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十一期>争先创优
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2022-06-15 13:5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华军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舟山市


国家级新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浙江自贸试验区……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落地,为舟山发展搭建了广阔、开放、更具活力的舞台。

五年来,舟山市打好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招商引资、综合交通、治水治污“五大会战”,努力建设创新、开放、品质、幸福的舟山,交出了高分答卷。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舟山市GDP年均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3%,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增长极;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6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超26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8亿元;启动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港、东海实验室,新建重大海洋创新平台41个,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倍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4.1%提升至70.6%,低轨卫星通信芯片、大型潮流能发电装备、海上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小黄鱼人工繁育、江海直达船型研发等科技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更加厚实。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舟山群岛新区、自贸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进出口总额实现三年翻番;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走出无中生“油”特色路径,落户油气企业9300余家,成为全球第六、全国第一大加油港;大宗商品储运地位凸显,石油储备能力占全国20%,铁矿石进口占长江经济带45%,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占全省50%以上;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运力规模增至833万载重吨,江海联运量达到2.8亿吨、占长江干线总量的20%……改革发展的纵深空间有力拓展。

花园城市初展英姿。五年来,舟山市建成6座跨海公路大桥,形成全国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普陀山机场年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正着力打造浙东中型国际机场、长三角重要通用航空基地和航空产业基地配套机场;率先建成垃圾无填埋城市,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全覆盖;“三湾两岸”滨海城市带美丽绽放……城市宜居、乡村美丽、生态和谐的“海上花园”逐渐展现。

人民生活美好可期。五年来,舟山市高质量完成百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社保服务城乡一体化国家试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全面达标。共同富裕扎实开局,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61∶1;连续三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总体达成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彰显“自然山海韵味、国际现代风貌”的舟山,实干争先,跨越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浙江自贸试验区

“试验田”尽开别样花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


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8月30日实现“扩区升级”……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走过5个年头,形成“一区四片”的发展格局。

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浙江自贸试验区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共335项,其中全国首创达到113项,31项复制推广到全国。

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挂牌以来到2021年底,浙江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4万亿元,2021年超7700亿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42亿美元,2021年超25亿美元,同比增长73%。

2021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更是以1/400的全省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7.6%的新增注册企业、8.1%的税收收入、18.6%的进出口额、13.8%的实际利用外资,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下的浙江自贸试验区正着力打造油气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枢纽自贸区,推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努力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定海区新建村

捧起绿色生态“金饭碗”


舟山新建村新貌


10多年前,新建村还是一个交通不便又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的“空壳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009年,新建村充分挖掘生态环境和人文优势,通过筹措资金、寻找投资、注册公司,建设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实习采风基地、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艺术家休闲养生基地以及海岛休闲基地;2010年,新建村把一列退役火车从千里之外的嘉峪关搬进了海岛山沟沟。这列曾接送参加研制“两弹一星”科研人员的功勋火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让偏僻的小山村魅力十足。

这五年来,新建村累计完成42栋房屋墙面改造,高标准建设渔人码头、明清仿古老街、四季花卉基地、火车广场、仙踪林探索乐园、乡村艺术馆等网红打卡点,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们经营农家乐、开民宿、办餐厅,还在艺术家的带领指导下组建一支渔民画创作队伍,外出营生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创业就业。2021年,新建村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2万元。

通过“文化+创意+旅游”的模式,新建村村民与艺术擦出了火花,把资源变成了资产,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嬗变为4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促发展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