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小秸秆做出生态“大文章”

2024-02-29 08:4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超

沈 超

 

  一根小小的秸秆,拥有大大的潜力,可作肥料原料、生物质燃料原料、畜牧饲料、食用菌基质、工业原料。

  近年来,浙江通过技术革新、模式集成,探索出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的“五化”离田利用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社会联动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全域一体化布局秸秆“收、储、运、用、管”体系。目前,全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达620多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6%以上。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浙江将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管控责任体系,到2027年末,“五化”离田利用率达到45%,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永康秸秆收贮中心

  

标准化统一收储

  

  晚稻收割后,大量的秸秆该如何处理,是一件让农户很纠结的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施行,秸秆焚烧已经行不通了;但秸秆大量还田会导致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民增收。

  难题怎样破解?浙江的答案是,建设一批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

  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机等机器正开足马力,高效地处理着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

  “这些秸秆有大用处!秸秆打捆机会将秸秆统一打捆回收,剩下无法回收的茎秆则通过秸秆粉碎机粉碎后还田。”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可以避免燃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冬种小麦每亩还可节省种子5公斤左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浙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收储能力稳步提升,实用技术逐渐成熟,典型模式陆续推广。全省共有5.29万人次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已建成秸秆收储点4300多个,总收储能力170多万吨;拥有年利用秸秆量2000吨以上企业50家。

  不久前,浙江新制定了《浙江省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导则》,鼓励各地依托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拓展秸秆收储功能。到今年底,全省将建成100个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创建首批10个“体系完备、技术先进、政策有力、利用高效”的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同步建设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和村级收储网点,培育专业化收储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做到能收尽收。

  

“五化”离田利用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是解决好“秸秆往哪去、秸秆怎么用”的问题。

  走进位于永康市唐先镇的永康市鼎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由葡萄秸秆、畜禽粪便等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以前葡萄秸秆多得没有地方放,现在用秸秆就可以换有机肥,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葡萄种植大户周美和说。

  让农户赞不绝口的,正是永康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秸秆换肥”。永康以鼎昆有机肥厂(秸秆收储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配合25个村级换肥点加4个区域换肥点,农户只需将秸秆收集运送到就近的换肥点,公司将秸秆作为生产原料生产有机肥,将等量的有机肥返给农户。

  “企业每回收1吨秸秆,财政给予补助600元,企业可盈利100元。”永康市农业农村局耕地质量服务中心主任朱跃忠说。 如此一来,政府引导,农户受益,企业得订单,环境受保护,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永康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提高至98.33%

  这还只是浙江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湖州市立足湖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助推“秸秆换肉”计划;建德市大同镇建有占地3000平方米的秸秆综合利用中心,采用秸秆“两步法”纤维化减量同步制肥技术,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年处理利用水稻、油菜等秸秆约800吨,可生产4种不同菌种生物有机肥产品4000吨……

  各地纷纷加强探索实践,过去的生态“包袱”逐渐变成了如今的绿色财富。

 

高质量全面攻坚

  

  “实现秸秆一体化高效处理,我只需要一个集装箱大小的‘生态工坊’。”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教师张成带来了自创的秸秆高效益利用模式:将秸秆制作成饲料喂养蛴螬虫,虫粪成为颗粒状生物有机肥,成虫干燥后则为一味中药材。中国水稻所研究员张均华展示了一套将秸秆与畜禽粪便、生物酶等结合,经多种工序制成水稻育秧基质的产业化回收利用技术。“用秸秆制成的基质,不仅重量比营养土轻,搬运强度减小,育成秧苗的质量也有提升。”张均华说。

  2024年是全省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攻坚年。目前,浙江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上,年利用量低于1000吨的企业占了三分之二,秸秆离田产业化处理仍是短板。对此,会议特设“供需对接”环节,数十家科研院所、企业主体搭台展示最新成果、实用技术,互通有无,促成合作。

  今年,全省要培优扶强一批年利用秸秆2000吨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秸秆科学还田水平,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智库,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秸秆“五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三农九方”科技协同研究项目,研发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的便携式、多功能秸秆利用新机具;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制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标准规范,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等等。

  为持续提升秸秆综合治理水平,《实施意见》明确,至今年底,浙江将构建起“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30分钟扑灭”的秸秆露天焚烧“1530”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开展“四不两直”检查,督促落实秸秆露天禁烧责任,加强联合执法巡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秸秆综合利用的高质量推进,是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各地要以年度专项行动为抓手,切实把秸秆综合利用办成一件农户可感可及的实事。”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在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表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