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 |
|||
|
|||
骆金伟 “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门一点巽风起,五百年间出帝王。”晋代吴兴郡太守郭璞一语成谶。四方鼎沸、干戈扰攘的唐末,临安出了五代十国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907年建立吴越国,978年纳土归宋,历经千年,钱王传说在吴越大地生生不息。 衣锦还乡,陌上花开,钱王射潮,纳土归宋……1000多年来,一个个钱王故事家喻户晓,滋润丰盈着天目儿女成长。2011年,钱王传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保护和传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钱王饲
其人其事
唐末五代,从浙西临安走出了一位历史人物——钱镠。他平息两浙战乱,创建吴越国,保境安民、发展农桑、促进贸易,使得“吴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奠定了“人间天堂”的经济基础。继而又扩建杭城,使杭州成为一座世界名城。 千百年来,钱王传说故事在吴越大地广泛流传。经收集整理,钱王故事达300多个,代表性故事有100个,经典故事20个,如钱王出世、钱王贩盐、衣锦还乡、陌上花开、赤脚背娘、金书铁券、疏浚西湖等。这些传说表达了老百姓对一代明主的崇敬和感恩,反映了朴素而鲜明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在坊间广为流传。 钱王其人,狭义上专指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广义上的钱王,还包括吴越国的三世五王: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钱俶)。 三世五王中,钱镠的地位最高。最后一位国王钱俶亦可大书特书,他纳土归宋,功德千秋。他保全了钱姓,“赵钱孙李”的百家姓中排在赵家之后,地位极高。自宋至今,钱氏后裔名人辈出。如今,全国吴越后裔钱姓有近50万人,钱家人成为钱王传说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生动演绎
“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高度肯定了钱王的功绩。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钱王传说,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文化、现实等价值。那么多的钱王故事,如何取舍、如何编排归类,成了考验后人的一大难题。在流传过程中,钱王传说故事逐渐归集成六大类:生平家世传说,智勇过人传说,建功立业传说,除暴安良传说,保境安民传说,才华出众传说。 从生平故事演绎成传奇传说,一代又一代的讲述人、传承人不断丰富和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譬如,16岁时,钱镠为赡养母亲,开始贩卖私盐谋生。肩挑200余斤的盐,钱镠常常晓宿夜行,穿梭于海盐及宣歙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 为了添几许传奇色彩,传承人在讲述故事时会适当增加些情节,于是就有了现在坊间广为流传的“十分本事挑私盐”。一次在路上,钱镠一行碰到盐兵,盐兵挑衅地说:“只要你担子不歇下,可不缴税。”话音刚落,身边的伙伴都把自己的盐担压到了钱镠身上,足有千斤。第二天,盐兵再出难题:让钱镠挑着盐担从溪里过去。涉水过岸,钱镠的鞋底都没湿,再次免了税。 这种结合了艺术性、浪漫性和现实性的传说故事,让一方雄主更接地气,成为可敬可爱的榜样。
传承不息
作为钱镠故里,临安一直高度重视钱王文化特别是钱王传说的保护传承传播。早在1992年就成立钱镠研究会,全方位开展三世五王的研究,还每年举办清明祭钱王活动,钱氏后裔市民群众1000多人参加。 从小口耳相传,临安百姓对钱王怀有特殊的感情,对钱王传说更是津津乐道,因而在临安一直拥有一个钱王传说的传说群。这些传承人面面相授,代代相继,挖掘传承着钱王传说,继承和发扬着钱王文化。目前主要传讲艺人有朱臣煜、胡月耕、徐进等50余人。 在培养“小小传承人”上,临安更是不遗余力。2011年,临安衣锦小学被命名为浙江省非遗传承“钱王传说”教学基地。学校开设“钱王传说”师资培训班、故事员培训班,开展故事大赛,编写《钱王传说》校本教材。全校能讲钱王故事的有80人,骨干队伍20人。 2016年,《钱王传说》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公开出版,全国发行;2019年11月,临安举办“吴越国文化论坛暨吴越国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种种面向全国的传播传承活动,大大增加了钱王传说的影响力。 此外,临安还大力做好有形载体的建设。今年,临安博物馆开馆,吴越文化公园对外开放。11月,以钱王陵为核心、规划总用地87.46公顷、投资数十亿元的临安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建。无疑,临安钱王传说的保护和传承也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一代枭雄铸吴越,千秋鼎铭事中国。”以钱王为核心的传说值得临安人杭州人浙江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笔者相信,王者必将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