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腾人跃舞春潮 |
|||
|
|||
叶荣挺
“广袤二三百里,重山复水”,青田县千溪百涧,百姓梯山为田,田中养鱼。青田人历来对鱼情有独钟,每到金秋,家家“尝新饭”:一碗新饭、一盘田鱼,祭祀天地、庆贺丰收。这种生产劳动实践以及随之形成的风俗习惯,正是鱼灯舞产生的生活源泉。 在青田,逢年过节都少不了鱼灯舞表演,在侨乡人民的心里,舞动的不仅仅是漂亮的鱼灯,更是对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2008年6月,灯舞(青田鱼灯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田鱼灯舞表演 ●深山鱼龙跃
“上元节市巷皆悬灯。”自唐朝置县以来,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青田先民都有在自家门口挂彩灯的习俗。到了南宋时期,彩灯多为鱼形,悬挂在家家户户门口作为装饰。 元朝时期,人们开始在灵动多姿的鱼灯上安装手柄,农闲时通过舞鱼灯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当时的舞蹈没有队形和规定动作,更没有表现淡水鱼生活和习性的动作内容,只能说是一种随意的即兴表演。 据清康熙《青田县志》记载,青田鱼灯舞的形成、发展与明代开国功臣刘基紧密关联。元末,群雄竞起,青田人刘基建议朝廷派兵剿灭海盗方国珍。方国珍感到害怕,派人以重金邀请刘基入伙,却遭到刘基的拒绝。为防其报复,刘基在家乡招募义兵,将军事十大阵图融入鱼灯舞,以舞鱼灯的形式操习兵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青田鱼灯舞。 此后,鱼灯舞始终作为一种民俗舞蹈活跃在青田乡间。1952年,青田县文化馆挑选了一批青年农民和青田建筑公司工人,组成了工农鱼灯队。经过文化工作者和专家的培训,青田鱼灯舞改变了其在村落、庭院中小舞小闹的原始格调,开始向规范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从此进入成熟时期。 近年来,青田鱼灯舞频频亮相国内外重大活动,曾参加过新中国成立50周年、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意建交40周年庆典等。藏在浙西南山区里的“鱼灯舞”因此跃过了自己的龙门,成为被更多人看到的艺术。
●人鱼相合一
锣鼓声越敲越密,头鱼“红珠”在前领队,“红鲤”紧随其后,“鲪鱼”“鲢鱼”“草鱼”“鲫鱼”“田鱼”等鱼灯按阵列依次排开,时而起伏游曳、时而碰头摆尾、时而侧身“泛白”……鱼灯舞所到之处,皆是掌声阵阵,热闹非凡。 杉木作灯柄、竹篾扎骨架、皮纸糊鱼身、彩纸贴鱼鳞……鱼灯舞的道具根据瓯江淡水鱼的形象制作而成,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整个鱼灯着色大胆,以金红翠绿为主。古代,鱼灯舞在夜晚表演时要在每盏灯内点燃蜡烛,金红翠绿的灯具在蜡烛照耀下通体透亮、活灵活现,煞是好看。现代则以蓄电池和灯泡代替蜡烛,不仅安全,视觉效果也更加美妙。 表演时,伴随着锣、鼓等民族打击乐,每人手举一盏鱼灯,走各种阵图,开始时多用“进门阵”,行进时以“编篱阵”为基本阵图,高潮时则分出“春鱼戏水”“夏鱼跳滩”“秋鱼恋浒”“冬鱼结龙”等阵图,最后以“鲤鱼跳龙门”结束。 这些舞蹈动作都来源于鱼的生活习性,演出时以锣、鼓、镲、钹等为伴奏乐器,演员包头巾、系腰带、扣护腕、打包腿,打扮得与古代武士相似。让鱼儿活灵活现,考验的是鱼灯舞艺人精湛的表演力,要把自己的精神融入鱼灯之中,做到“人鱼合一”。 每逢喜庆节令,鱼灯舞过处,锣鼓喧天,鱼腾人跃,一派欢乐吉祥的气氛。
●舞出新活力
2023年9月1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丽水站完美落幕。在8.4公里长的火炬传递沿线,设置了7个群众展演点位,其中在处州府城南门点位展演的正是来自青田的鱼灯舞。鱼儿欢游的场景,吸引了现场众多百姓的目光。 近年来,青田县不断加强青田鱼灯舞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以“五个注重”——注重组织领导、注重艺术传承、注重内涵挖掘、注重宣传弘扬、注重对外交流,引领青田鱼灯舞稳步跨越,取得更多突破。如,2008年8月,青田鱼灯“长途北上”,参加了“祝福奥运”北京天安门广场文化活动的首场演出;2010年6月,青田鱼灯又“遨游海上”,参加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的庆典活动,推动青田鱼灯舞文化走向全国。 另一方面,依托华侨遍布全球的优势,让青田鱼灯舞这一传统非遗走向国际大舞台——罗马中意文化年、威尼斯狂欢水城中国文化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中西建交30周年等庆典活动都有青田鱼灯舞的身影。青田鱼灯舞国家级传承人郭秉强不仅在家乡做好传带活动,还远赴巴西等地将技艺传授给当地华侨。如今,已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建立了鱼灯舞表演队。 不论时光如何变迁,青田鱼灯舞始终传递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又给人以多彩的文化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