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七期
以“四个强化”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2025-09-20 09:2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杜旭亮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杜旭亮


近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1—8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多项核心大模型技术实现迭代突破;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校院所为支撑、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的“三支关键力量”,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这一关键变量,将其转化为驱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发展改革委将聚焦“创新引领、要素保障、应用赋能、政策集成”,全面加强跨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全链条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强化创新引领

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与重大需求,重点谋划部署人工智能数据、模型与应用、新型架构算力系统、人形机器人等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主攻人工智能数据、智能芯片、算力集群、通用智能模型等关键技术,推动国产大模型与人工智能芯片“软硬融合、芯模联动”,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建强创新平台载体。支持高水平科研机构服务国家和浙江战略需要,聚焦智能计算主攻方向,开展“算力+数据+模型”体系化创新,形成混合万卡算力集群、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枢纽等标志性成果。推动重点实验室围绕医疗模型和产品研发加快攻关,支持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在智能制造、智能感知等细分领域深化科研布局。

推动科研机制创新。落实“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合力,加快破解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试点,推动高校院所人才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企业人才赴高校兼任“产业教授”,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算力数据模型一体化布局


积极推动基础大模型研发应用迭代升级,以核心模型为引领,带动算力供给、数据服务体系优化,构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底座。

推动“芯模联动”联合攻关。围绕国产智算芯片与大模型协同发展需求,谋划建设集成电路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突破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能力。积极布局推理芯片、光模块、新型封装等新兴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算力适配、算子兼容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国产芯片与大模型的集群化验证机制,推动智算中心、智算一体机、智能终端等关键产品实现自主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强高质量数据语料供给。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建立分类分级、安全可控的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率先形成一批高质量数据集。探索建立行业数据标准化体系和价值评估机制,促进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和合规使用。支持各地结合产业特色建设数据园区和标注基地,鼓励骨干企业开放数据治理工具和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数据要素开发格局。

培育构建开源模型生态。鼓励骨干企业、科研机构牵头构建涵盖模型开发、训练、部署全流程的开源技术体系,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支持社区建设模型仓库、工具链、测试平台等基础设施,促进模型架构、训练框架、算法工具等关键资源开放共享。


强化应用赋能

推动模型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发挥行业应用中试基地的牵引作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场景需求为牵引,驱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重点在制造、医疗、教育、金融等基础好、需求旺的领域,集中资源培育一批高质量的行业垂直大模型和具有示范效应的标杆应用。着力破除场景壁垒,加大国有企业关键场景开放力度,鼓励头部企业向社会开放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模型提供真实的试验场,形成以用促建、建用结合的良性循环。

加快中试基地建设。谋划布局一批行业应用中试基地,为模型在真实行业环境中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验证提供核心支撑。在医疗、石化、时空信息、具身智能、地球科学、文旅等领域争创一批国家级行业应用中试平台。

推动智能体创新应用。将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化方向和重点突破口。在医疗、制造、教育、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率先打造一批具有潜力的智能体应用解决方案,以点带面推动行业应用普及。


强化政策集成

打造最优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按照“长期与短期结合、静态与动态协同”的思路,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政策体系,推动各项政策精准匹配、高效落地、闭环运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省市政策协同联动与动态优化,着力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统计监测与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动态优化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资源精准滴灌、直达快享。

强化产业基金支撑。依托省级人工智能母基金,构建人工智能基金群,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导向;积极参与国家创投引导基金,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浙江。建立基金与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链条资本服务。

强化人才政策支持。扩大“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覆盖范围,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支持体系;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破除“四唯”倾向,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和省人工智能学院,推行“校企双聘”“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