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为了人民的获得感

2020-06-11 12:1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辛鸣

辛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句话。时隔5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这句话。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把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期待作为最高价值指向,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自觉担当。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不能为发展而发展,发展本身不是也不能成为目的。对中国社会来说,发展是硬道理,为人民发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如果发展成果仅仅是灌水的数据、空置的大厦、过剩的产能、增殖的资本,不能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能体现在美好生活货真价实的改善上,这样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不可能持续也不值得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坚持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让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是随着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重大转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物质文化”这些客观“硬需求”的全部内容,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归属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要”。

因此,当我们讲人民获得感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绝对”获得感,不能仅仅满足于人民群众今天得到的比昨天多,明天得到的比今天更多,还要在“相对”获得感上下功夫。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有段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相对获得感很形象很贴切,也很深刻。“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缩成茅舍模样了,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马克思指出产生这种心理感觉的原因是:“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时是以社会为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为尺度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

坚持新发展理念,让人民的收获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市场上不同要素获得之间保持大体协调、同向共进,这是相对获得感的意蕴所在。从满足绝对获得感到提高相对获得感,这一变化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社会发展价值指向的现实内容,也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价值指向的更高标准,更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蕴含价值指向的高瞻远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