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浙江文化百花园人才蓄水池 |
|||
|
|||
闻 业
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着眼发挥文化产业资源集聚地和人才蓄水池的功能,进一步打开要素到动能的通道”,并将“融合立业”作为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八个立”的重要内容。在书写“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融合创新引领发展未来,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优质人文环境转化为招才引智的“梧桐树”,加快建设浙江文化百花园、人才蓄水池。 “浙江微型党课宣讲团”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
聚焦“产业转型新高地” 提升数字文化竞争力
当前,科技创新已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环节,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核心支撑。无论是生产和投资的供给端,还是文化消费的需求端看,数字文化产业都是最具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业态。 浙江数字文化产业已占全省文化产业总体量的50%,杭州的数字文化产业更是占到80%以上;中国网络作家村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级短视频基地等“国字号”新地标相继落户浙江。今年上半年,全省1134家数字文化企业营收3168.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的59.0%,拉动文化产业总营收增长6.7个百分点。 抓住了数字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浙江继续依托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强省优势,在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动漫游戏、短视频、电子竞技、智慧广电、数字娱乐、在线教育、在线会展、数字文博、互联网直播等领域培育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落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要求,加强对文化数据的标注、解构和重构,实施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好一批数字诗路e站,高标准落实好红色文化基因库南湖革命纪念馆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新基建”,推广5G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云”平台建设,加快文化企业上云步伐,助力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文旅融合先行区” 彰显诗画浙江吸引力
对浙江而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诗画浙江大花园”更是自带流量、自带游客的文旅品牌。探索文旅融合改革,打造全国文旅融合先行区,实现“诗与远方”携手同行,浙江具备良好的先决条件和现实基础。 近年来,湖州龙之梦、柯桥东方山水等一批大型文旅融合综合体扎实推进,良渚古城、华强方特、云上草原等重大项目有效落地。浙江印发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推动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建设。强化区域合作,协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上半年,全省文旅系统发放“亿元大红包”和10亿元消费券,积极引导直播带货、“夜经济”、网上文旅等新业态发展。截至9月,除境外游外,全省旅游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浙江文化和旅游两大支柱产业从并行推进到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将以全方位深度融合开启浙江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浙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融的方法,明确融的路径,提升融的效果,推动文旅融合进一步走深走实。 深入挖掘和用好“四条诗路”文化IP,打响一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和诗路旅游线,在山水人文中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重点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谋划策划,推动沿线各地精心布局一批标志性特色文化公园选址,推出一批文旅示范区、标志性路线示范段。围绕十大海岛公园、十大名山公园建设和千万级核心景区打造,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招引和服务,加快项目有效落地。 当前,旅游演艺已成为旅游景区的核心看点,这也是文旅融合的最直接形态。浙江将积极推动“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印象普陀、最美太湖等演艺项目做精做强。同时,大力发展文旅“夜经济”、乡村游、研学游、养生游以及各类文化节展等休闲旅游经济,推进“百县千碗”等文商旅结合工程,激活文旅消费。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发挥“文旅先行”效应,积极组织跨省旅游推介会,加强省际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项目合作,激活国内大循环市场,提升浙江文旅的开放度和知名度。
聚焦“创新创业示范区” 增强产业平台带动力
建设一批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文化产业功能平台,是推进文化领域创新创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省政府批复设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中国影视业晴雨表和风向标。青瓷小镇、越剧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小镇茁壮成长,全省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43个、文化创意街区84个、文化类特色小镇20余个,为孵化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大平台引领大发展。浙江将围绕建成全国影视产业“一中心一基地”目标,做大做强做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推动象山影视城、湖州影视城等影视基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持续高水平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艺创设计产业基地和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继续办好义乌文交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提升长三角国际文博会、杭州文博会、宁波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温州时尚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度和影响力。在巩固培育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同时,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渠道,建好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提升浙江文化产业外向度。
聚焦“文化人才蓄水池” 激活人才感召力
文化产业融文化、科技、创意于一体,以人才为王。当前,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14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56万人,数量均位居全国第四。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省特级专家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家26人,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认定的经营管理界、文艺界、出版界人才共30人。 在新起点上,要以打造“文化产业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为目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文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流。着眼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加快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熟悉文化特征的文化科技人才队伍。针对文化技艺传习的特点,鼓励文化职业教育和师徒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强化技能培训。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锻造“百人计划”,发现和培育一批青年文化产业人才后备军。完善国有文化集团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探索下属单位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制度改革,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符合条件的纳入省“五个一批”等各项人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