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4年第十九期
描绘新时代“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大美画卷
——浙江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综述

2024-10-18 12:3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袁卫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袁 卫


金秋十月,之江大地郁郁葱葱,山野之间瓜果飘香,历史遗迹、名山大川、繁华都市、旖旎古镇、美丽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游人如织的火热旅游场景。

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目标,并纳入“八八战略”总体部署,引领推动浙江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持续放大优势、增创优势,旅游业发展之“势”越来越强劲、韵味之“美”越来越动人、惠民之“路”越来越宽广、治理之“效”越来越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韵味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9月1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的集结号。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坚定不移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抓手,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不断提高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打造长三角绿色休闲度假胜地、中国乡村旅游首选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打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为建设旅游强国作出浙江新贡献、展现浙江新担当。

浙江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铺陈出一幅新时代“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大美画卷。


楠溪江天然盆景狮子岩


乘势跃升

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


浙江山川秀丽,文脉悠远,自古以来就有“人文渊薮”“旅游胜地”的美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国旅游经济蓬勃兴起,长三角经济合作持续加强,为浙江旅游业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004年9月,浙江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作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部署后,省委、省政府迅速下发了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把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制定实施《浙江省旅游条例》《关于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旅游经济强省的“规划图”逐渐变成“实景图”: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以来,全省旅游产业年均增速为8.7%。,保持高于GDP的较快增速;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7.6亿人次,实现全域旅游综合收入10028.9亿元,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贡献显著提升——

2023年,浙江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5061.7亿元、占GDP比重6.1%,对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4.4%,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

富民效应不断显现——

2022年末,全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439.7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口11.3%。全省22个山区县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全省A级景区村农村居民旅游收入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20%,3A级景区村的比重超过30%。

新时代,旅游业被赋予了新使命。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如何深刻把握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关键路径,为建设旅游强国作出浙江新贡献、展现浙江新担当?9月14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作出全面部署。

提出“六个新跃升”目标任务——

对标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三个再”“五个更”目标要求,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省要实现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设施体系、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富民、旅游国际化水平“六个新跃升”。

抓紧抓实五项重点工作——

会议要求,要抓实全域化构建旅游格局、品质化提升旅游供给、多元化促进业态融合、全链化升级惠民服务、立体化展示窗口形象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浙江高水平旅游强省建设开启新征程。


整体推进

全域化构建旅游格局


浙江是全国较早提出并践行全域旅游的省份之一。多年来,浙江坚持全省域统筹、全要素利用,全域整体推进“诗画浙江”建设,推动“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加快形成,“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生动图景加速呈现。

“大空间”布局不断完善——

一湾引领。环杭州湾区域在全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地位日益提升,文化旅游、海洋旅游、自由贸易试验区旅游、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

三带贯穿。浙东南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带、浙西南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和以嘉兴南湖、大陈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带加快发展,呈现“蓝、绿、红”三带贯穿的新格局。

四路联动。联动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生活、生态有效融合。

全域花园。坚持全域一体,扎实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全域大景区、全省大花园”渐成现实。

“大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千项万亿”工程和“双百”计划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地标性影响、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深化全省文旅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机制,推动文旅项目投资稳定增长。推行土地、能耗、资金等投资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全流程服务,加快项目落实落地。

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投资突破4000亿元。今年1—9月,全省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3020.7亿元,投资完成率105%。

“大景区”建设不断深化——

深入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省域大景区。目前,全省创成8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居全国第一位。

“大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文旅融合走向深入。实施“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加快建设四条诗路、红色革命、蓝色海洋、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不断延伸产业链、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价值。

多元业态持续融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持续激发“旅游+百业、百业+旅游”活力,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水乡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诗路旅游、演艺旅游、研学旅游日渐兴起,创成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2至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先后确定两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浙江共5家入选,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桐庐县环溪村生态旅游


改革创新

品质化提升旅游供给


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浙江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创造旅游供给,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流量的爆款产品、特色品牌和优质服务,旅游供给水平持续优化,旅游服务实力显著提升。

高能级旅游吸引物精彩纷呈——

搭建大平台。着力培育高能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重点打造江南水乡古镇旅游集群、衢黄南饶生态旅游集群、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集群、环太湖休闲度假集群、浙中生态和文化旅游集群等。目前,浙江已建成A级景区941家,其中5A级21家、位居全国第二;建成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8家,其中国家级10家、位居全国第一。

抓住小切口。推动全省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创建A级旅游景区,一批“文旅+”“+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乌镇戏剧节年年一票难求;春晚舞蹈《碇步桥》带火泰顺旅游。

擦亮金名片。策划推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12条主题漫游长廊,发布“味美浙江·百县千碗”1000道风味美食名录,“浙韵千宿”“浙派好礼”“浙里演艺”等文旅消费微品牌日益响亮。

高质量“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琳琅满目——

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精致体验、精良设施、精美环境、精心服务、精细运营”五精工程,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让游客“多住一天”“多玩一天”。2023年,浙江2.8万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052亿元,同比增长109.2%。

高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完善——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全省通景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建成骑行绿道1.9万公里。游客服务中心覆盖旅游景区、景区村庄、旅游饭店和主要交通枢纽。创新打造省级旅游驿站562个,入选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全省共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1739座。

高水平旅游接待能力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9月底,浙江省拥有旅行社数量3699家,拥有品质旅行社733家,其中五星70家、四星330家、三星333家,出境旅行社295家。

高素质市场主体队伍持续壮大——

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活力,涌现出了宋城、横店、开元等一批全国旅游企业“单打冠军”。

深入实施“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梯度培养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旅游创意策划、旅游装备制造、旅游直播等新业态企业,“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互促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2024年9月底,全省文旅市场主体规模达169.61万家,同比增长8.54%。


多元融合

全链化释放富民效应


多年来,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把生态绿色作为旅游发展底色,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旅游转化通道持续拓宽,旅游富民效应不断释放。

建好景区村庄——

推出经典产品。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创新,积极打造以景区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着力串珠成链,整合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形成网红打卡经典乡村旅游线路。全省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强化集聚发展。打造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提升一批音乐村、绘画村、摄影村、非遗村等艺术主题村落;推出一批“牛栏变咖啡吧”“废弃建筑变驿站”等特色体验示范点,实现乡村“席地而坐、悦心而游”。

全省累计创成景区村11531个、景区镇1050个、景区城86个。计划到2026年,全省景区村建成率提升至65%以上,认定金3A级景区村300个。

做细文旅运营——

深入实施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提升乡村文旅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乡村文化和旅游的“造血”功能。

探索创新“整村运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营组织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近年来,浙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营业收入均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

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协同促进红色乡村振兴计划,推进乡村文旅共富工坊建设,让当地村民当“主角”,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做强民宿经济——

培育“浙韵千宿”品牌,以等级民宿为主体,评选具有浓郁乡村风情和文化韵味的浙江风情民宿,并于今年初公布了首批“浙韵千宿”培育名单,全省1051家民宿上榜。

以山区海岛县为帮促重点,推进实施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大力创建乡村休闲旅游诗意栖居地,健全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产品供给体系,让“为了一张床,恋上一个村,爱上一座城”的愿景成为现实。

目前,全省拥有民宿2.1万家,年总营收超100亿元。


象山石浦夜排档


开放合作

立体化展示窗口形象


多年来,浙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用好“后亚运”效应,全方位推动旅游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日益成为展示浙江形象、增进交流互鉴的美丽窗口,推动“中国游”“浙江游”稳步从“爆红”走向“长红”。

入境旅游积极发展——

丰富国际旅游产品。不断推出展示浙江创新创造、迅速发展的新型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初步构建,浙江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优化国际旅游环境。出台《关于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入境便利政策。探索设立国际货币兑换点,完善入境消费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境外预订、金融支付、网络通信、医疗救助、语言标识等方面提升国际融合度。推动离境退税凭证电子化,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

加快旅游国际化改造。依托杭州、宁波等重点旅游城市,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国际游客集聚区。推进旅游国际化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国际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涉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多语种高等级导游等人才培养与储备。

今年上半年,全省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34.2%。

开放合作持续深入——

用好节会效应。放大用好亚运会影响力,打造亚洲知名会展、赛事、节庆聚集地。持续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旅游溢出效应。世界旅游联盟落户杭州,高质量举办良渚论坛、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世界佛教论坛、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中国戏剧节等重大活动,浙江旅游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深耕“一带一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探索推进沿线城市在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务实合作,做强“诗画浙江丝路行”海外文旅推广品牌,打造“一带一路”旅游重要枢纽。

强化省际合作。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及海上丝绸之路推广联盟、运河推广联盟、内地游学联盟等机制,加强与兄弟省市合作,联合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共拓市场。

出境旅游更为规范——

支持浙江公民赴海外旅游,合理增加出境组团数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境旅游需求。扩大境外旅游保险、旅游救援合作,出境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系统集成

全领域提升治理效能


高水平旅游强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浙江围绕打造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理念,持续提升省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汇聚起高水平旅游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完善推进体系——

全面加强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省旅游发展,建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赛马”机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形成推进合力。

注重数字赋能,上线浙文旅一体化平台,迭代开发“品质文化惠享”“旅游通”等重点应用,多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推进旅游科技创新,创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2个,获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家,全省旅游职业教育水平、旅游人才数量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非法旅游经营行为,旅游市场竞争更为公平开放透明。

坚持标准引领,构建浙江旅游标准体系。承担制修订《海洋旅游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个,制修订《研学旅行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等地方标准10个。

培育拳头产品——

打造文旅爆款产品。动态优化培育矩阵,大力挖掘沉浸式、体验式文旅业态,不断丰富“体育+旅游”“游戏+旅游”“演出+旅游”“影视+旅游”等新兴模式。

盘活存量旅游资源。围绕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一批千万级核心大景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充分整合存量资源,通过科技赋能、运营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通过深化文化内涵留住乡愁记忆。

拓展文旅品牌——

廊带式品牌“引流”。开展立体化、全媒体、融入式的传播推广,有效扩大“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知晓率、认同度和影响力。持续做优主题漫游长廊,带动核心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依托“游浙里”完善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点位信息,以廊带式品牌吸引旅游“流量”。

主题类品牌“促留”。大力推动农文旅、工业旅游、文商体旅健等深度融合,丰富“跟着课本游浙江”“跟着节气游乡村”等“跟着X去旅行”系列主题游径,变“流量”为“留量”。

消费微品牌“扩需”。探索社区旅游,鼓励假日旅游,打造高吸引力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旅游消费体验新场景不断涌现。优化夜游景区景点,促进“夜游、夜购、夜演、夜娱、夜宵、夜读、夜展”等夜间消费,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夜经济”方兴未艾。

强化安全保障——

完善安全监管权责体系,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旅游应急救援体系,确保旅游安全、游客安全和社会稳定。


乘长风,赴万里。新征程上,浙江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感恩奋进,提质跃升,扎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高水平旅游强省建设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