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奋力谱写“富乐嵊州”新篇章 |
|||
|
|||
元 仲 胡 吉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4.72亿元,同比增长7.1%,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九、绍兴市第二,省“千项万亿”新建项目开工率居全省县(市、区)第一,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项……继“期中考”交出高分答卷后,前三季度嵊州市的成绩单依旧亮眼,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富乐嵊州”建设开启新篇章。 比亚迪嵊州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项目为王 以大投资撬动大发展
走进浩威汽车年产48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一体化项目现场,一栋栋建筑正在加速建设,犹如钢铁丛林,震撼的机械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今年企业产值同比增长约116%,新项目建成投用后,产值能达到50亿元。”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产品的各项性能超过国外,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发展前景可期。 牢牢牵住项目“牛鼻子”,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今年以来,嵊州市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开发区(高新园区)现有新能源产业链为基础,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系统布局发展创新侧、制造侧和应用侧,重点打造新能源电池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氢能装备、数字能源装备、其他清洁能源装备五大产业,形成“三侧五业”的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产业体系。 打好招大引强主动战。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赛道,一体推进“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在9月举办的嵊州发展大会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2948亿元。与比亚迪签署永久战略合作协议,在总投资70亿元、去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比亚迪一期项目达产后,今年又新落地项目4个,追加投资130亿元,计划打造比亚迪在华东地区最大的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基地。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组建运行“项目前期办”和“项目跟踪办”,全面提速项目建设,1—9月,嵊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2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16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7%,其中总投资55亿元的省特别重大产业项目海威汽车,完成年度计划的1184%。 下好谋划储备先手棋。抢抓“两重”“两新”政策窗口期,嵊州市摸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6个,总投资75亿元。开展项目谋划擂台赛,谋划上报2025年省“千项万亿”项目18个,总投资3427亿元。 今年1—9月,嵊州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9.61亿元,同比增加9.8%。
科创为魂 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嵊州市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一体推进,通过统筹配置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科技人才,实现了产业和人才的同向共兴、融合发展。 招大引强,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嵊州市大力实施“壮群强链”行动,积极打造新能源装备、生命健康、茧丝绸、智能厨具等四大产业高地。通过引进与产业关联性大、引领性强的头部项目,形成了协同发展的“雁阵”格局。其中,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省级培育名单,目前汇聚了规上企业92家,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元。 以产聚才,推动“双招双引”持续强化。在深化“一把手”招商、驻外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嵊州市创新嵊商招商、基金招商、以才招商等多种模式,在项目洽谈、落地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引育情况,并新设百亿元产业基金定向扶持,推动人才和项目“同引共育”。 创新驱动,推动融合发展持续深化。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嵊州市提升科创平台发展能级,大力推进艇湖科技城和艇湖新能源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成功引进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科技企业提质扩面,今年以来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4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智能集成灶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梯次培育,推动人才雁阵持续完善。嵊州市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人才发展基金,并与省人才发展集团合作,成立了全省首个人才合作县域实践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资金和阵地支持。今年以来,嵊州市新引进青年大学生1万多名,国家级领军人才申报数达235人,创历史新高。
改革为要 以高效能彰显高质量
“多个验收环节一次性搞定!”近日,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的浙江板川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明亮,在嵊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次性取得了项目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书,成为嵊州首家享受到企业项目竣工“综合验一次”改革政策红利的企业。 今年9月,作为“企情日记”载体之一的嵊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用。中心入驻了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发改局、科技局等15个部门,设置了厨具产业、嵊州小吃、项目开工等特色“一类事”板块,包含项目审批、政策兑付、诉求协调、咨询答复等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商事登记、税务、金融、人才等“一站式”服务。“综合验一次”便是中心投用后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打通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消防验收、竣工验收等多个验收环节,实现“一窗申请、一次组织、一次办结、一贯服务”。 今年以来,嵊州市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攻坚性改革,全力扬优势、挖潜力、树标杆,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民情日记”历久弥新。作为“民情日记”的发源地,嵊州市持续推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目标的延伸升级,开发建设民情大脑,创新打造民情服务中心,“小日记”逐渐从手写笔记转变为线上的“民情数据”“民情大脑”,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抓手。 越剧文化蝶变出圈。深化文旅融合,大力推进“越剧文化年”活动,唱响“村越”联赛,各大网络平台点击量超10亿次,流量经济效应明显,1—9月,到嵊州市的过夜游人数近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 小吃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小吃共富”省级试点,举办小吃发展大会,开发小吃大脑,建设小吃产业园,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69家SC认证小吃企业、3万多家小吃门店、8万多名小吃从业者,推动小吃产业规模达140亿元,打响了“百亿创收、万民创富”的共富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