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六期
向海图强起新潮
——浙江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0-04-15 15:2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岑文华


制造业,历来是浙江经济版图上最清晰、最生动的影像,始终是浙江的“富民强省之本”。

2003年6月24日,“非典”刚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省工业大会,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全面部署;同年7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启了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征程。

时隔17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的特殊时刻,浙江省委、省政府于3月16日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战略论述和决策部署,吹响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号角。省委书记车俊强调,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落实好制造强国战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以“三个地”的政治自觉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注入强劲动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一个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县(市、区)迈开新步,一批批亩均效益领跑者、“雄鹰行动”培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日益壮大……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征途上,浙江继续行进在最前列。


 

以“三个地”的政治自觉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先发优势,将发展繁荣传统制造业作为发展之基、富民之源,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市场大省、经济大省。到2003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以年均17%的增速位居全国之首。但是,“成长的烦恼”随之而来。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后,鲜明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推动浙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并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纳入“八八战略”,把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聚焦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来,逐渐构建起浙江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几届省委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夯实浙江经济发展基础。

2009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工业强省决策部署,发布了《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5年12月,浙江出台《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近年来,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制造业发展统筹推进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打好制造业转型升级组合拳。

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打响新一轮推动传统制造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硬仗;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激发出浙江制造内生动力;2019年1月,浙江启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逐步构建“41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2019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统筹推进“两手硬、两战赢”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浙江迈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征程。

明确“时间表”。力争2020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强“施工队”。省市县坚持党政同责、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统筹、亲自主抓。由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市县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协同、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使出“硬招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三服务”助力制造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发展重点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高水平的服务促进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将疫情带来的机遇也把握住,全省上下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和作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非常时期的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依托。

 

以数字经济的“先手棋”

再创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

 

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浙江始终以创新踩准发展节拍,锚定“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设施”,在引领数字化变革中构建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

深耕“一号工程”——

去年以来,浙江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1+N”工业互联网基础性平台,数字大湾区、城市大脑等十大标志性引领性数字化项目纷纷取得突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6%。

数字产业化抢占先机。围绕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浙江培育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基础产业,创新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等前沿产业,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产业数字化强势赋能。浙江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18个县市开展智能化改造试点,以“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智能制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浙江已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5个,累计上云企业超过35万家,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8.9万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率先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规模部署,谋划实施数据中心、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今年,将建成5G基站5万个,实现所有县城全覆盖。

强化创新驱动——

浙江全面实施“科技新政”,高水平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2019年,浙江研发投入比上年增长14%,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一。

建好科创大平台,浙江加快“互联网+”和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推进杭州城西、嘉兴G60、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科创载体发展,打造制造业创新新高地。

完善产业创新链,浙江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集中力量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计划,开发一批战略创新产品。同时,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形成富有活力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全省已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1家。

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浙江累计建成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13家,集聚“千人计划”专家500余名,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近10年来,制造业领域新增正高级工程师3487名、副高级工程师7173名;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7名。

抢抓项目建设——

浙江深入实施“投资新政”,大力度谋划引进建设省市县长项目、“4+1”重大项目、“六个千亿”产业项目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2017年以来,全省完成重大制造业项目投资2845亿元、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000亿元;2019年工业投资增长9.7%,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

聚焦重大项目,浙江深入实施“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为重点,推进408个、总投资10022亿元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实施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推进5035个、总投资11567亿元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强链补链项目招引机制,围绕省市县长工程,落实经信“一局长一项目”,提升地方块状特色产业竞争力。


 

以高端化发展“进阶术”

提升浙江制造品质和能级

 

聚焦“高质量”,浙江持续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开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通道,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品质、制造层次、平台能级、企业梯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量级。

传统制造凤凰涅槃——

实施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深化分行业省级试点对标提升。2017年以来,依法依规淘汰6191家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整治提升11万家“低散乱”企业(作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累计提高27.5%。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浙江全面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建成“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2019年,完成11万家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8.9%、16.5%;单位建设用地GDP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二。

持续推进品质质量提升,浙江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联动推进“三强一制造”,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971家、“浙江制造精品”975个。

加快布局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园区7个、国家绿色工厂121家,实施国家绿色制造集成项目25个。

产业平台能级跃升——

浙江不断优化省域制造业空间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沿海新空间集中,不断壮大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新增长极。

突出工业大市大县示范带动,浙江启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探索“一县一经验”。乐清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加速数字化转型,慈溪培育智能家电千亿级产业集群,嘉善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工智能(传感器)两大产业……未来3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助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完善产业生态,促进小微企业集聚、规范、提升、绿色发展。全省已建成小微企业园777个,入园企业4.1万家;近3年来,累计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5个。

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能级平台,浙江大力实施“四大建设”,聚力建设“三廊四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深化推进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加快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未来产业先导区。其中,“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聚焦数字经济核心领域、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端生物医药、前沿材料等5大重点方向40余个细分领域的重量级未来产业,每个新产业平台未来实现千亿产出以上、主导产业比重超80%,形成新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企业主体扶优育强——

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深化企业“小升规”,精准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形成领军企业辈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雄鹰”击长空,浙江聚焦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确定首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68家,2019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94家;

“雏鹰”振翅飞,浙江完善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拥有“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2家、“隐形冠军”企业122家;

“凤凰”锵锵鸣,浙江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数量达578家,其中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321家,居全国第二。

大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占据行业主导权……在浙江,企业“丛林生态”激发新动能乘数效应,推动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


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


以顺应全球化的共赢之道

构建制造业开放发展格局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和机遇,浙江突出开放合作,瞄准“全球先进”迈开产业全球化步伐,构筑起利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全球化制造”产业新高地、新链条。

加速全球化布局——

浙江坚持存量提升和增量引进“两手抓”,大力引进高质量外资、大好高项目;同时引导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拓展生产贸易网络。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备案约120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73亿美元。

深化区域合作,浙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好产业协作“一盘棋”。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嘉定工业区温州园……一批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加速打造,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不断孕育诞生。

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浙江加快“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省内国际产业园建设,强化重要资源、核心技术、高端装备的互利合作,持续扩大新兴经济体市场。2019年,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增长超70%。

海亮集团收购全球最大铜加工企业KME位于欧洲的五大工厂,正泰集团设立22个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一批浙江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动作频频,通过海外参股、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产业链全球布局,在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培育世界级集群——

浙江制定实施《浙江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积极探索集群培育新模式。全省已形成拥有年产值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超千亿元集群12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居全国前列。

杭州钱塘新区目标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五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宁波推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意见,积极培育绿色石化、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文体用品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2019年,宁波—舟山绿色石化、宁波汽车、绍兴现代纺织等3个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标候选名单。

对标全球先进,浙江正加快打造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5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到2022年,两类集群产业合计规模将分别达到3.5万亿元及2万亿元。

打造全球化产业链——

着眼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浙江重点发展数字安防、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技术,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2020年,浙江将实施60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建成1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100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聚焦提升产业链安全和韧性,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浙江召开全球精准合作大会,绘制集成电路等6大产业地图,搭建全球产业链精准合作招商系统大数据平台,汇聚1200万家企业、20亿条信息。到2022年,浙江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内外并购重组400起以上,创建15个全球精准合作示范平台。

 

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

打造制造业发展最优环境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环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促改革——

浙江推进企业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小型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60天”。

“占地千亩,建成后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预计年产值180亿元!”日前,在嘉善经开区利天万世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总经理李正斌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从备案到完成开工所有手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如此高效,得益于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升级迭代至3.0版本,实现了申报项目从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网上审批、全过程监管。浙江还推出全省一体化“标准地”数字地图,促进项目、土地的精准对接。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实现地方设置涉企事项零许可……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成为优化浙江制造发展环境的绝佳注脚。

优服务——

浙江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建立省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2019年全年收集办理问题51.15万个,其中服务企业问题数15.91万个,办结问题50.85万个,办结率达99.4%。今年以来,浙江把深化“三服务”与做好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狠抓长效服务。面向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构建“重点市县、重点项目、重要平台、重点企业”常态化跟踪机制;建设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初步建立起基于平台的企业诉求办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着力减负降本。2016年以来,浙江共出台五批140条企业减负降本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6190亿元,是全国出台企业减负政策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提振市场信心。建立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开展浙江制造“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推动实施政府采购、首购制度,开通“政采云”浙江制造精品馆,帮助企业拓展线上线下市场,稳定发展信心。

强信心——

营造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社会氛围。2019年,浙江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项举措,实施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严格落实关于构建清亲政商关系的意见。据调查,浙江制造业政策环境得分全国第一。

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浙江提出,选树宣传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和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健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集中表彰了亩均效益领跑者、“雄鹰行动”培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类制造业先进单位,45位制造业先进单位代表上台领奖。“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上台领奖的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曹建国说。

  

杭州钱塘新区为1300余户承租方送上政策福利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在新的起点上,浙江按照“六稳”和“两手硬、两战赢”的要求,以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制造业的“稳”和“进”为发展聚力、为小康增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