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先行探索运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
|
|||
今日浙江记者 赵迎新 从杭州市武林门码头乘坐游船,沿途碧波荡漾、清风徐来,下船漫步至桥西历史街区、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这里四季游客如织、风景如画……在杭州,一个个运河文化空间正逐步融入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杭州市大运河 李阳 摄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杭州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又强调:“大运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作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点核心区,杭州市以谋划实施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系列活动为抓手,让大运河成为生态的运河、人文的运河和发展的运河,推动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人文经济持续扩容。在杭州市大城北“数智+文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圈层”架构下,拱墅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等城市战略相继落地,进一步放大了运河资源的重组价值,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今年6月,《杭州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提出未来3年要实施项目423个、累计完成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围绕“大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总体发展定位,以运河为底色的杭州大城北将更“新”。 运河生态不断改善。在大城北核心区,全长约23公里、景观绿化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群完工,一处处集工业遗存保护、城市生态修复、运河文化旅游、市民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国际品质的城市滨水空间串珠成链。拱墅区对全域老式楼房实施雨污分离,还开展生物治水实验,用河蚌吸附水中富余有机质,用“绣花功夫”治水后,运河水更清了、岸更绿了。 历史文脉历久弥新。运河是杭州文化的源头,穿城而过的千年运河孕育了古时的钱塘繁华,也涵养着今日杭州的独特气韵。近年来,一批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启动实施,活化传承了大运河文化,让文化形态从固态变成流动,让群众对大运河文化可感可及。大运河拱墅段的历史文化街区相继完成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体验;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拱墅运河体育馆公园举行;杭钢工业旧址办起音乐节,千年运河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共生相融。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正如杭州运河广场篆刻的十个大字“人民的运河 游客的运河”,杭州的大运河不只是一条单纯的河流,是展示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续写杭州水、城、人共生故事的重要载体。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被全力守望呵护的大运河,始终在造福两岸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