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奋力续写千年农遗时代新篇

2024-06-15 15:1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钱慧慧 杨雅索

钱慧慧   杨雅索

 

  绿水青山间,水稻长势喜人,“田鱼”自在悠游,层层叠叠的梯田在半山腰“显山露水”,“稻鱼共生”的生态美如画卷。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引起全球关注。

  近年来,借助丽水市绿色生态发展的东风,青田结合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打通稻鱼共生向农民共富的转化通道。最近,瓯江山水工程——丽水市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是目前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

 

奋力续写千年农遗时代新篇

千年“稻鱼共生”成典范

  

  青田位于瓯江源头区域下游,地处浙南低山丘陵区。1300多年前,青田先民创造了“稻鱼共生系统”,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稻护鱼,以鱼促稻,实现对有限的水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在这一系统里,水稻为鱼儿们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稻田里的鱼则发挥着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可以减少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的成效。

  具体来说,通过实施稻鱼共生系统,合理利用有限的水、土地等资源,就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系统内部废弃物“资源化”,使系统自身维持物质能量正常循环,保证农田的生态平衡。据介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让水稻产量呈现稳产或增产效应,“肥药双控”达到欧盟标准,化肥投放减少30%40%,土壤氮磷含量减少60%,汇入坑渠河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优良标准。

  以方山乡“稻田养鱼”核心区龙现村为例,采取稻鱼共生传统种养模式400余亩,初步统计每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达20吨。

  2005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评价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整合利用资源,协同增效,树立了全球典范。”

 

在生态修复中强传承

  

  出成绩树典范的同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偏远农村耕地抛荒现象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当地梯田。另一方面,水系受到破坏,缺乏有效的引水灌溉沟渠,水源涵养能力差,原有的水田湿地系统变为了旱地丛林,影响稻鱼共生农业生产。

  此外,山区乡村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分散,传统品种资源逐渐消失,当地农业湿地系统生态多样性也因此减少。再加上传统知识体系、传统农耕文化难以维持甚至逐渐消失,对稻鱼共生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瓯江山水工程青田县稻鱼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青田县山区梯田系统灌排水设施年久失修、田埂容易倒塌破坏及田间道路窄小不全等现况,实施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梯田生态修复工程。

  当地成立“青田县稻鱼综合种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管理;以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为优先、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抓手、提高农田种养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复垦抛荒土地、修复灌溉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等技术方法,保证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和农田水地综合利用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方式得以持续发展。

  青田还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建设“农遗保”稻鱼共生全产业链数字监管系统,植入“一杆农业眼”等监测设备,实现稻鱼共生环境精准智控。

  据悉,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实施面积约6000亩,主要修复稻田水源涵养设施,恢复农田湿地系统。项目实施期间将改善灌溉面积6401.65亩,修复渠道66.347千米;新增生产能力稻谷128吨、田鱼32吨。

 

探索价值转化新路径

  

  近年来,青田县结合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做好“一粒米、一条鱼、一座城”文章。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更是在浙江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改进了传统模式,创新升级为“种养并重”的数字标准化“稻鱼共生2.0”,将种稻养鱼的亩均效益提高了10倍。2023年,全县稻鱼共生系统面积6.54万亩,全县稻鱼产业总产值达到3.04亿元,同比增长8.57%

  目前,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还成功推广至浙江其他县市以及广西、宁夏、四川、福建、湖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不仅形成了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也进一步释放了农遗价值。比如四川古蔺县有四川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梯田,2021年,青田将稻田养鱼技术带到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进行试点推广与种植。

  “原先凤凰村的稻米只能卖3.5元一斤,通过稻鱼共生系统不施农药化肥,如今稻米卖到了8元一斤,田鱼的价格达到了20元一斤,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青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古蔺县共发展“稻鱼共生”5000余亩,带动434户农户参加稻鱼种养。

  稻鱼共生系统还走出了国门。本世纪初,通过南南合作,尼日利亚引进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稻田养鱼技术。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尼日利亚稻米和罗非鱼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不仅减少了农村贫困,也让当地群众获得了高质量的食品供给。如今稻田养鱼还推广到了东南亚、南亚、欧洲、美洲以及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田县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青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田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送出“青田方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