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竞速新能源“风光”赛道

2025-03-15 09:0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李心怡 张正华

李心怡  张正华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浙江省内电源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达1.52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达到5596万千瓦,超过煤电的5380万千瓦。这也意味着,“风光”发电一跃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浙江能源结构由此迎来了新拐点。

  近年来,浙江以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同时,不断推动省内能源清洁化进程,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十四五”期间,浙江实施“风光倍增计划”,计划风光新能源总量从2020年的1700万千瓦,增加至2025年3400万千瓦。目前,浙江已提前两年实现了风光倍增目标,完成“翻三倍”。


浙能集团海上风电项目 


聚力优化能源结构

 

  浙江是资源小省、用能大省。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浙江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从项目审批、资金补贴到并网保障,浙江省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吸引了众多能源企业加大在浙投资力度。目前,浙江拥有光伏规上企业200余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嘉兴、义乌为引领,多地协同的发展格局;风电的产业链配套也持续完整,相继涌现了东方电缆、运达风电等一批上市企业,为浙江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风电和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将缓解浙江的供电压力。”国网浙江经研院电网规划中心主网规划室研究员杨宏基表示,大量新能源发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需平衡的问题,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下对能源电力需求缺口的有效补充。

  以2024年用电需求最大时刻为例,风光新能源出力突破2300万千瓦,占比接近20%。从电量供应来看,2024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电源发电量的11.2%。“十四五”前四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电量比重逐年提升,风电发电量占比从0.88%提升至2.4%,光伏发电量占比从2.8%提升到5.9%,为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在浙江接连落户,碳排放降低了,生态环境改善了,浙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创新“光伏+”模式

 

  与西北地区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不同,“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天然禀赋不足。近年来,浙江不断尝试打破传统光伏发展的路径依赖,积极探索多元应用场景,推动光伏产业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用来养鱼、虾、贝等,在温州乐清湾沿海滩涂,一望无垠的光伏“方阵”蔚为壮观。该项目为亨泰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占用海域面积约2918亩,足足有272个足球场大小。

  “去年,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后,年平均发电量达到3.2亿千瓦时,可满足超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能为国家节省标准煤9.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8万吨。”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杨斌浩介绍,同时,这种“渔光互补”的模式为当地渔民提供了1000余个渔业养殖岗位,每亩滩涂每年额外创造渔业产值约30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生态+产业”双丰收。

  由于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存在不稳定性,能源企业还在滩涂旁为光伏发电准备了巨大的“充电宝”——乐清湾共享储能电站,形成了“渔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多地正尝试利用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探索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发电新模式。在温岭石塘,华电200MW滩涂光伏发电项目日前实现并网,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节约标准煤9.29万吨。在丽水缙云,风光水储能源汇集站破解了偏远山区新能源接入难题。在宁波舟山港,通过在屋顶铺设光伏组件,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年发电量达到161万千瓦时……

  为解决光伏发电稳定性弱的问题,国网浙江电力正加快探索储能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宁波、温州、金华等地开展大型储能项目建设,在宁海、缙云等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效调节新能源。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将达988万千瓦。

 

海风电“走向深蓝”

  

  东海的风吹来更多绿意。

  2024年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涵盖了10个风电项目,包括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苍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等,总装机容量高达2893MW,展示出浙江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雄厚实力与持续投入。

  台州玉环的隘顽湾海域上,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的风车随风旋转,源源不断地为浙江输送着绿色能源,工作人员正远程对海上32台风力发电机组实时监测。“经过现场调试,目前海上设备一切运行正常,全容量并网首日发电量达到240万千瓦时,经济效益明显。”浙江玉环华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干江风电场场长乐新荣介绍,这是国内首个采用66千伏电压等级集电线路的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向浙江省提供清洁电能约6.5亿千瓦时。

  近海风电是浙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已开发477万千瓦近海风电项目,位居全国第四。而事实上,浙江还蕴藏着更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走向深蓝”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浙江深远海风电的年利用小时数可以达到3500—3900小时,相比近海2900—3300小时有所提升,未来单机容量更大、技术更先进,深远海发电能力将更强。这将有助于浙江能源保供和低碳转型。”杨宏基说。

  为了擦亮“海上风电看浙江”金名片,浙江画出蓝图:依托风电母港建设,浙江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集群不仅服务浙江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还有望服务华东1亿千瓦以上深远海风电项目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球更大市场;到2030年底,浙江力争全省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装机占比由3%提高至10%左右,年产绿电700亿度以上,促进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

  从近海、浅海走向远海、深海,一路走来,浙江能源供给能级更高、绿色低碳底色更亮,不断创新现代化电力发展的故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