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4年第十七期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浙江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综述

2024-09-15 09:5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叶慧 邵玩玩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叶 慧  邵玩玩


从浙北水乡古镇到浙南村落田园,从浙西秀山丽水到浙东海岛渔村,行走浙江大地处处如诗如画。

21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量身定制了作为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八八战略”,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重要内容,并于2004年把“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抓手,率先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

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20多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实施5轮“811”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千万工程”“蓝色循环”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覆盖率达96%;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评价位居全国前列。

8月30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暨美丽浙江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省上下久久为功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迅速推动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部署落实落细,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牵引,先行先试、探路攻坚、勇毅前行,坚定当好浙江大美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奋力推进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区建设,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美丽篇章。

全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要素推动环境品质提升,全链条保障美丽浙江安全,全维度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全方位绘就共富大美画卷……浙江以先行者的姿态勇当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温岭市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


全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多年来,浙江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行循环经济“991”升级版,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全领域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5年来,浙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1.7%、31.7%,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好“双碳”题——

逐“绿”前行,浙江构建起“1+N+X”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通过在减污降碳协同等关键点上突破,在能源、工业等六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

下好科技“先手棋”。浙江把科技创新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变量,深入实施澜舟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累计培育“双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200多家,建有“双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28家,在太阳能、风力发电、氢燃料发电、绿色合成技术、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取得了44项重大科技成果。

深化低(零)碳试点。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外卖塑料“零废弃”试点;嘉兴市启用全国首座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衢州市推广“碳账户”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电成本6.3亿元;丽水市搭建浙江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形成“浙林碳汇”开发—收储—交易的流程闭环……截至2023年底,浙江全省创建30个低碳试点县、30个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379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

提升“含绿量”——

近年来,浙江以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培大育强、生态产业价值转化为主线,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产业结构低碳转型之路。

把好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 “多评合一”等改革扩面提质,使2.09万个项目享受改革红利。

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通过开发高技术、高端化产品实现传统产业跃升,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空天信息等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加速向“新”向“绿”转型。

更新落后低效设备。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统筹安全、能源、环保三方面标准,协同推动石化、化工、纺织、建材等七大重点行业的设备更新,谋划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和七大重点行业设备更新项目共9.6万个,带动投资447亿元。

节约集约能源资源。一方面,浙江加快核电、风光电、清洁外电入浙、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提升至42.2%,超过煤电装机;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探索节能降碳数字化治理体系,将3854家1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用能信息接入平台,实施用能预算管理、能耗在线监测。


宁波市北仓区“小鱼治水”活动


全要素推动环境品质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浙江以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水、气、土等各环境要素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以高水平的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治气再进阶——

今年6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这项计划标志着浙江的治气行动再进阶,以“每小时必争、每0.1微克必争”的决心开展第三轮大气治理。

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浙江在钢铁、水泥等行业领域大力推广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全省3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改造,部分工业炉窑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严控重型柴油货车。2021年以来,浙江依法依规淘汰国四柴油货车和国二柴油叉车24万辆。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浙江疏堵结合打好秸秆露天焚烧“剿灭战”,加大秸秆露天焚烧的监控和治理,加强秸秆收储和综合利用。

在污染防治攻坚、减污降碳协同加码下,浙江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今年4月至7月,浙江省PM2.5浓度连续四个月均为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治水再提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水、异味等问题,浙江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统筹推进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持续完善城镇污水基础设施,一体推进护水、治水、美水。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浙江建设了585条(个)、6100余公里省级美丽河湖,建成2396个“污水零直排区”,基本形成“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的水美格局。2023年,浙江省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97.5%;灵山港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嘉兴南湖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从2021年起,浙江启动实施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严控入海河流总氮总磷量,实施11个国家级“蓝色海湾”项目修复受损岸线,推广“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等。经全省上下协力,2023年底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历史最高水平。

净土又清废——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近年来,浙江深化净土清废行动,构建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着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全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去年,浙江出台《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严管土壤污染。同时,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力争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县县全覆盖”,彻底告别原生垃圾“填埋时代”。

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浙江协同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治理,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末端无害化处置,做优做精“无废城市细胞”。目前,浙江所有设区市都入列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为全国首个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杭州亚运会办成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泰顺县下桥村


全链条保障美丽浙江安全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多年来,浙江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和整体保护,全地域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全省域夯实生态安全体系,筑牢自然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有效巩固——

浙江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24%,跃居全国第三。

去年,浙江启动“两屏八脉多廊”生态廊道建设,通过扩面增绿、保护修复重要湿地和河湖近岸、修复提升受损弃置地、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逐步构建起纵横交错、结构稳定、生物多样、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

生态系统扩容增汇——

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储碳库”,是生态系统增汇“吸碳器”。近年来,浙江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固碳增汇,发展海洋“蓝碳”,不断推动生态系统扩容增汇。护林增绿的同时,浙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能力,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93.15%。

濒危生物科学保护——

浙江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示范工程,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严格落实八大水系禁渔和伏季休渔制度。如今,安吉小鲵、“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鸟中大熊猫”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重回之江大地,105个野生动植物新品种被发现,85%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311个自然保护地实现统一管理。

生态风险全链防控——

近年来,浙江不断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控重金属、尾矿库、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建立健全气候防灾减灾体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合力守牢浙江的生态安全防线。


畲乡景宁茶园


全维度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多年来,浙江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奏响美丽浙江共建共享曲。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从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和河湖长制、到推行“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系列改革、再到不断优化行刑衔接机制,浙江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起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统领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1+N”法规体系。

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生态环境治理战略重构、系统重塑,浙江建成涵盖50万家企业、归集168亿条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仓,以数据流为载体、“一件事”为单元,高效统筹项目审批、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等业务,成为全国唯一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生态环境“大脑”试点省。

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启动“绿色GDP”体系设计,取消衢州、丽水和山区26县GDP总量考核,实施四级环境状况报告制度、迭代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在全国最早推行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河湖湾滩长制、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等一批制度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浙江从传播、培育生态文化着手,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日”,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全民生态运动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如今,生态环保成为村规民约,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成为公众自觉。

全省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提升;一批批企业“环境医生”、农村环境监督员、环保协管员曝光问题、回应关切,一个个优秀的民间环保社团和志愿者积极推动环保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维护者、贡献者。

从环保公众参与“嘉兴模式”写进联合国报告,到成功举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加拿大COP15浙江日,再到“绿色亚运”“无废亚运”成为杭州亚运会鲜明标识……标志着全维度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在浙江逐渐形成。


杭州市富阳区新一村龙鳞坝


全方位绘就共富大美画卷


多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牵引下,从农村环境整治到全域大花园建设,再到一体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持续打出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创建、未来社区试点等组合拳,一幅“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大美画卷,在之江大地迅速铺展。

目前,浙江已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

乡村和美——

告别“脏乱差”,浙江高水平完成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越发夯实。目前,全省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面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全覆盖。

从“整洁美”迈向“精致美”,浙江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深化和美乡村“五美联创”,率先出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制定和美乡村建设导引和认定办法,“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浙江美丽大花园加速呈现。

如今,全省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3%。

产业兴旺——

一个个美丽乡村,成为培育美丽经济的厚实“基底”。浙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第三,建成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近百条,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浙江深化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已经成为浙江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累计建成A级景区村庄10083个,带动农户增收26.4万户。

全域美丽——

美丽城镇现代化。深入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推进“5321”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印发《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年来,小城镇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推动产业发展更具活力,目前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数量达230个,城乡融合新格局加速形成。

美丽城市高品质。一栋栋绿色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微空间整治提升、一处处城市园林扮靓四周……美丽城市建设既着眼环境基础设施提标,也注重城市空间有机更新和城市绿地服务提升,“海绵城市”“浙江园林”等标签品牌让美丽城市底色十足。


义乌垃圾焚烧发电厂车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起点上,浙江围绕实施“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从生态治理、生态经济、生态家园、生态安全、生态文化和党的全面领导等6个方面继续发力,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之地和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