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争做都市近郊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优等生 |
|||
|
|||
今 哲 服务进村、基建通达,开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引入智慧生活场景,为乡村生活打开更广阔空间;接沪融杭、镇镇互通,内畅外联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同城一体”,让项目、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在更宽广范围内流动起来……以“智”出圈、奔“新”发力,德清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具象化。 290余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犹如一记记重拳,让德清县在“破旧”中扫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在“立新”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24年,德清实现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9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308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 德清和美乡村 一体布局 强城兴村 “车流像水一样流动起来,道路顺畅多了。”有德清市民发现,原本5分钟的路程现在不到3分钟就能抵达,而且经过的多个路口几乎“一路绿灯”。这一变化背后,是德清通过路侧感知设备实时采集车流量、车速等信息,结合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的策略。 在城内开启车联网智慧新生活,在城外提速接沪通苏融杭步伐。随着“仁和号”盾构机不断啃噬岩层,在仁和站至仁和北站区间加速掘进,长达1903米的隧道将成为打通杭州地铁10号线与杭德铁路的最后一环。与此同时,依托苏台高速重大工程,德清将串接申嘉湖、练杭、杭州绕城西复线、沪杭、钱江通道北接线等5条高速公路,进一步打造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 镇镇通高速、村村美丽路,交通的畅达也为乡村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今年2月,德清一口气签约落地15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乾元镇城北村也因此迎来无人机新型农事服务项目,将开启“无人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新型农机服务。自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以来,城北村“小田变大田”,引入越来越多机械化、智能化种植设备,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耕基”。 近年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总牵引,德清统筹推进城镇、工业、乡村有机更新和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百千万”亩方“5+1+N”行动,高标准实施连片整治、高站位谋划“多田合一”、高效能落实粮食安全。2024年,德清县新增耕地1.9万亩、“多田套合”面积4513亩、建设用地指标5613亩。 天然气通村入户,实现城乡供气“同网同质同价”;坚持水岸同治,实现城乡饮用水达标提质;打破区域壁垒,试点“车路云一体化”智慧道路……近年来,德清一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升级,大力实施给排水一体化等改革,率先完成了城乡公交、供水、供气等“六个一体化”,有力推动5G通信设施、智能充电设备等农村新基建100%通达。 推优挖潜 造峰筑原 在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一条条全自动中药生产线有序运转,无人搬运车和码垛机器人将各类药品有序运送到高架立体仓;在德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车企业在这里开展场景测试、智驾测试……德清不断推优挖潜,加快布局“323”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2024年三大优势产业带动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3年来年均增速超过8%。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随着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德清一号”成功搭载发射,涵盖北斗时空、测绘遥感、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地理信息领域的产业生态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遍地开花。建设产业园区、打造地理信息小镇、引进上下游企业……从零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德清用10年时间打造地理信息高地,集聚各类企业430余家,形成了以“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不用挖沟、繁养分离,通过稻虾轮作实现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双增双赢”,还能大幅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水质环境。在德清,因地制宜开展稻虾轮作、鳖稻共生等“水稻+”综合种养成为农业新风尚。当地还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春赏稻田、夏钓龙虾、秋割稻谷、冬品农宴”的四季农旅路线,带动“农业—生产—加工体验—休闲消费”全产业链组团共富。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致力于“碳中和”的企业转头成为德清县两山合作社碳汇量的买主,湿地碳汇在德清蔚然成风。德清创新打造县域GEP核算决策支持平台,完成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VEP和全省首单“共富库塘”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首创乡村民宿服务认证……生态价值管理、生态补偿、GEP金融贷、生态绿币等散落在山水间的自然资源变成了“明码标价”的新经济,持续拓宽生态价值向文旅产业、创新经济转化通道。 农地入市 青年返乡 将原有15间闲置农房改造成54间房屋出租给企业作员工宿舍,并打造配套公寓、品牌调解室、共享菜园等设施,形成“碧水绕村·幸福栖湖”水乡风貌示范带……为解决闲置老宅问题,德清县禹越镇栖湖村倡导“双方参与双方受益”,即由村两委与户主协商,共同(或村委单独)出资进行加固、修缮,对外出租收益由双方按比例分成。 早在10年前,德清县就开始试点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莫干山镇先行先试,将该镇仙潭村一块镇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出让给德清县莫干山镇醉清风度假酒店,成为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宗”。 由此,德清“土改”一路向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宗、登记第一证、抵押第一单三个“全国第一”,实现“农地入市”323宗、2499亩,推动集体收益7.74亿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德清用“三块地”改革盘活村庄、致富村民的同时,也吸引大量年轻人“回流”乡村。 今年3月,德清城配物联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启用,业务覆盖全县65个行政村。依托100个“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德清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通过同步集成快递、电商、金融等功能,推动服务进村、资源下沉。“这张高速运转的智慧物流网络背后,是一支以青年为主力的运营队伍。”“德鲜配”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围绕“智能服务+便民生活”双线布局,推动“德鲜配”品牌升级,拓展至社区团购、智慧商贸等场景,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回流,为德清数字乡村建设和产业链延伸提供青年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