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挂单奔中”使共富路上一个不掉队 |
|||
|
|||
俞帅锋 近年来,新昌县积极探索山区共富新路径,针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万元家庭,启动实施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加快构建低收入群体集成帮扶机制,努力实现共富路上“一个也不少”。 自实施“挂单奔中”行动以来,全县新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家庭2925户,城乡收入倍差从2023年的1.8下降至2024年的1.77。 新昌县澄潭街道泄下村来料加工点 三类群体精准画像 一大早,新昌县城南乡企石村村民吕六珍便赶往村口的竹制品共富工坊。该工坊依托企业订单式收购,组织低收入群体利用农闲加工竹编茶具。“订单收购让销路不愁,月收入超2000元。”被列入“帮带群体”的吕六珍手指翻飞,篾条穿梭,“今年家里人均收入超3万,有把握!” 作为新昌县“挂单奔中”行动试点乡镇,城南乡创新多元增收机制,建立2527份低收入群体动态档案,实施“产业抱团+头雁领航”精准帮扶,帮助476人稳定增收销号。 2024年2月底,在城南乡“挂单奔中”试点基础上,新昌正式发布《新昌县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方案》,对低收入群体实施挂单帮扶增收,助力其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精准画像,变“模糊定量”为“多维定性”,是“挂单奔中”行动的首要动作。新昌县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多轮摸排核实,锁定占比全县人口6.5%的低收入群体,摸排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以下对象1.5万余户26641人,并建立动态数据库,形成“一户一档”。 “我们精细划分群体,从家庭成员能力、致困原因、社会关系等实行多维分析,将这1.5万余家庭户的每个成员细分为三类群体。”新昌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类是帮困群体,指特困、低保和低边对象;第二类是帮带群体,包括从事农事工作、年龄偏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5万元的人员,或因病、因灾等因素造成入不敷出的人员;第三类是帮创群体,包括有就业创业意愿,但因就业信息闭塞、就业渠道单一、职业技能匮乏等原因造成增收能力不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至3万元的人员。 根据三类群体的增收能力、帮扶资源情况、产业发展后劲等因素,新昌量化“挂单奔中”三年工作目标,确保2024—2026年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数每年新增5000人以上,力争到2026年,60%以上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一户一策”分类帮扶 每晚八九点,王女士都会赶到南明街道“共富之家”暨“南明·同心荟”实践创新基地电商直播中心,开启助农直播带货。作为街道“帮创群体”重点培育对象,街道根据她的学历、年龄、口才等情况,依托同心荟平台资源与创业导师结对,顺利实现职业转型。2024年,南明街道针对辖区内2300余名低收入人群制定“一户一策”专项方案,切实提高该类人群收入。 分类帮扶,变“天女散花”为“靶向滴灌”,是“挂单奔中”行动的创新之举。为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新昌对帮困、帮带、帮创三类低收入家庭实施“一户一策”帮扶,做到“镇镇有基金、村村有工坊、家家有方案、人人有帮扶”。 帮困群体“强救助”。在现行救助体系基础上,通过加大医疗补助力度、加大疾病筛查支持力度、创新“劳动积分+助餐”服务等,实施“小切口”增值式帮扶举措。设立“暖心无忧”基金,对政策支付范围内个人负担超过10%以上的医疗费用给予专项补助,对年度个人负担超过5万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给予兜底补助。鼓励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从事来料加工等手工劳动,采用积分换服务方式,兑换养老助餐餐费。 帮带群体“增岗位”。实施“村村有工坊”行动,组建共富经纪人队伍,承接周边经济发达地区来料加工订单,通过打造“共富工坊”、建设“零工之家”、靶向推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织密“家门口”就业网,目前共建成共富工坊95家、零工之家9个,定向开发农事钟点工、低效林管护等岗位1000余个,累计吸纳就业4900余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覆盖41.3%的帮带群体。 帮创群体“送机会”。成立强村公司规模化运营,组建农户基地稳定供应,通过直播电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形成“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或合作社)+农户+直播电商”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超1500万元。实施技能培训、产销联动、创业培育等帮扶行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训,完成培训1.25万人次。 系统集成合力助富 日前,在新昌县镜岭镇峰味食品厂倒笃菜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包装。峰味食品厂由镜岭镇五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新昌县公共服务集团共同投资1200万元建成,定期向周边12个村农户批量收购九头芥菜、玉米粉,带动全镇近200户低收入家庭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 这是新昌打造“结对帮扶网”以项目形式开展产业帮扶的具体举措。 系统集成,变“零打碎敲”为“合力攻坚”。在政策支持上,新昌整合44个部门105条帮扶举措,打造“政策工具箱”,集聚资源、集中发力。打造“帮扶资金池”,成立县级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帮扶基金和12个乡镇子基金,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盘子管”。2024年共统筹资金近2亿元,其中社会资金4000余万元。同时,建立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挂单奔中”帮扶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第一序列”,2025年县财政计划资金同比增长20%,有效形成帮扶合力。 在推进“挂单奔中”行动、构建共富生态体系过程中,新昌以系统思维集成政策、市场与社会资源,精准赋能低收入群体,形成“合力帮扶、全域整合”的共富生态。儒岙镇借助网络营销,在会墅岭兢山村构建起“直播助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低收入群体提供5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助推柿农户均销售柿子4万多元。羽林街道依托辖区企业集聚和农特产品众多等优势,精心打造“新昌优选·羽林臻选”区域公用品牌,带动300人以上低收入群体增收。澄潭街道组织11个村实施“农富茶”行动,2024年共吸引300余名低收入茶农参与,带动低收入茶农增收近100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挂单奔中”效果,新昌还落实闭环管理,坚持县级统筹挂单,构建明晰责任体系,分类制定任务清单,建立“承诺挂单—督导跟单—动态销单—年底晾单”机制,对销单群体实行常态跟踪,实现长效奔中。2024年,全县共受理销单申请8548例,审核通过6735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