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破解“执行难” |
|||
|
|||
今 哲 孙奇观 张晓静
执行工作是司法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为打破传统执行模式中的地域壁垒与资源局限,通过跨区域协作提升执行质效,交叉执行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执行工作的重点,备受社会关注。 2024年以来,宁波法院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示要求,以交叉执行“小切口”下好执行“一盘棋”。截至目前,宁波法院运用交叉执行方式办理案件9816件,办结8405件,办结率为85.6%。
宁波法院开展 “法优营商· 执者无悔 ” 交叉执行集中行动 创新机制增效
长期以来,“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法院和当事人的顽疾,因财产隐匿、跨区域执行阻碍等因素,部分案件难以有效执结。此时,交叉执行就成了破解执行困境的一把“利剑”。 交叉执行,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集中执行、督促执行等,执行法院将本院部分难以执行的案件移交其他法院执行或与其他法院协调、集中执行等,加大执行工作力度。 交叉执行产生的“鲶鱼效应”,激活了当前执行工作的“一池春水”。去年6月,最高法院出台了《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交叉执行方式、程序、上级法院调度指挥、监督管理等问题。紧随其后,为提升交叉执行工作质效,宁波法院出台交叉执行工作实施细则,制定下发《宁波法院关于交叉执行“百千万”专项行动方案》,探索县域交叉、市域轮执等特色做法,不断建立健全交叉执行常态化工作机制。 县域结对交叉,织密执行“查控网”。为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执行工作效能,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深化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区位优势,在余姚、慈溪等基层法院部署开展县域执行试点工作,着力构建执行最大公约数。县域交叉执行工作机制运行以来,余姚、慈溪两家法院已通过交叉执行方式开展执行协作70余次。 市域集中轮执,跑出执行“加速度”。创造性建立市域轮执工作机制,把全市12家法院所涉10个县(市、区)划分为四个集中执行区域,每季度集中全市执行力量对一个片区法院的案件集中攻坚、集团作战,非轮执片区法院有案件在轮执片区的,则统一交叉到轮执片区法院执行。今年以来,宁波市通过组织开展“法优营商·执者四无”系列集中执行行动,共执结相关案件1176件,执行到位金额7977万元。
集中力量办案
“王法官,你们要找的车在我们辖区出现了!”前不久,慈溪市人民法院正在查找的被执行人名下的两辆车,分别出现在江北区和镇海区,江北区人民法院、镇海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闻讯出动,将车辆顺利控制。“法官,请不要拍卖我的车,两个案子我都会主动履行。”得知车辆即将被强制执行,胡某主动筹钱,一次性缴纳了全部执行款,“终本”案件成功“出清”。 交叉执行的目的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必须坚持实效导向,集中力量办案,做实案件化解工作。 多措并举强化终本交叉。宁波法院坚持把交叉执行作为终本清仓的重要路径。注重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率先试点带财案件终本和依职权终本提级审批机制并在全省推广,共审核报请终本案件5361件。强化关联终本案件集中执行,切实加大关联终本案件检索力度,通过提级执行、指令执行等方式集中办理。兼顾被执行人身份、主要财产所在地等情况,建立健全与当事人所在单位、属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协同机制。 全力推进资产包案件交叉。在全省法院率先实现资产包案件交叉执行全覆盖,全市法院建立统一的资产包案件登记簿,摸清底数、强化审核,统一管理、对账销号。凡指令执行案件,承办法院自立案之日起逐月填报《本月工作推进情况清单》《次月工作安排清单》《任务推进需求清单》等“三张清单”,确保案件移得出、执得到、管得牢。全市法院摸排资产包案件共计794件,其中符合交叉执行案件69件,目前已交叉执行35件,成效明显。 扎实推进“骨头案”交叉。宁波法院把“骨头案”清理列为年度交叉执行工作重点内容。2024年以来,宁波中院部署全市法院开展难案、积案梳理,首轮筛选出370余件“骨头案”,通过提级、指令和协同执行等方式推动实质化解。
强化管理监督
3月24日至28日,在为期一周的“法优营商·执者无悔”交叉执行集中行动期间,海曙区人民法院开展了“执行开放日”活动,人大代表们跟随不同的执行小组,分别前往海曙区、鄞州区的执行现场。代表们亲眼见证执行法官开展房屋腾退工作,张贴封条、清点物品、登记造册,全程规范透明。 交叉执行让公平正义落地有声,见证执行则让公平正义更可观可感。在加强执行管理、强化执行权监督制约等方面,宁波法院进一步发力,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落实监督强队伍,以更加健全的执行制度、更加规范的执行行为、更高素质的执行队伍,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紧靠党委政府转换赛道。宁波市本级和10个区(县、市)相继召开常委会或政法全会,出台机制性文件,压紧压实执行联动责任,较好实现了解决执行难从法院主抓向党政齐抓、法院赛道向党委赛道、只考法院向同时考核政府的转变。海曙、鄞州、镇海、象山、慈溪等地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办案机制,进一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全时段、全流程多跨协同办案网络,成效显著。 加强督查指导倒逼规范。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开展交叉执行工作中管案、管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学习最高法院下发的交叉执行追责案例和典型案例,汲取教训、学习经验,为办精品案、办良心案找准“方向标”、筑牢“防火墙”。采取“定期+随机”方式,常态化开展重点任务落实督查指导和案件质量巡查评查,宁波中院执行各部门负责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更好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锻强执行队伍破局解困。依托现有执行力量,大力重组执行团队,铸造办理交叉执行案件的核心力量。优化组合执行实施团队,重点办理提级执行案件和有财产但进展缓慢的案件,通过压担子、教方法,新老传帮带,促进执行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坚持将交叉执行工作成效纳入员额法官、执行干警个人绩效考评、评先评优和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同时,利用“甬法执行讲堂”、微公号“我说执行故事”等平台,邀请办案干警上台讲授办案心得、宣传破难攻坚做法,有效发挥交叉执行案例的示范效应,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