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
厚植浙江制造发展新优势

2020-11-23 14:5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哲晶欣

哲晶欣

 

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植传统制造业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为建设“重要窗口”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从成功实施以空间整合、园区集聚、倒逼整治为特征的“1.0版”,到深入实施以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为重要标志的“2.0版”,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浙江再启新征程。


瑞立集团生产车间

 

率先改造提升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17年制定实施《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确定绍兴市综合试点和48个分行业省级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

3年多来,全省上下聚焦形成产业、企业、产品、创新“四大新优势”要求,扎实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资本化和集群化“五大转型任务”,建立完善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为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优势夯实了基础。

改造提升成效不断显现。通过联动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企业培育雄鹰行动、雏鹰行动等措施,浙江传统制造业产业先进度加快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高端化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力日益增强。3年多来,全省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

综合治理机制加快构建。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激励、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数字化转型赋能、“腾笼换鸟”倒逼、产业链现代化突破机制。2017年以来,全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825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1万家,改造提升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企业2.7万家,腾出用能空间500多万吨标煤,盘活土地40多万亩。

数字化转型全国领先。坚持数字赋能,推进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行动,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以supET为核心建设应用“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企业核心设备和业务上云上平台,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8个,上云企业超37万家、在役工业机器人9.8万台,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

产业集群培育走在前列。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构建“41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全省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集群有14家,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家,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现代纺织等7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位居全国前列。

 

创建全国示范

 

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保持全国前列,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

打造数字化转型引领区。以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法宝”。《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通过加快开发智能化新产品等举措,不断提升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等数字化改造提升全覆盖。到2022年,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50%以上,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打造服务型制造先行区。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已是大势所趋。《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服务化发展,全面推进业态融合新模式。通过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共享型制造、大力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等举措,大力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实现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全覆盖。到2022年,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设计服务收入增长10%以上,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基本形成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

打造产业链再造创新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集群化发展,全面推进强链补链新模式。通过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等举措,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打造10条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的特色优势产业链。到2022年,“415”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行业实现全覆盖。

 

狠抓落地见效

 

为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协调服务、监督指导、试点示范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研究出台支持措施,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改造提升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履行主体责任、真抓实干,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狠抓落实。

强化人才支撑。围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人才引领、创新策源等方面,大力实施“浙商名家”成长行动、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培育一批扎根实体经济、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浙商、高层次人才。深化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加强战略、组织、研发、运营、品牌、质量、风险等管理提质,推进小微企业基础管理规范、规上企业专精化管理、股份公司精细化管理、雄鹰企业国际化经营。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产教融合,争取每年培育培训新时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10万人次。

深化改革创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各项惠企减负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困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发挥亩均平台作用,精准开展产业链运行态势监测预警。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全面稳住企业资金生命线。

推进标杆示范。制定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评价办法,对各地开展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每年遴选一批转型路径明确、提升成效明显、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区)为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县(市、区),加快形成一批2.0版的经验做法。

加大激励支持。统筹相关政策资源重点支持标杆县(市、区)创建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强链补链项目、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支持标杆县(市、区)评选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省政府督查激励县(市、区),优先支持列入全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各类试点示范项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