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三,四期
以忠诚架起“生命之桥”

2020-03-17 16:0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岑文华


1月23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争夺生命的较量全面展开。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浙江一线医护、疾控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誓将战“疫”进行到底,不胜不归。


 

挺身而出勇担当

 

1月17日,温州发现全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任务落在温州传染病定点医院温州六院。腾空病区、分流病人、休假医生紧急归位……感染科17位医护人员组成救治先锋队,迅速集结。从备战到实战,温州六院仅用了5个小时。

疫情来势汹汹,医院是战“疫”的一线阵地。浙江各地迅速明确定点医院,集中救治力量,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为省级定点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中精兵强将,启用之江院区应急保障,扛起了救治全省危重症患者的艰巨任务。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杭州西溪医院,一个抗击疫情的临时党支部在特殊时期成立。“战役”甫一打响,全院400余名党员医护工作者就纷纷写下请战书,一天内完成了整个医院的腾空并迅速开始收治患者。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疫情面前,全省医护工作者不约而同吹响战斗号角。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号召支援发热门诊的《倡议书》发出后短短几小时,就有近500名党员志愿者报名。

在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隔离病区的护士们集体剪掉长发,露出“最美”发际线准备“出征”。

“我有经验,我先来!”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王乐24小时驻守在定点诊治医院。这句话,被这位亲历过“非典”疫情的老兵挂在嘴边。

“职责所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浙江首批省级医疗增援队队员、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说。

“我是一名医生,能增援温州感到无比光荣。”浙江增援温州医疗队出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师傅王云斗志昂扬。

一份份《请战书》,一张张《决心书》,彰显出浙江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正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员张建东所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就应该站出来。”

 

全力以赴抢生命

  

不断组织各科室医生会诊,查看、调整、讨论医嘱,召开各种会诊和电视电话会议……连日来,温医大附一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骥用“打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与死神赛跑,我们不敢耽搁。”李骥说。

在医院重症隔离病房641病区,医护人员24小时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病情监测、仪器管理、隐患排查……医疗小组长戴震宇和护理质控组组长卫庆每天超负荷工作,脱下防护服时,后背早已湿透。一接到病情变化的电话,他们立即放弃休息,再次投入紧张工作。

沉闷的防护服、压眼的护目镜、憋气的口罩,一天浸泡20多次消毒液的双手……从进入隔离病区负压病房起,手上的褶皱和脸上的红痕就成为医务人员的标配。因为穿戴防护服很耗时,台州恩泽医院感染科的住院医师葛政明和同事们经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尽可能在病房里坚持久一点,“最久憋过15个小时”。

隔离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危重病例的救治更是与死神在赛跑。

1月24日,大年三十,长期在武汉经商的王先生被家人送进浙大一院,当时高烧至39.5摄氏度,咳嗽、胸闷、气急,CT显示双肺渗出,已是重症。医疗团队立刻为他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和氧疗等治疗。但患者病情继续恶化,两三天后发展成危重症,出现呼吸衰竭。

“针对这一紧急情况,我们为患者上了高流量吸氧装置,紧接着开展去除细胞因子风暴治疗,先后实施3次血浆吸附和置换。”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说,那段时间,专家组每天与一线临床医生共同为王先生会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氧合指数、体温、炎症指标、肺部CT等综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因施治及时、正确,王先生病情好转、稳定,2月5日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不认识你但永远记得你。”浙江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杨先生说,他曾想见见“救命恩人”,但因为病区隔离未能如愿。他说,隔离病房的日日夜夜,医务人员除了忙碌的身影,只留下一双双坚定的眼神,他会永远铭记。

 

“浙江方案”大能量

  

在一场场把危重症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战斗中,浙江医护人员积累总结了宝贵经验。参照国家诊疗方案,结合浙江临床探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浙江经验版诊疗方案”经过三次迭代,不断完善,在战“疫”一线发挥积极作用。

2月8日,元宵节,一位怀孕35周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经剖宫产手术顺利产子,取名“小汤圆”。“初版方案里尚未考虑孕妇,收治病人后,我们赶紧查文献,并结合流感、禽流感时对孕妇的救治经验,设计预案。”盛吉芳说。最终,“小汤圆”顺利出生,且核酸检测呈阴性;“小汤圆”妈妈产后治疗顺利,2月19日治愈出院。这次救治经验被补充进“浙版方案”,为全省各地救治新冠肺炎孕妇提供了珍贵参考。

因为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自身抵抗力差,救治难度尤其大。浙江最高龄新冠肺炎患者、96岁的陆奶奶经过“浙版方案”治疗,在2月13日治愈出院。“我们最终跑赢了病毒!”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说,这一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大家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在浙江,传统中医药也深度介入参与救治和防控。浙江组织开展中西医防治和中医药治疗专项攻关,先后印发4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全省实现中医一线参与救治全覆盖。

同时,科研人员争分夺秒,不断向病毒发起猛攻。浙江启动两批共6大类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和4个应急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组建省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家组;省疾控中心在全国率先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在全国最早一批对新冠病毒进行基因测序,为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在基础研究领域,西湖大学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受体——ACE2的全长结构,解析全长ACE2与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复合结构,对发现和优化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抑制剂有重要作用……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2月17日,浙大一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浙江诊疗经验”,为全省及全国救治提供借鉴。据介绍,这一经验由此前“浙版方案”基础上整理提炼而来,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将惠及更多患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