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
|||
|
|||
今日浙江记者 袁 卫
“浙江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浙江始终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浙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万亿元、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73516亿元,人均GDP突破11万元,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三大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7%和9.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0%以上;质量效益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区域协调性全面增强。 宁波舟山港
创新驱动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五年来,浙江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五位,研发投入强度从2.39%提高到2.9%,如期建成创新型省份……创新,成为浙江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新策源能力迈上新台阶—— 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紧紧围绕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研究布局,大力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目前,浙江已布局之江、良渚、西湖等10家省实验室,实现三大科创高地全覆盖。之江、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重点实验室,诞生了全省6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中科创走廊也加快推进。全省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各2个,获批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6家。 重大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 关键技术攻关强势推进。围绕化解重点产业链断供断链风险,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累计取得197项进口替代成果,数字安防、结构生物学、高端磁性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领跑全国。 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改革,加大科学技术奖励力度,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验收获评“优秀”等次。从2016年到2020年,浙江共有144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高新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0.77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2.8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3.16万家增长到8.6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三位。 产业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浙江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2132亿元,居全国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6年的42.1%提高到62.6%。
抢抓风口 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万物皆数,正成为遍布浙江的鲜活现实。 五年来,浙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数字经济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产业化势头正猛——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089家,比2016年净增2349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348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11.4%。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聚焦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及应用,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利润总额3014亿元,是2016年的1.8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劳动生产率超过43万元/人,约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2.5倍。 发展优势日益明显。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信息机电、应用电子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并涌现出以网易、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浙大中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数字经济优势地位不断巩固。 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推进“深融合”。积极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跨界运用、融合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5个、开发集成工业App超6万款,累计上云企业超过45万家,在役机器人13.4万台,产业数字化指数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锻强“新智造”。大力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制造大省加速向智造强省转变。截至目前,已启动30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上线试运行14个;认定未来工厂32家,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23家,形成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梯队培育体系。 发力“新基建”。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三大重点方向,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万亿计划。目前,浙江已建成启用5G基站10.5万个,开展5G融合应用项目842个。 之江实验室开展双足机器人稳定性实验 扩大开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浙江精神的重要内涵。 五年来,浙江突出开放强省,坚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自贸试验区成果丰硕。2017年4月挂牌成立、2020年8月扩区升级,浙江自贸试验区成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五年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35项,其中全国首创113项。截至2021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4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42亿美元,新增企业9万余家。石油化工、数字经济、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宁波舟山港强势崛起。深入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宁波舟山港朝着“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昂首向前。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港口。 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持续推动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全省形成了2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8个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单位的新格局。 “钢铁驼队”蹄疾步稳。“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运营线路19条,覆盖欧亚120个多城市,“朋友圈”日益扩大。 “优进优出”融合畅通—— 高水平外贸健康发展。2021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41429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比2016年增长86.55%;出口占全国的份额由12.8%升至13.9%,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三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227亿元,是2016年的2.1倍。 高质量外资纷至沓来。随着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浙江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五年累计1018亿美元。 高效能投资布局全球。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方向,引导浙商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浙江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673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89.91亿美元。 数字贸易快速发展—— 规则机制探索扎实推进。围绕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建立全省数字贸易专班工作机制,组建省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 跨境电子商务稳健发展。自2015年3月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户杭州以来,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达到12个,率先实现全省域覆盖。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数字服务贸易增势喜人。杭州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21年全省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500亿元,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德清县桔充充新能源公司员工检测充电桩性能 厚植沃土 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民营企业家是浙江的最宝贵资源、最宝贵财富。 五年来,浙江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从30810亿元增加到49200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65.2%提高到2021年的67.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商关系“亲清与共”。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做好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切实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有效发挥“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平台作用,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切实加强清廉民企建设,“亲清”政商关系健康生态不断优化。 法治保障坚强有力。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稳步构建。 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深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打造“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建成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行知识产权侵权人“黑名单”制度,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减负降本“真金白银”。不断丰富减负强企政策“工具箱”,打出助企纾困解难“组合拳”。2021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500亿元,民营经济、普惠型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8.2%、30.1%和47.1%。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浙江新生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末,在册市场主体868.5万户,五年净增339.9万户。 实力越发雄厚。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大力实施“凤凰行动”“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市场主体迅速成长。在2021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96家浙江企业上榜,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 创新氛围更浓。浙江民营企业紧抓数字化变革机遇,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布局前沿科技领域。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民营企业3.4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企业数的89.8%。 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服务就业创业。2021年,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3.4%的税收、81.6%的货物出口、60.3%的货物进口和87.5%的就业人数,分别比2016年提高2.2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9.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助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已有1223家民营企业(商会)与1249个村结对,发挥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 助推山区发展。深入开展浙商助力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把脉问需大调研、产业对接大招商、科技创新大赋能、组织建设大提升”四大行动,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316.9亿元,新设立企业179家,注册资本超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