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二,三期>让创新之声响彻之江大地
共富之路的“科技担当”

2023-02-20 10:5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如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2022年初,科技部、浙江省政府联合印发《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全面铺开科技支撑共富“作战图”。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浙江实施科创高地建设、创新要素下沉、科研人员活力激发三大行动,探索建立全域创新支撑共同富裕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引领力、支撑力,为共同富裕领航开路。


临安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建设科创高地

 

站在杭州市余杭区最高建筑奥克斯中心的顶楼远眺,西侧是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和菜鸟网络总部,北侧是杭州西站和浙大总部经济园,东侧是梦想小镇、海创园和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在这里,创新创业热潮翻涌。

2022年,余杭区有25个项目进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十大省级实验室坐拥其四,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50亿元,有超百家企业进入数字工厂和未来工厂企业培育梯队……

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以超常规力度加快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塑造制胜未来新优势。

平台能级攀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加快推进,10家省实验室完成“战略拼图”,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均实现零的突破。8个国家高新区和54个省级高新区创造全省超四成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超五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硬核成果涌现。浙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在人工智能、新药创制、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456项进口替代成果,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数跃升至全国第三位。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浙江实施两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建立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把科技资源配置到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3.6万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五年增长近1.5倍,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数量均占全省的80%—90%。

 

下沉创新要素

 

在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遍地走的五黑鸡、白耳黄鸡都戴有一只白色脚环。“脚环内有智能芯片,监测记录每只鸡的步数和健康指数。”公司负责人介绍,“所有养殖鸡都要走够100万步,才能合格出栏。”

这样饲养的土鸡被称为“跑步鸡”,年销售量达二三十万只。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提供鸡苗、智能溯源脚环和养殖技术培训,让农户担任养殖员,带动当地1800多农户户均年创收2万元以上。

散养土鸡变身“致富金鸡”,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机器人采茶、“跑道”养鱼、蚕宝宝养在数字化工厂……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场景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尤其在山区26县,科技正不断唤醒土地生产力。浙江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和“百品万亩”工程,2022年育成并推广新品种351个,在山区26县建立示范基地面积超过20万亩;24项机械强农“军令状”项目研制样机26类,加快在山区26县转化应用。

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科技成果“转移支付”体系,推动高校院所面向山区26县和对口支援地区实施科技成果定向免费或低价许可。在山区26县布局建设117家博士创新站,派驻160名技术转移人员服务企业开展成果转化。2022年山区26县全年技术交易总额达271.67亿元,同比增长86.75%。

同时,浙江大力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推动科技资源下沉、赋能发展。完善以“科技创新鼎”为抓手的争先创优机制,2021年度授予11个市、县(市、区)“科技创新鼎”称号。温州、台州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8个,5个县(市、区)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验收;湖州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发展试验区。

  

激发科研活力

 

科研人员是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也是浙江实施“扩中”“提低”行动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之一。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打造重大科技人才集聚平台,培育壮大科研人员队伍。2021年,全省科研人员达109.42万。

科研人员“扩中”如何发力?在杭州市钱塘区,省级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聚集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拥有从业人员3.5万余名,科研人员占比90%。该区针对不同类型、阶段的科研团队和人员给予精准支持,2021年发放扶持资金4.1亿元。同时,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新办法,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论。

“经过区内认定的A—E类人才,可享受市级对应人才区级待遇,对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优先提供住房保障,为其子女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已为近百名科研人员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致富的积极性,浙江完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通过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措施,强化科技成果产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

在浙江大学,学校科研人员本人创办的企业可申请3年免费使用科技成果许可(免费许可期内本人占股须超过50%)。科研人员以“主角”身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合法合规,不用担心踩到“红线”。

省农科院建立尽职免责机制,破解科研和管理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处置过程中“不敢转”的问题。领导人员履行勤勉尽职义务,严格执行决策、公示等管理制度,在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于追究其在职务科技成果定价、自主决定资产评估以及成果赋权转化中的相关决策失误责任。

去年8月,省科技厅等6部门印发《浙江省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实施方案》,在前期部分单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域。据了解,2019年以来,浙江获得转化现金和股权收益的科研人员逾2万人次,现金和股权收益额近8亿元,收益额年均增长3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