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火”赋美精神共富 |
|||
|
|||
舒玲玲
作为临海第一古街,紫阳街承袭千年古城风韵,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悠长和文化浸润的印记。近年来,以镇街广场作舞台、化旧居天井为戏楼的霓裳舞、车灯戏、民乐汇等演出轮番登场,赋予了紫阳街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自2022年9月以来,像这样灵活恣意的舞台演出在全省各地接连上演。为了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一场“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从杭州出发,燎原全省。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志愿者们走街巷、进社区、入公园,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助力全域文化繁荣,助推全民精神富有。
积蓄生活诗意
哼戏曲、奏器乐……漫步杭州西湖景区,亭台楼阁边每一圈攒动的人头间,都是一方小小舞台。循着掌声和叫好声往前行,来到湖滨步行街,这里设有“湖上艺人村”“湖上乐客厅”“湖上艺空间”等各种主题表演点,时机巧的话,还能在此邂逅各类以音乐为主题的街头表演。 作为率先启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的城市,杭州结合“十五分钟品质文化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重点工作,在重要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地打造品牌化演出场所,让人们即便在街头赶路时也能偶遇一台精彩的演出。而这正是“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的逻辑起点。“文艺星火不求规模,旨在‘赋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说,它的底色是公共文化而非遍地商演。 “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坚持为民惠民乐民,让经过的人们听见旋律、看见美丽。在钱江新城地标“日月同辉”之间,下沉式露天广场“悦亮四季剧场”灿若明珠,浙江音乐学院、杭州爱乐乐团等团体不定期在这里演出;拱宸桥边的“荣华戏园”,每周五、周六上午的演出已“约定俗成”,成为大运河畔的亮丽风景和附近居民的精神家园…… 起点在杭州,繁盛在全省。温州在鹿城和瓯海两区推出10个示范点,宋韵瓯风从城市吹向乡野村庄;丽水布点24个“村晚梦剧场”和10个“处州小剧场”,推动城乡艺术资源共建共享,让萨克斯、小提琴的旋律在乡村响起,也让松阳高腔、昆曲十番等在城市扎下根来;衢州深化文旅融合,在推出国风宋韵、潮玩运动等各类“星火市集”活动之余,还创造性地让文艺赋美政务服务,在多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文艺表演的固定或流动点位,变枯燥的等待为美妙的艺术享受。
赋美城市气质
和着《簸箕上的麻雀》的俏皮歌声,身着湘西苗寨服饰的表演者们用肢体语言生动再现了麻雀在簸箕上腾跃飞翔的情景。在“滨江艺术空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艺·星火”志愿者服务演出引得驻足者纷纷鼓掌叫好。对于浙艺学子来说,在社区街头、广场公园演出已经驾轻就熟。作为“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的重要活动力量之一,“艺·星火”志愿者们将流动的文艺景观点设在城市各处,串联起老百姓身边的品质文化生活圈。 浙艺职院学生表演《簸箕上的麻雀》 同样深度参与“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浙江音乐学院的“文艺轻骑兵”也活跃在桥西直街、梦想小镇、运河上街等街头社区。他们将民族器乐、西洋器乐、声乐舞蹈、音乐剧等高雅艺术融入大街小巷,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个能便捷、轻松地欣赏音乐艺术的场所,也为城市打造出一个个崭新的精神坐标。 走出音乐厅、走入百姓间,“星火传递手”们把寻常街巷当作最好的舞台,在传递音乐传递美的同时,也努力让流动的音符化成百姓心中的共富种子。得益于省市资源下沉和全社会资源激活,各地各文艺团体纷纷通过精准对接、文化定制、点单服务等形式,因地制宜整合各类艺术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以文艺涵养城市温度、赋美城市气质、重构文化生态。 如今,“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标识已全省统一,但各地演出却各美其美,美出了创意和高度。乐清整合原有流动性文艺惠民活动,打响全市统一的活动品牌“香樟树下清音扬——文艺星火赋美乐清”,以“点单式”文艺服务打造出独特的“乐清声音”;浦江设立“东山有戏”“东街有艺”和新光村“乡村音乐”3个子品牌,为打造城市文化新形象注入了新活力;德清推动“文艺星火”进民宿,常态化开展小而美的艺术沙龙和非遗主题系列活动……“要让文艺星火成为一座美丽城市的文化现象,也要让城市因为遍地而持续的文艺星火更加与众不同。”陈广胜如是说。 赋能精神共富
早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启动之前,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陈琼就曾将舞台搬到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的茶园里,走到村民中间去演出。“我们要找到一个契合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加其对高雅艺术的兴趣,进而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艺术呈现。”陈琼说。 随后,浙音“文艺轻骑兵”利用夜晚、周末和节假日,通过各类接地气、有烟火气的精彩表演呈现艺术,让更多人享受音乐的浸润。 实现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浙江的破题之法,是让文艺像星星之火遍布城乡,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宁波市奉化区将文艺星火的触角延伸到最边远的村落,全线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全区12个镇街和上百个村庄、社区、文化礼堂、文化公园等都转变成基层文艺大舞台。丽水坚信“三人可成戏、一人即成角”,一支由236个文艺团队、584个艺培机构、2111名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星火传递手”队伍,活跃在丽水城乡各个角落,奉献着一场场别样精彩的演出。 依托“浙文旅”“浙里文化圈”等应用,浙江还构建起全省文艺志愿者专项数据库,并建立起评价体系和积分制度,以数字化助推文艺星火展演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舟山充分发挥“海岛文e家”应用平台的大数据管理优势,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搭好桥梁,致力于让演艺内容、演艺业态和演出周期等能更好地满足当地百姓需求。 “街角路口,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在众多文艺工作者看来,“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虽然让他们走下了殿堂级的大舞台,却也将他们推上了更高的艺术站位和价值追求,推向了百千万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