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十一期
激发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
——浙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综述

2019-06-18 10:1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叶慧

 

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


  “茫茫九州雄,且听浙江潮。”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创新创业如同车之双轮,让浙江富民强省猛进如潮、独领风骚。

  “大众创业”先人一步:从诞生全国第一个个体户到日均登记市场主体5153户,浙江每天演绎传奇创业故事,涌现出马云、李书福等一批批天下浙商,创造了阿里巴巴、吉利、海康威视等世界级企业;

  “万众创新”高人一招:2018年,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3位,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第4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8%

  奋进新时代,浙江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期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坚定战略定力

聚焦聚力创新创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170个最顶尖、最优秀创新创业项目集中展示,16项国家部委活动群英汇聚,联动浙江全省的600多场“双创”活动精彩纷呈……613日,令人瞩目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启幕。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以主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为契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让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在浙江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以高水平“双创”推进高质量发展。

  浙江历来是创新创业的沃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谋划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推动平台、主体和动能升级,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03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2006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在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下,浙江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建成网上技术市场,谋划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引进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使创新创业成为浙江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创新创业紧锣密鼓、势如破竹。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大力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

  200711月,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策部署,全省兴起一股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热潮。

  20135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2016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把科技创新列为浙江发展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同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吹响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号角。

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突出创新强省工作导向”;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强调“以超常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2018年,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要求“在科技创新上奋起直追”,“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省政府迅速出台《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省级相关部门出台众创空间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券推广应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专项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人才引育、财税支持、小微企业培育、金融保障等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法规体系,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双创”热情和活力,促进了新经济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杭州成立国际创业者俱乐部


全面深化改革

最大限度释放活力

 

  20186月,浙江理工大学将“溶瘤痘苗病毒改造技术”成果以专有技术作价1750万元转让给广州企业,其中所得收益的90%,以股权的方式奖励给技术研发者。

  化解科技成果转化桎梏,2017年浙江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的下限从上位法的50%提高到70%,而在包括浙江理工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奖励比例下限从70%提高到了90%

  这样的改革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激活了万众创新的“一池春水”。近年来,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向各类人才覆盖,最大限度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跑”出大众创业加速度

  在提升政务服务上,浙江扎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掌上办事“浙里办”、掌上办公“浙政钉”,从省政府机关到90个县(市、区),都在“钉钉”上进行工作沟通和办公协同。在“浙里办”,申请材料一个口子进,政府内部转,相关部门在线上完成协同、传递、监督和办理,使得数据多跑路、民众少跑腿。

  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浙江全面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证照联办”等系列改革。今年3月,上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全面推行区域评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选址意见书、节能审查意见等评估事项,由政府统一办理,企业不用再操心。

  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4万户、同比增长39.6%

  ——“改”出万众创新强动力

  持续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浙江科技部门将职能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规范统一23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和数据共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奖励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培育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在数字经济的重点领域开展专利导航试点;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一季度,浙江新登记科技服务企业9437户,同比增长18.4%

  今年5月,浙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国家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两个领域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成为全国首个同年获两项科技创新督查激励的省份。

  ——建起人才资源“强磁场”

  浙江滚动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出台人才新政25条,推出激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力集聚扩大“双创”群体。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向用人主体单位和行业下放职称评审权,并将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给拥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创业者“一鸣惊人”的机会。

  目前,在浙“两院”院士有51名,“国千”“省千”人才分别达到893名和2351名,居全国前列;全省研发人员数达40万人年。杭州的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一系列改革的“加减法”,让创新创业自由生长。

 

精准搭台服务

营造最优“双创”生态

 

浙江海悦公司调试机器人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浙江积极打造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创业指导、平台建设等全方位服务体系,构建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高效协同和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条。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

  浙江既增加源头供给,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出科研成果,鼓励跨国并购企业获取国际创新资源带回浙江,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畅通技术交易的渠道,架起产学研有效合作、精准对接的桥梁。

  完善普惠性科技“创新券”制度。浙江不断拓宽“创新券”支持范围,推进长三角地区通用通兑,促进科研平台、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2015年“创新券”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发放26.2亿元、使用16.7亿元,为2.3万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9.6万多次,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整体使用率和共享率均提高了5%,以省级财政2.1亿元,带动企业相应研发投入28.5亿元。

  搭建技术交易平台,集聚全球科技成果。浙江建成54家实体科技大市场、135个网上技术市场,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成果到浙江转移转化。在60多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上,一个个涉及产业突破的关键技术、一项项推动农业转型的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让科技与产业“喜相会”。2018年,全省共举办22场科技成果竞拍会,476项科技成果被成功竞拍,成交额6.2亿元,平均溢价幅度达30%以上。



  ——建设知识产权强省

  浙江全力服务知识产权的创造申报和保护运用,在义乌设立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建设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省级维权援助中心22家,专利优先审查初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11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目前,浙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6件,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排名第四位,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强化“双创”金融支撑

  为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类风险进行补偿。今年419日,省政府还设立20亿元规模的省级创新引领基金,重点投资重大创新项目和创新型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让更多前沿科技在浙江落地。


义务创客在“造梦空间”学习交流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2018年,省财政厅牵头组建首期规模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及科创板上市或新三板、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截至今年5月,浙江境内外上市公司有55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3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探索新型融资服务。浙江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双创债”。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风险补偿工作,2018年共安排5776万元实施首台套产品奖励和保险费用补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落实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等,2018年全省发放有政府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惠及创业者1万多人。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以高新区、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浙江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知名校企充分发挥主引擎作用,引领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自2017年启动建设工作以来,浙江已创建培育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8家,其中省级65家,成效初显:创新服务机构不断集聚,大量共性技术难题得到破解,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找到了“婆家”……

  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成为重要“双创”基地。目前全省形成7个省级命名特色小镇、115个省级创建小镇、64个省级培育小镇的梯度建设格局,集聚以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人员17726人,创业创新基地311个。115个省级创建小镇共入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34家,65个小镇建有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

  用心打造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目前浙江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67家,建成省级及以上“双创”示范基地25家,其中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8家,数量居全国省区第二。

  浙江还拓展出越来越多的“双创”海外版图:在美国硅谷,硅谷钱塘中心启动运营;今年4月,香港·杭州高新区(滨江)德诺国际创科中心签约启动;正泰、卧龙、华立等企业 “走出去”,设立海外公司、投资海外项目……目前,浙江在海外创建了16家创新孵化中心、82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在浙江,一个个创业地标熠熠生辉、一个个创新圈串珠成链,一张雨林式的“双创”版图蔚然成型。


 

德清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创业者

融合协同共享

放大“双创”集聚效应

 

  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促进新旧动能的转化,提升了城乡管理的效能。持续放大的“双创”集聚效应,促成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

  ——创强企业主体

  无数创业者在浙江创造的企业,正成为一个个勇立潮头的“智造工厂”。目前,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898家、高新技术产业11931家,涌现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培育了在新材料技术、装备制造、医药医化等领域的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去年达到7543亿元。

  ——加速创新赋能

  浙江不断强化创新驱动,既“无中生有”、又“有中出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聚焦17个传统制造业,浙江开展“机器换人”,推广“工厂物联网”,加快“百万企业上云”。传统产业正逐渐摆脱同质化与低水平模仿,步入高水平制造的阶段。今年14月,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持续开展电商培训,布点村级服务站,加快冷链物流运送,帮助农民网上创业。2018年,浙江拥有活跃涉农网店2.1万家,网络零售额超过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有125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建成电商村级服务站1.96万个,覆盖68.2%的行政村。

——启动循环动力

  浙江运用创新技术优化公共治理、公共服务,实现科技惠民。各地“城市大脑”建设从交通治堵破题,开始向交通、环保、警务、政法、城管、旅游等领域延伸拓展,成为一个服务民生、支撑决策的综合平台。5G技术的首批试用,快速迭代升级的信息消费、体验消费、创意消费,让浙江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应用场景试验场,更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眼下,“双创”正成为激发浙江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今年14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7个百分点;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2.7%50.5%40.0%31.4%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伟大的时代。凝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力量,浙江必将在建设“两个高水平”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