体宣誓活动

建设高教强省

夯实发展智力支撑

  

  201810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杭州宣告正式成立。这是浙江谋划引进高水平大学,不断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推动高校建设上水平,浙江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这些年,陆续提出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计划、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等,推进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确定了两批共12所高校,重点建设32个优势特色学科。目前,浙江高校有5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1%,一流学科相关指数居全国第五位;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3所高校列入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以“双一流”引领带动,浙江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支持,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西湖大学争创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省重点建设高校争取早日进入“双一流”;其他高校做精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在不同领域创建“一流”。浙江已建成60所本科院校,49所高职高专院校;2017年全省高校新增161个硕士点、32个博士点,增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7位。

  既重“存量提升”,又重“增量发展”,浙江还下大力气引育优质高教资源,积极引进高水平大学来浙举办校区(分校)、特色学院、研究生院等。去年以来,全球首所设计开放大学挂牌杭州余杭区梦栖小镇、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开工建设……浙江提出,到2022年,省财政将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各地、各高校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合作办学。

  立足内涵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在浙江,高校以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优势,立足地方、对接需求,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供更全面的智库服务。探索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力促协同创新。20132018年,浙江高校主持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共48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8.69%;总计从企事业单位获取横向科研经费122亿元,授权发明总量占到全省授权发明总量的1/4

  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服务。1998年至今,浙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从12.3万人增加到102万人,在读研究生数从0.6万人增加到8.25万人。近年来,浙江高校吸引了大批两院院士、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等任教讲学,使浙江成为人才聚集高地;近5年培养近15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各类院校每年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规模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为人力资源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再到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浙江高等教育正加快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注重尊师重教

培养新时代好教师

 

  婉拒百万年薪赴贵州支教的杭州市学军中学老校长陈立群,隐瞒重病坚持为毕业班学生上好最后一课的90后教师陈莹丽……在浙江,“最美教师”的动人群像,成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坚强基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浙江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素养

  支持师范院校建设。浙江目前有师范生培养高校19所,在校各类师范生5.8万人,涵盖各类中小学学校教师培养专业39个。对接新高考改革需要,师范院校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3所高校5个师范专业纳入全国首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严把教师“入口关”,浙江探索展开师范专业“三位一体”招生;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教师,高校师范专业20%的教师教育课程由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担纲;建立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实习前必须通过教学技能测试的制度。

  跟上教师职后培训,浙江全面实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和中小学公办教师交流制度。全省有180余个培训机构年均发布项目1.2万个,53.9万名中小学教师在培训管理平台注册并自主选择培训,培训平均满意率达到98.15%

  ——盘活优质师资

  浙江从改革教师管理体制破题,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改革与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改革的有效融合。舟山有倾向性地鼓励校长、教师从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开展骨干教师支教服务型交流;嘉兴县域内教师和校长合理有序流动制度已成常态,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浙江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鼓励名师下乡支教。在宁波,“名师骨干带徒项目”“名师联片指导项目”让城里的名师走进乡村,结对帮带乡村教师;在庆元,得益于教师津贴等政策倾斜,乡村教师流失率逐年下降。浙江18万名农村教师率先全国享受农村教师任教津贴,10万名农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

  ——弘扬尊师风尚

  首个教师节以来,浙江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功勋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等先进个人,涌现了郑裕国、童淑芳、陈莹丽、陈立群等一批“最美教师”,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牢牢守住师德红线,浙江始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更是把清白、廉洁、正直、奉献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全面营造清正的教风,壮大“言传身教”的正能量。

  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浙江全面启动职称制度改革,启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打通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地方把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学校,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

  多年来,浙江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高校“钱江学者”引进计划等,在教师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千方百计提高工资待遇,因地制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带给浙江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信心;倚仗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力量,浙江更加稳健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