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浙江何以三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23-10-31 09:4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晨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是浙江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该项目通过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的方式,带动沿海民众、渔船及相关行业企业参与海洋废弃物治理,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百岛洞头


●市场化收集


作为海洋大省,浙江海岸线长达6600千米,海岛数量4350个,均居全国第一。

在台州市椒江区码头边,伴随着汽笛声,出海多日的船老大黄师傅驾驶着渔船满载而归。此次出海,他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渔货,还带回了泡沫塑料、塑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垃圾。

“现在我们渔民都能参与海洋环境治理了,只要在中国海洋塑料可视化认证平台——‘蓝色循环’上面提前申报,就会有专业的公司上门回收这些塑料垃圾,收购价还远高于市场价。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你看,现在海面清爽多了!”黄师傅开心地说。

沿海村落的低收入群众也是“蓝色循环”的常客。尤其是傍晚退潮时分,许多身穿蓝色马甲的居民便会在胸前佩戴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像头,来到海滩上,用夹子拾起随海水而来的塑料瓶、实时记录捡拾的过程和位置,并送到“小蓝之家”回收点换取收益。

看似简单的“拾荒”,正是“蓝色循环”的起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估计有7500万吨至1.99亿吨,因收集难度大、处置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一直是全球性环保难题。“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流程可视化追溯。

“‘蓝色循环’最大的意义在于创建了一种可持续、具有内生动力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陈渊告诉记者,“蓝色循环”可以理解为三个步骤:鼓励老百姓收集海洋塑料废弃物来为自己增加收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整个收集、运输、再生的过程进行可追溯的记录;再通过对接国际上的头部企业,对海洋塑料实现高值利用,用这些收益去反哺前端一线收集人员。

截至目前,浙江已有6.18万人次、1.02万艘船舶加入“蓝色循环”项目,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09万吨。


●高值化利用


在椒江大陈岛的海滩上,低保户李荷娇等人会定期捡拾埋在沙里的塑料瓶,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泡沫塑料、渔线渔网等。“我每天都会在海岸边捡拾塑料垃圾,送到‘小蓝之家’,普通塑料瓶市场回收价是3分钱一个,‘小蓝之家’给的回收价是2毛钱一个,一个月能挣2500多元。”李荷娇说。

作为“蓝色循环”的一个节点,给浙江沿海低收入群体“发福利”的“小蓝之家”共设有15处,它们是塑料瓶“奇幻漂流”的第二站。

在台州市椒江区外沙“小蓝之家”,工人们每天都要将这些塑料瓶按照颜色分类、压成“瓶砖”。

外沙“小蓝之家”相关负责人介绍,数以万计从渔船、海滩回收的塑料瓶经查看记录仪上的视频和轨迹,确认是海边捡回来的之后,会立即在这里被压缩破碎,然后送到造粒工厂制成塑料粒子,生产出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的塑料产品。

此后,跨越近300公里,塑料瓶来到位于湖州安吉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这里,它们将被深度清洗,去除表面的胶、油等污染物,并熔融造粒。造粒后的成品塑料粒子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小蓝之家’是为收集海洋垃圾专门设立的,由政府引导,委托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该负责人说,登记在册捡拾海洋垃圾的,主要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只要连续捡拾海洋垃圾满6个月,公司还会为他们缴纳社会基本保险。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蓝色循环”吸纳沿海低收入居民、渔民组建起实体化收集队伍,有效建立起立体收集网络,目前已吸引237家塑料应用企业加入,一线收集人员年增加收入约1.3万元。


●国际化认证


传统再生塑料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约为8000元一吨,而海洋塑料的回收价则在此基础上提升了165%。海洋垃圾通过国际化认证增值的方式变成了“海洋宝藏”。

回收溢价,是“蓝色循环”可以持续循环的关键。那么,溢价从何而来?据陈渊介绍,一些国际企业乐于参与海洋污染治理,他们对使用海洋塑料有很强的积极性,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收购海洋塑料并加以利用。

“但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就是要证明这些塑料来自海洋。”陈渊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蓝色循环”项目构建了“海上垃圾收集—陆地再生利用—国际碳交易增值”循环治理体系,将国际头部企业对海洋塑料的需求与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有效融合,由运营企业联合国际环保组织、认证机构、产业链企业组建“蓝色联盟”,通过区块链追溯技术对海洋塑料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标签、碳足迹标定,以标准的治理体系和产业链升值体系打破国际高端市场海洋塑料认证的绿色壁垒,构建起可信的有经济内驱力的可持续治理模式。

走进项目运营主体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监控大屏上有关废弃塑料回收、储运、处置、再生的每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公司海洋事业部总经理陈亚红展示了一个用海洋塑料垃圾再生的手机壳。只需扫描手机壳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它们的“前世今生”:使用了多少克海洋塑料,其回收地点、回收人员、如何存放、由谁再生等流程都能查询视频记录。

目前,浙江省已建立“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长效制度机制,将其纳入《关于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意见》《美丽浙江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书》《“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

“多元主体参与、市场链接产业,曾经的治理困境变成了共富红利。”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这一模式正计划向全国十余个沿海省及直辖市推广,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贡献浙江方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