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撑起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伞

2025-01-15 10: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姚日健 周可 季文韬

姚日健  周 可  季文韬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家庭幸福、国家未来、民族希望。2024年以来,浙江锚定“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位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目标,全域推进“法护雏鹰”专项行动,从行政执法端切入,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一体贯通发力,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涉未成年人保护联合执法3937次,消除涉未成年人风险隐患3625处,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348起,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执法指导案例16个,为未成年人保护撑起了法治伞。


龙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执法蓝”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


聚焦重点联合执法


“你们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要求您立即整改!”近日,舟山市文广、公安、人社、消防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对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开展执法检查,共同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火墙”。

2024年以来,浙江聚焦重点场所、重点执法领域,部署开展校园安全、校园周边、校外培训机构、医疗托育机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未成年人不适宜场所等六大专项执法,及时消除可能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侵害行为的消极因素。

聚焦营业性台球厅数量增加带来的涉未成年人风险隐患,安吉县司法局以入驻式行政执法监督为载体,联合综合执法局对县内多家营业性台球室进行“体检”,并制作《关于规范营业性台球室经营管理的倡议书》,倡导经营主体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衢州市着力打好未成年人校园食品安全“保胃战”,对全市587家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开展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规范提升工作,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专项整治,2024年以来共检查相关经营单位1000余家次。

把群众普遍关注、反映集中的涉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杭州市司法局对146件相关重点案件进行“回头看”监督,切实以监督促规范;  浙江省司法厅通过民呼我为平台线索分析、数字化执法监督预警、线上案卷评查等方式,梳理相关投诉举报2.4万条,交办各地司法局核实处置重点线索67条,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聚力破解涉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不清、监管不严、执法低效等问题,庆元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县司法局还联合印发《庆元县未成年人保护事项指导清单》,系统梳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学生减负、救助保护等重点事项41项,并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指导、联合监督等工作,实现保护内容、监管要求、部门履职等一体化落实。

针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文身等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的监管空白、职责交叉问题,浙江还积极推动从执法端发现问题向立法端反馈。2024年11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责任,织密安全防护网,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四位一体”法治宣传


未成年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尤为重要。“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要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出发,循序渐进提升未成年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守法的自觉性。”浙江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注重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浙江部署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项普法行动,以及网格走亲、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等专题活动,通过“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秋季开学期间,浙江戒毒系统以“禁毒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为主题,线上通过浙江卫视、浙江之声、FM93浙江交通之声覆盖全省中小学、高等院校,线下走进15所高等院校及60所中小学,累计开展“开学第一课”禁毒法治教育161场次。

浙江省司法厅还联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少儿频道开展“浙江普法百校行”活动,精心录制“浙江普法百校行法治班课”视频课件,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浙江百校联动网”等平台广泛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法明理、守法立身,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全省各地也积极创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方式,持续提升普法活动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湖州市组建“法务先锋”普法宣讲团,推出面向青少年“点单制”普法精品课、“与法童行 守护未来”专题直播、“湖州市少年海事学校+青少年法治宣传水上航线”等青少年普法品牌。绍兴市依托“法润绍年”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组织50组亲子家庭开启以“知宪于心,与法童行”为主题的法治研学之旅。台州市成立“青少年普法联盟”,依托市公共安全体验馆、台州学院禁毒主题教育基地等青少年大型法治阵地,丰富漫画、动画、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2024年以来,共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923场次,惠及中小学在校生32万人次。


宽严相济帮扶教育


在温州“小鹿心屿·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一场“破冰之旅”在五名中学生间展开,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却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负责此次心理小团辅的老师郑乐绿介绍,这个系列课程共4期,第一期主打“建立关系”。

小鹿心屿是温州市鹿城区倾力打造的促进青少年心理素养发展的教育服务场馆,通过音乐疗愈、评估咨询、团辅课程等方式,为“高危”青少年提供立体式心理健康服务和关爱帮扶,如今已成为不少孩子的“心灵绿洲”,入馆人数突破1.4万人次。

坚持宽严相济,实现最大程度挽救、最大限度预防。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易感性、易变性的特点,浙江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专门教育、心理咨询等,努力让其在思想方面有改观、在灵魂深处有触动,特别是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把“扣歪的第一粒扣子”重新扣好。

浙江省司法厅积极推进与浙江开放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持续深化“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将未成年罪犯义务教育纳入全省教育规划,在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建立杭州市城西中学育新分校。2024年以来,共有3000余名适龄未成年罪犯接受义务教育,400余人取得初中毕业证书。

浙江省监狱管理局全面推进“青苗守护”专项行动,深化与地方司法局、民政部门、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商会等签订监地协作工作协议31份,共同解决近百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就学、家庭关系等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