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全域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2023-07-31 15:1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郑盈盈 杨晨

郑盈盈  杨 晨


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浙江,始终坚持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厚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近日,浙江省发布以《浙江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为主题内容的2023年第1号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拉开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大幕。全省5万余名河湖长,接到了新任务。

未来5年,浙江将以行动计划为纲,围绕“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五个特征,构建以八大水系为轴的发展带,打造近百条各具特色的县域幸福母亲河,建设千余个高品质水美乡村,激发万余公里滨水岸带活力,形成全域幸福河湖“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基本格局。


龙游县灵山港 叶 俊 摄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走进衢州市柯城区常山港沿岸,河岸整齐,水清见底,天边夕阳和江面相隔一线,荡漾出别样的美。美景背后,是当地水利局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建设幸福河湖为主线,深化推进幸福河湖试点县创建。近日,柯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2021—2022年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优秀单位。

这是浙江不断升级治水理念、深化治水实践的缩影。从“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到“五水共治”,再到“美丽河湖”建设……目前,浙江已累计治理了5万公里河道、建成6000公里省级美丽河湖、贯通1万余公里滨水绿道,江河湖泊实现了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持续蝶变。

河湖“底子”不错,但对照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需升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人民群众对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迫切,特别是沿河露营、民宿等新诉求明显增多,需升级河湖建设。”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黎明表示,迭代升级河湖治理,关键在于治理理念的变化。在治理对象上,从重点关注河湖面貌变化向更关注百姓感受迭代;在目标导向上,从主要聚焦水美更多向生态、富民迭代,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张“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图景呼之欲出。浙江将坚持以人为本、共富共享,生态优先、系统治理,融合发展、联动推进,改革创新、两手发力等基本原则,力争到2027年,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市内涝防治达标率达到95%以上,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力争达到96%,县级以上河道生态岸线比例达到70%以上,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以上,幸福河湖建设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滨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重要河湖水域岸线智慧监管率达到100%,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打造五大鲜明标识


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是幸福河湖内涵的五大关键词,也是浙江高位推动这项工作的鲜明标识。未来5年,浙江将为此配套开展五大行动,预计投资6931亿元,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强劲支撑。

聚焦“安全”,实施江河安澜达标提质行动,加快推动提升加固主要江河干堤、中小流域系统整治、平原城市排涝能力提高等9类工程,有效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坚持“生态”,实施河湖生态保护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八大水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流量监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项目,全力筑牢生态屏障。

注重“宜居”,实施亲水宜居设施提升行动,建设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打造高品质沿河文化圈,培育水上户外运动圈,水库山塘功能完善、滨水慢行道路建设、村落品质提升等一项项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惠民工作积极推进。

强化“富民”,实施滨水产业富民行动,以水美带动水经济发展,开展水产业基地建设、滨水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等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注入“智慧”,实施河湖管理改革攻坚行动,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及八大水系数字孪生流域,数字赋能提升全省河湖管理能力,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智慧化管理新工具。

当前,浙江各地已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

衢州市龙游县作为幸福河湖国家试点,以“安全保障、生态健康、和谐宜居、文化彰显”为目标开展河湖治理,先后引进灵溪竹海、龙和渔业园、石角漂流等旅游养生项目,累计撬动20多亿元民间投资。

金华市浦江县通过河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和“15分钟亲水圈”打造,全域构建形成以浦阳江、壶源江2条水脉为主线,以翠湖、金狮湖、月牙湖、上河、薛下庄5大亲水综合体为龙头,以“15分钟亲水圈”为珍珠,以“秀丽山水游线”等为串联的全域幸福河湖发展格局。

建德市坚持规划先行,出台浙江省首个县级幸福河湖建设规划,总投资542亿余元,实施160个项目,构建覆盖省级、县级、乡镇三级河道和近千座水库山塘的全域碧水脉络。


河湖长制统领保障


5大行动,11项河湖管理改革,30类工程……细翻行动计划,浙江的这场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建设、文化和旅游等10个部门。如何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建成全域幸福河湖?

“展现‘勇立潮头当标杆’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制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河湖打造成为我省生态文明的基石、经济发展的血脉、美好生活的根源、历史文化的载体,把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不断为全国治水兴水提供浙江素材、浙江经验。”在7月6日召开的浙江省级总河长会议上,省委书记、省级总河长易炼红给出了答案。

浙江是河湖长制的发源地。早在2003年,湖州市长兴县便借鉴当地“路长保洁道路”经验,在全国率先试行河长制,接着湖州、衢州、嘉兴、温州等多地陆续推行;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河长制;2018年7月,浙江省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体系,实现全省五级河湖长全覆盖。

在浙江,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池塘沟渠,每条河流都有“健康守护人”。2021年,浙江河湖长制再升级,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打造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此次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我们将发挥制度优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充分调动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18个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协同联动治水,加强跨行业融合,共同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黄黎明表示。

在省级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统领下,全省5万余名河湖长也闻令而动。特别是县级总河长将发挥“指挥官”作用,统筹考虑财力、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编制“一县一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共同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再上新台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