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五期
锚定“新高地”深化党报系统性变革

2025-03-15 17: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姜军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  姜军


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作出总动员、总部署,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大力弘扬“六干”作风,深刻认识把握“5个新高地”战略目标、3个“文化+”改革创新举措和7方面重点工作的丰富内涵,对标对表研究细化重点任务,秉持互联网思维统筹配置资源,在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狠抓学习宣传贯彻等各项责任落实,以实干实绩争创新时代一流党报集团,争当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树立标杆与榜样。


深化平台变革

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迭代潮新闻新型传播平台,抢抓“赋予潮新闻重要信息发布权”等重大机遇,将建设重大党报传播平台作为集团系统性变革的重点和引领工程,力争传播力影响力稳居同类媒体前列,以潮新闻为主要载体驱动集团全面转型、整体转场。

提升平台能级。探索实施集团社长、总编辑“双挂帅”,推动集团自上而下指挥前移、资源汇聚。升级潮闻天下为集团公司,构筑集团化、综合化大平台优势。推行平台大部制改革,按扁平化管理、一体化运营方向调整组织架构和人员关系,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新型主流媒体组织体系。

优化思路打法。以焕新栏目频道、做强报端联动、深化AI赋能、重构话语风格等为思路,统筹推进栏目频道、采编机制、技术赋能、作风文风等方面变革,一体建设“好看的党端、有烟火气的平台,智联用户的新生态”。

创新牵引模式。与全省市、县融媒在内容、技术、运营等多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共享稳定长效用户和流量,推动潮新闻更好担负起牵引全省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旗舰使命。


深化内容变革

重构生产传播链路


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打造内容品牌矩阵,优化内容生产传播机制,提升优质内容传播效能,以源源不断高品质、多样化的新闻产品,践行党媒担当、提升品牌形象、赢得市场认可。

擦亮“第一视点”专栏金名片。把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浙江故事作为首要任务,做优做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工作,努力在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浙江实践中走前列、作示范。结合“红船精神”、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等提出20周年系列节点,丰富“第一视点”专栏“1+N”融媒报道模式,推出“学习手记”新系列。

全新改版《浙江日报》。以“第一视点”专栏为样板和引领,实施《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工程,进一步打造“富春江”“钱江观潮”“飞来峰”等若干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知名度的系列名专栏,创新推出“新使命”主题新闻版、“之江周刊”系列等,建设具有“时代感、年轻态、人文味”的新时代党报,形成“心向浙报、情系万家”的浙报凝聚力。

打造报端一体化生产传播机制。重塑采编流程,优化管理流程,通过组建专班战队和工作室、选树党报特色网红记者、构建集团媒体资源共享平台等形式和机制,形成以端为龙头,报、网、端、微协同联动,高效扁平的工作格局,实现选题同策划、栏目同打造、内容同传播。

推进开门办报、办端。拓展与主流媒体、网络大V、智库专家等外部优质内容生产主体合作,完善“UGC”“PGC”“OGC”体系。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等时间节点,策划“千村共创行”等联动宣传,展现党的创新理论从“重要萌发地”走向全国的生动实践及蓬勃生命力。

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建立健全省级外宣“中央厨房”机制,加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运营,打响“Fresh Sight”国际传播品牌栏目,继续做好《解码中国》等融媒体产品,努力打造爆款。探索培育国际传播“洋网红”、华裔新生代国际传播青年创作者等,建设多语种、多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主播库。


深化技术变革

筑牢AI支撑赋能


聚力科技赋能内容生产传播,建强传播大脑技术平台,持续为全省新型传播平台建设注入强劲技术动能。集团已正式发布全面拥抱AI规划,升级后的“传播大模型”接入DeepSeek,助力媒体全面提升内容创作的效率与专业性;数智人矩阵、AI频道、融媒众创空间等一系列线上应用和技术平台同步启用。

加快全流程融合赋能。强化核心产品孵化、推广机制和研发投入机制,打造新一代智能采编系统、内容服务智能体,全面提升智能创作、精准传播、迅速反馈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采编质效、创新传播模式、优化服务体验。

推进一张网扩面提质。深化“一云两端三打通”(“一云”即“天目蓝云”,“两端”即潮新闻、Z视介,“三打通”即用户数据、内容数据、运营数据三打通)建设,构建全省一张网数据资源库,推动省、市、县三级媒体用户互信互认、内容共创共享、技术一体共用、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主流媒体同频共振、共建共享的省域一体化传播体系。


深化产业变革

创新文化科技融合


聚焦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统筹把握“两个效益”,坚定“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驱动器”产业发展目标,持续做好“文化+科技”文章、激发文化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服务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系统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布局。用好集团上市公司优势,组织集团AI+DATA架构布局,建立浙数文化AI能力中心和“智算+数据存储+数据交易”的数据服务体系。搭建全省文化算力基地,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保障。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文化”新业态。迭代“游浙里”等应用,做好文化服务平台45度等项目运营推广。积极参与浙江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建设,协同推进相关课题研究与落地。依托大平台、大模型、大数据等深耕文化产业,向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媒体服务形态。


深化组织变革

重塑内部治理体系


涵养党报一流发展生态,以提升治理效能为导向,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为系统性改革落实落细提供坚强保障。

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针对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性调整优化相关机构及其职责,完善结构、明确权责、理顺关系,进一步释放效率效能。

激活人才队伍。发挥人才战略规划的牵引作用,加强集团“一盘棋”谋划人才要素配置方式,实施集团人才新政,破解人才结构性问题。完善“专业序列+管理序列”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引导职工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重树考评导向。对标中宣部相关评价体系,制定集团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体系方案,完善集团内部工资决定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以考核激励为牵引推动党报主力军全面挺进舆论主战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