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六期>美丽之窗
生态兴则文明兴

——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
2025-08-31 16:5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浙评

今浙评

 

  深邃的思想,在时间洗礼中彰显光辉;科学的理论,在生动实践中展现伟力。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走进安吉余村,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

  这一理念显示出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之江大地出发,深刻塑造浙江、深远影响中国、赢得世界赞誉,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科学理念因现实问题而生,真理伟力因解决问题而显。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曾走过一段以资源消耗型为主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率先遭遇缺地、缺电、缺水的窘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发达国家借环境之名构筑贸易壁垒,资源环境压力让浙江强烈感受到“成长的烦恼”和“制约的疼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从踏上浙江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习近平同志就十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心系绿色发展。为破解浙江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亲自谋划部署生态省建设,指引浙江率先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域探索。从山到海、从村到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浙江破解发展之题、守护生态之责提供了金钥匙,打开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的全新格局,也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十载感恩奋进,二十载探索实践,二十载精彩蝶变。20年来,浙江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之江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城乡秀美、处处如画、步步见景,浙江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浙江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环境污染整治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接续实施5轮“811”系列行动,实现了由局部环境恶化到全域显著改善的跃升。浙江把“811”行动作为生态省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工程”,从“八大水系和11个环境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行动起步,每一轮“811”行动始终紧密结合形势、紧盯问题短板、抓住主要矛盾,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压茬推进3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扎实开展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实施地表水重要水体清单化管控,强力推进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创新推出“污水零直排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等载体抓手,推动全过程防控、全形态治理、全省域保护。20年来,浙江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2004年的41.9%升至2024年的98.6%,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到2024年的26微克/立方米,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环境信访总量连续9年下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后劲所在。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迭代升级“991”系列行动,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到绿色低碳发展的涅槃。浙江坚持以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引领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率先出台环境功能区划、“三线一单”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提高保护效率、促进绿色发展。持续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大力发展风光电、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高水平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差异化用水、用能、排污等资源要素配置,成为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20年来,浙江全省单位GDP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约64%、92%和4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浙江以占全国1.1%的土地、2.9%的用水量、4.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7%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已然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正引领浙江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牵引作用,实现了由“以绿换富”到共富共美的蝶变。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起步,坚持硬件与软件、塑形与铸魂、风景与风尚“共提并进”,全域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强势推进“五整治一提高”“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一村一幅画、一县一风光”成为浙江的独特景象。立足山区海岛县资源禀赋,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标准,创新建设“两山合作社”,联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产城人文景生”融合发展。迭代深化特色小镇、美丽城镇、未来社区等工作抓手,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20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4年的2.45缩小至2024年的1.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各省区首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测评全国第一,实现了局部美到全域美、生态美到生活美的蜕变。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把开展生态省建设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实现了由引导规范激励到自觉自发自为的升华。浙江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融入政策规划、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强化人大监督和“一府两院”履职的有机衔接。率先探索全省域及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排污权等环境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深化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多元化投融资等体制机制。设立省级“生态日”,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一大批环保设施从“闲人免进”到“欢迎光临”,被打造成为当地配套的“城市客厅”,“蚂蚁森林”“善水基金”等社会环保公益项目不断涌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愈发浓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想感召力、社会影响力正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积极拓展生态文明全球交流合作,实现了由立足省域探索到彰显国际影响的跨越。浙江坚持发出浙江好声音、讲好生态好故事,积极打造一系列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实践成果,“千万工程”和“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钱江源山水工程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瓯江源山水工程荣获联合国生态恢复旗舰项目;湖州市被授予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嘉兴、绍兴、丽水等地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绿色亚运”“无废亚运”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鲜明标识,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这些精彩蝶变,直观地呈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伟力,雄辩地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有力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破局的需要中应运而生,从丰富的实践中破土萌发,从深厚的文化中孕育而来,廓清了保护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迷雾,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我们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

  这一理念超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现代化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革新,指引浙江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在绿色转型中不断超越“两难”困境、化解“成长的烦恼”。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战略谋划、政策制定、工作推进中,更好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破解新的“成长的烦恼”,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这一理念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往,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生态惠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发展观、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是对民之所需、民之所盼的深刻观照,指引浙江牢固树立“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的价值立场,努力绘就美丽耀眼、真实可感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这一理念指明了缩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的共富路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赋能、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引浙江因地制宜探索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涌现出安吉县余村、淳安县下姜村等一批“守绿换金、聚绿生金、点绿成金、添绿增金”的鲜活案例。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以高品质生态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这一理念延拓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文化基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共生共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阐释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成为当代中国具有深厚生态意蕴的文化符号,指引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形成广泛共识,在全球生态文明舞台奏响“中国之声”。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思想的力量超越时空,科学的理论魅力永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浙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以“走前列、作示范”的姿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路,推动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更好以“浙江之窗”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之美”“中国之治”。

  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传播。进一步挖掘好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战略擘画与实践足迹,系统提炼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经验,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和传播精品,让真理成为更多人破解生态困境的武器。

  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等,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促进城乡共富共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持续推进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绘就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富春山居图”。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推进数字生态文明试点,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美丽浙江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让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创造更多“点绿成金”的新奇迹,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