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最大多数”和“每一个”

2020-07-22 16:2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辛鸣

辛 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从来不是一个话语标签,而是有着十分确定的内涵和指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字典中,“人民”除了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维度:一个是“最大多数”,一个是“每一个”。

“最大多数”的维度意在人民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段话说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也宣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品格。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个社会客观上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以形成竞争、保持活力,但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应该也不能被分类成“你们”“他们”“我们”而各行其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一定是一个社会中的最大多数。所以,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经常使用“最广大人民”“全体人民”等这样的全称性表达。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大家”,是在人民的旗帜下被高度团结起来,有着共同利益、共同梦想、能共同奋斗的最大多数的人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所讲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在对人民的认识上一定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遮目,不能用一部分人取代了最大多数。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义与价值是“先富带后富”,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只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这一立场从来没有含糊过,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每一个”的维度是人民的具体化。作为整体的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最大多数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你、我、他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句话就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最好样本,所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提出了精准扶贫大方略。虽然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困人口仅剩下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不到0.6%,但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只要有一个人没有进入小康,我们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就不能算兑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精准”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贫困人口,既不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更不让贫困人口通过统计数字“被小康”。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就是这“最大多数”与“每一个”高度统一的人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放的也是这“最大多数”与“每一个”高度统一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