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让法治“种子”撒播心田

2025-03-15 10:1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哲 周可 詹杭

今 哲  周 可  詹 杭

 

  公民法治素养的高低,关系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治理成效。2024年以来,浙江不断巩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国唯一省域试点成果,持续探索公民法治素养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浙江省第四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活动


创设“群众有感”新阵地

 

  在嘉善县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法治有了“甜味”。作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之一,歌斐颂巧克力小镇设置了众多打卡点,供游客边学习法律知识边集章打卡。坐上“普法小火车”,扫描座位前的二维码参与全民法治素养测试,得分80分以上还有机会换取巧克力奖品。“答题中设置了年龄、学历等信息调查,通过答题结果可以初步判断不同群体的法治素养情况。”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海江说。

  在浙江,“法治+文旅”正成为沉浸式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方式。浙江拥有“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张人亚党章学堂、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等丰富的法治文旅资源,以此为依托,一批具有“浙江味”的普法阵地涌现而出。

  杭州市结合地域特征、文化特色,全域打造大运河、钱塘江、富春江、西溪、龙坞茶镇、环千岛湖等具有鲜明杭州辨识度的精品法治文化带集群,将宪法元素融入全市247个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

  宁波市推出全新文旅普法旅游线路,启动宁波文旅普法旅游直通车,串联南塘老街、天宫庄园、鄞州区非遗馆、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月波书楼)等点位,让游览者边感受宁波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边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地铁站、广场公园、学校等场所也闪耀着法治光芒。2024年12月,杭州市首批地铁普法阵地在6号线星民站、江汉路站、诚业路站三大站点同步启动。今年1月,首个地铁站AI“数智法律明白人”在西湖文化广场地铁普法驿站上岗,不管是生活中的法律困惑,还是工作中的棘手纠纷,它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

  截至目前,浙江共有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个、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91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72个;建成省、市、县三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019个,实现重点普法对象全覆盖、各领域各业态广覆盖。

 

聚焦“重点人群”新需求

 

  收受了别人的钱财,却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受贿罪吗?对于子女的存款,父母有权随意处置吗?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损失该由谁承担?……这些问题,在杭州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系列读本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聚焦不同群体法治宣传教育,杭州市探索编印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重点群体系列学法读本,目前已编印6册,包含应知应会学法清单150余条。

  全域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抓住重点群体是关键。浙江紧抓国家工作人员这个“关键群体”、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企业这个“关键场所”,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径,推动普法工作从“广撒网”走向“精聚焦”。

  聚焦国家工作人员,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测评,在法治培训、年度法律知识考试中强化测评结果运用。嘉兴市每年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考试,将宪法以及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杭州市萧山区实施领导干部法治“强基工程”,围绕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学法用法,推动中心工作与法治工作融合。

  聚焦未成年人,增强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能力。浙江省司法厅深入开展“法育青蓝”专项行动,联合省教育厅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浙江普法百校行”等活动,全力培育具有良好法治素养、懂法守法的“小小法律明白人”,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浙江夯实“根基”、种好“幼苗”。

  聚焦企业,增强经营管理人员合规守法经营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遵规守法和依法维权能力。杭州市将头部主播培育成普法的新兴力量,赋能网络直播行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绍兴市打造首批100个“越工驿站普法角”,开展“一路有法·普法骑士在行动”,实现快递行业法治素养点全覆盖。

 

湖州市南浔区百间楼社区普法小课堂


设定“分类施策”新标准

 

  浙江货车司机承担了全省75%的工业产成品和居民生活物资运输、80%的城乡农产品运输,是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10月,浙江省司法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全国交通运输系统首个省级货车司机法治素养基准,依托“铁、轨、公、水、空”等综合交通服务枢纽的普法点位和全省交通运输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全面科普道路货运行业涉及道路运输、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推动货车司机法治素养提升。

  近年来,浙江创造性提出构建以公民法治素养基准通识版、地方版、行业版为主要内容的省域公民法治素养基准体系,指导各地各部门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普法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层分类探索实施“法治素养基准+权利义务清单+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发布”的精准普法模式。

  在宁波,以《甬城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基准手册》为依托,形成了区分年龄层次、学业类型的“基准手册+禁止性规定+典型案例+学习题库”学习体系,以法治之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龙泉市宝剑(刀具)产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总结提炼了宝剑(刀具)产业从业人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知应会应有的基本法律常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为打造宝剑(刀具)产业法治营商环境提供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已编制发布公民法治素养基准地方版8个、行业版82个,其中,网络直播、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劳动者法治素养基准8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