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禅茶香溢远 |
|||
|
|||
许淑瑶
走进杭州余杭径山,山色空翠,茶树绵延,享誉千年的名刹径山寺坐落于此。与山门大殿在漫长时光中一同浴火重生的,还有礼法庄严、古雅清绝的径山茶宴。入座法席,举盏吃茶,这一刻,人世喧嚣、宇宙真理,悉数没入热茶之中,只觉神清气爽、心灵透亮。 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径山茶宴仪轨演示 ●禅茶一味
在数千年前的华夏大地上,茶就进入了人们的生命中,人们种茶、制茶、饮茶。两汉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茶与禅结缘,许多寺院开山种茶,僧人们饮茶提神,以茶供佛,发展到唐代,以茶参禅蔚然成风。与此同时,茶宴作为一种以茶为主题的宴饮形式,在唐代中期应运而生,并在“全民尚茶”的宋代大行其道,上至君王、下至百姓,茶宴比比皆是。幽山之中的名山寺院更是不例外,举办茶宴,以茶待客、以茶论道,颇为盛行。 径山的第一缕茶香,源于唐天宝年间。一名叫法钦的禅师来到余杭径山,在此开山结庐,“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从此,径山禅寺为人所知,径山茶香浸润了无数高僧名士。到了南宋,径山寺成为中国佛教临济宗的重要道场,被誉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彼时,大到寺院的法事、法会,小到僧人的起居、坐禅,无事不茶,无时不茶。小小的一杯清茶,既是禅僧日常修习的内容,又是佛门禅院与世俗大众交流的桥梁。随着茶事、茶礼在僧侣生活中的作用日渐提高,饮茶在寺院禅门慢慢被制度化,被纳入《禅苑清规》。径山茶事受教化于《禅苑清规》,形成礼仪完备、程序严密的径山茶宴,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 明清时期,径山寺屡毁屡建,径山茶宴随之式微,到了晚清民国几近失传,但氤氲茶香始终未散,并在近代演变成热闹活泼的茶话会。 从法钦禅师手植茶种在深山厚土中破土的那一刻起,径山茶宴以其惊人的生命力,在代代高僧大德的传习中,跨越一千两百多年的漫漫时光而来,热气腾腾、茶香扑鼻。
●意境高古
径山茶宴是径山寺独特的茶会礼俗,作为径山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茶会器物、茶堂空间、参与主体、人文环境均有讲究,仪轨更是端肃恭敬。 茶宴通常在径山寺的明月堂主办,包括张贴茶榜、击鼓集定、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十余道程序。在茶气香茗的氤氲中,僧徒、主宾之间参话头、斗机锋,以茶参禅,照见自我。此时,茶不仅是待客会友的载体,更是坐而论道、精神洗礼的契机。独具一格的径山茶宴集禅院清规、儒家礼法、士林茶会技艺等于一体,禅茶一味,僧俗圆融,意境高古。 仪轨恭庄、清雅宁和的径山茶宴不仅在江南传播开来,甚至远渡重洋,流播日本。南宋中后期,到径山寺参谒拜师的日本僧人不绝如缕,其中圆尔辨圆是第一个真正嗣法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的日僧,进一步促进了临济宗在日本的确立。径山茶种也漂洋过海,与程式严格的茶礼一同在日本落地生根,发展成日本茶道,径山茶宴也成为当今公认的日本茶道的起源。 在历史的积淀中,径山茶宴所蕴含的禅学、人文、艺术、科学等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中华禅茶文化的典范,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民族气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尘已久的径山茶宴启动了抢救和保护工作。日本临济宗僧人纷纷前来径山寺探古寻根,推动了径山寺的重建和中日新一轮的禅茶交流。建立径山茶宴数据资料库、建立禅茶文化研究会、编写中小学生乡土教材、恢复传统茶宴仪式、举办“中国茶圣节”……径山茶宴从模糊的历史之中走来,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之中,容光焕发,茶香四溢。 当2022年径山茶宴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消息传来,这抹蕴含着民族气质的茶香越发浓郁,也飘向更远。径山寺建立了“禅茶祖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并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面向公众举办径山茶宴体验活动,再现古代先贤参禅论道之景和宋韵风采。杭州国家版本馆内,借助科技的“加持”,观众在《径山茶宴》的数字影片中沉浸式地修习体验。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托径山茶宴所打造的“非遗+旅游”的“径山模式”,更是让小小的茶叶为共同富裕平添了一道风景线。 径山茶宴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远赴海外各国展演。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径山迎来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记者,共赴一场禅茶的时光之旅。曾经隐于青山之中的茶宴,如今成了全人类交流的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