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4年第三,四期
让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竞相奔腾
——浙江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综述

2024-02-29 14: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郏文纲 马跃明 岑文华 沈人才

郏文纲  马跃明  岑文华  沈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反复强调人才的战略地位,擘画了人才强省战略,并将其纳入“八八战略”,指引浙江迈入依靠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2月18日,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研究部署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这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构筑人才竞争新优势的固本之举,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长远之策,开辟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的根本之举。

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全面加强“三支队伍”,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浙江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最坚实的人才支撑。


树牢“大人才观”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价值。2003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首个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直接推动下,2003年底浙江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1月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2006年首次编制并实施全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从“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再到明确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20多年来,几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人才强省战略深深嵌入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到2022年底,浙江人才总量比2003年增长4.4倍。2023年,浙江新引进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535名、国家级青年人才523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位。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倾情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打造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2月18日召开的省委“新春第一会”,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出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作出“树牢1个理念、聚焦6大方向、实施7项行动”的重大部署。

树牢1个理念——

树牢“大人才观”,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观念,树牢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观念,树牢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树牢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树牢跳出人才抓人才、贯通一切抓人才的观念,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实践大跃升。

聚焦6大方向——

聚焦培养人、探索育才新体系,聚焦吸引人、构筑聚才新优势,聚焦激发人、构建励才新机制,聚焦成就人、筑就用才新格局,聚焦塑造人、涵养铸才新生态,聚焦尊重人、提升爱才新温度,让浙江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之地、向往集聚之地、担当拼搏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自我超越之地、情怀激扬之地。

实施7项行动——

重点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行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励保护行动、战略人才引育行动、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组织领导一体深化、政策规划一体集成、破难解题一体发力、落地落实一体推进,构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工作新格局。

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自觉把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中来考量、来谋划、来推进,浙江正向着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各类人才向往的高质量发展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省域技能型社会昂扬奋进。


长三角人才大厦


突出“五个一”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浙江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五个过硬”要求,突出一腔热血铸忠诚、一心为民践宗旨、一身本领善担当、一马当先争一流、一尘不染重勤廉的“五个一”,持续推进完善“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头雁效应”、注入强大动能。

鲜明导向激励——

从2019年起,浙江常态化评选表彰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全省各条战线涌现出400余名“好干部”和900余名“好支书”,连同176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111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树起浙江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先锋群像。

以实绩实干导向引领担当,省委鲜明提出“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坚持每季召开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推动建立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乡镇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让更多好干部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中脱颖而出。

以精准赋能促进担当,浙江一体推进政治铸魂课、赋能公开课、专业实训课、履职基础课“四堂课”,实施“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新模式,积极选派优秀干部投身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重要任务,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互融共促。

在干部使用上,浙江注重向那些身处改革发展主战场、经过艰苦吃劲岗位历练、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倾斜。同时,不断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实施“三张考卷”综合考核,部署开展“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专项行动,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容错纠错保护——

着眼为干部负责、为担当撑腰,浙江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2016年出台改革创新容错《若干意见》,消除干部担当作为“顾虑感”;2023年6月制定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细化6方面21种具体容错情形,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省监委,指导推动改革、发改、经信等容错诉求比较集中的省直单位出台11个重点领域容错细化清单,实现容错情形“场景化、具象化”。2023年,全省共实施容错纠错241起,为393名党员干部免责减责,树立起“为改革创新者容、为担当奋进者容”的鲜明导向;全省共为2244名党员干部和200个党组织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100起134人,营造了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关心关爱鼓舞——

向干部传递组织关怀,浙江常态化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将身心健康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督促各级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年休假、疗休养等规定,在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建立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加强心理疏导和压力调适,让干部舒心干事,暖心担当。

更加注重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浙江持之以恒贯彻“三个基层”重大要求,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始终把关爱激励基层干部摆在突出位置,打通基层干部成长链,推动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推进乡镇“五小”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有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突出“五个能”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浙江落实“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要求,突出胸怀家国能担当、勇攀高峰能闯关、开放合作能包容、追求真理能坚守、十年一剑能出新的“ 五个能”,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推动高能级平台提升——

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一流平台,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实现零的突破,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双十”体系化布局。2023年来,出台《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以省实验室、大院名校、大科学装置等为代表的研发平台不断涌现。

同时,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试点报备员额制,赋予部分平台人才引进自主评审权、职称自主评聘权,支持部分省实验室独立招收博士后,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10家省实验室共集聚两院院士11人、高层次人才530余人、科研人员7000余人。

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2023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分层分类推动不同类型高校将特色培育成优势、把优势培育出水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高水平大学。首批12所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办学自主权、学科建设等方面获得“一校一策”集成支持。

加快推进新型高校建设。西湖大学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255人,包括32名各领域世界顶尖的讲席教授,在校博士生达到1400余人、博士后及专职研究人员500余人。

做优高层次人才引育——

在浙江,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汇聚。顶尖人才遴选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海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行动成功启动、省特级专家创业创新活动迸发,立体式战略人才力量日臻强劲。出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引育工程实施意见》,各级各类人才计划普遍设立青年专项,省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支持比例达到50%;出台卓越工程师认定管理办法,2个团队、2名个人获首届“国家工程师奖”。

2023年,浙江新当选两院院士3人,浙籍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二;新入选科技领军人才535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2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8.3%、23.6%。

赋能高质量产业发展——

在浙江,人才要素与产业发展衔接联动更加紧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雄鹰企业认定评价范围,人才密度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14家省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引进研发团队244个,集聚全职工程师2214人、海外工程师408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19个、推动558项研发成果产业化。

积极引导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浙江注重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实施“雄鹰行动”、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等,以“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精准描绘科技企业成长图谱。2023年,浙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8家、科技领军企业26家。新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50家、企业研究院265家,累计分别达到375家、2156家。


突出“五个有”

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浙江落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求,突出自信自强有志气、勤学钻研有本事、奋斗拼搏有激情、争创一流有追求、敬业奉献有境界的“五个有”,奋力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最广泛的人才基石。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为抓手,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需求,大规模、多层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和2023年,“浙派工匠”连续两年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2023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8.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5.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5.9万人,“浙派工匠”金名片成色更足。

聚焦技工教育提质增量,持续优化技工院校发展布局和专业结构,推进资金支持、人员编制、产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98亿元专项支持技工院校发展,打造技能人才培育高地。2023年,浙江成功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取得6金12银8铜81优胜的优异成绩。

深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改革——

创新评价机制。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工”制度,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申报相应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进一步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长空间。

创新“以技增收”。在全国率先发布技能人才薪酬指引,推动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薪酬分配制度,促技能人才“既增技又增收”。

提升技能人才获得感、成就感,浙江以省政府名义设立“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表彰项目,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平台。同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支持计划,落实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创业就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形成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关爱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

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

2023年4月,浙江与人社部签署《部省共建省域技能型社会合作协议》;同年12月,浙江发布《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省域技能型社会”迈出更加稳健步伐。

构建技能培育体系,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实施先进制造业技能强基行动、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新时代“乡村工匠”培育行动和“一老一小”技能支撑行动,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全方位、全链条培养体系;

构建技能创富体系,高标准建设“增技增收”先行区。积极打造技能创富型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打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技能增收”的共富链条;

构建技能生态体系,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新氛围。打造技能型小镇、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等技能型社会建设基本单元,定期举办浙江技能大赛,强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真正让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

浙江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2027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330万人、1500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33.5%、超过37%;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65万人、55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重分别为35%、超过37%。


就业招聘会


聚焦“六大方向”

打造充满温情的人才港湾


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浙江抓住“人”这个干部人才工作的核心要义,聚焦培养人、吸引人、激发人、成就人、塑造人、尊重人等“六大方向”,让浙江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之地、向往集聚之地、担当拼搏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自我超越之地、情怀激扬之地,成为充满温情、令各方人才安放身心的港湾。

持续健全党管人才——

2004年,浙江省市县三级全部设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实施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多年来,浙江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人才工作述职评议。“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共识。

做实做细服务保障——

解决“关键小事”。浙江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抓起,构建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当好人才“后勤部长”,充分释放爱才温度。

精准服务发展。创新实施重点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帮助重点人才、重点平台协调解决问题3300多件,形成相关政策制度589项;完善“浙里人才之家”应用,“人才码”累计赋码646万人,提供服务3700多万件次;强化人才创新创业金融保障,人才银行累计服务省内高层次人才1457户,融资金额263.19亿元。

深化改革赋能。大力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赋能人力资源开发、引进、流动、配置全链条。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加大对山区海岛县、农村转移人口、新业态新就业等重点群体的人力资本投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集成改革,打造“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构建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速释放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浙江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浙商精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形成创业创新创造、尊商亲商安商的好氛围。

2023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励浙商再造优势、再创辉煌,浙江开展战略人才引育行动、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引领广大浙商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勇扛责任、奋勇搏击。同时,深入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到2027年,浙江力争培育领军型民营企业家1000名、骨干型民营企业家10000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浙江着力构建发展权利保障、能力素养提升、社会关系协调工作体系,充分释放人的潜能、提升人的能力、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激励人的精神,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与普通高校的合作机制,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文化服务丰富可及。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全面建成,浙江每万人享有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面积居全国前列。

精神文明建设涵养新风。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放大叠加“最美浙江人”品牌效应;持续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推进“浙风十礼”;深化全域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创建从城区向乡村延伸、从局部向全域覆盖。

公民素养大幅提高。浙江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5.7%,全民艺术普及率76.7%;全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氛围浓厚;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覆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产业工人、农民、新兴职业群体等,全民数字鸿沟较快弥补。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在新征程上,浙江树牢“大人才观”、锚定“6大方向”、聚焦“7项行动”,最大诚意珍视人才价值,最实举措护佑人才成长,最大程度释放人才力量,奋力造就“人人皆可成才、个个皆能出彩、行行皆有奔头”的生动局面,形成“万马奔腾”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壮丽场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