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七期>浙江各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亮点工作特写
海宁——勇当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

2023-04-15 16:2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佳薇

今日浙江记者  沈佳薇


“芯”动海宁、“光”耀潮城。近年来,海宁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泛半导体、光伏新能源两大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为重点,努力在“产业链”上闯大潮、“创新链”上弄新潮、“生态链”上聚浪潮、“服务链”上掀热潮,勇当全省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

2022年,全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规上产值702.6亿元、增长29.1%,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13.5%;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投资109.2亿元、增长132.6%。


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


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


走进位于海宁市西北角的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会被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现代化厂房所震撼。谁曾想,这里在7年前还是一大片农田和农房,如今却已成为海宁创新发展泛半导体产业的主平台之一。

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泛半导体产业园的诞生壮大,正是海宁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缩影。

2016年底,海宁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瞄准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专用装备、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等三大领域,开拓泛半导体产业“新蓝海”。多元化引进立昂微、芯盟科技、奕斯伟等全产业链项目,差异化建设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平台……7年来,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犹如钱江潮涌,奔腾不息。

目前,海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泛半导体产业链,并从基础领域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晶圆制造等核心高端领域不断延伸,刻蚀机、芯片测试机、离子注入机等一大批半导体装备陆续实现海宁制造。2022年,全市泛半导体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4.81亿元。

站在“双碳”的风口,海宁勇敢追“光”前行、向“阳”而生,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在潮城大地全面铺开。

2012年底,海宁皮革城屋顶光伏项目成功并网,翻开了全市光伏新能源迭代升级的新篇章;海宁市尖山新区,国内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里几乎所有大型厂房屋顶都安装了光伏;在农村,“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型农业模式不断涌现……2022年,全市光伏并网容量达到782.11兆瓦,光伏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7%,智能光伏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


芯盟科技发布全球首款超高性能异构AI芯片;众凌精密金属掩膜版、君原静电吸盘,解决“卡脖子”难题;天通铌酸锂晶片、拓荆晶圆键合设备获得国内首台(套)认定;湃邦光刻胶、元颉纳米二氧化硅打破国际垄断……

近年来,一项项数字产业领域技术突破性产品在海宁不断问世。这背后是该市高标准打造产业集聚平台、高层次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不断健全“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的科创体系,以一流的创新生态推动“两业”攀高的硬核支撑。

位于海宁市袁花镇的阳光科技小镇,以“阳光科创+智造应用”为主线,推动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全面引领光伏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今年初,晶科能源自主研发的“TOPCon电池组件及组串式矩阵系统”被认定为省内唯一的国际首台(套)产品。

被誉为“海宁硅谷”的鹃湖国际科技城,依托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成功吸引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基地、中科院半导体所海宁研究院、浙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形成了“大学+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浙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整合浙江大学各学科的国际化优势,成立了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创新载体,汇聚了数十个教授级硕博士研究生团队。“家门口有这样的平台,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培育帮助非常大。”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宁市已集聚省“鲲鹏行动”专家3人、国家级人才51人、高层次人才8000人。

放眼潮城,一个个科研创新平台正不断释放“磁吸效应”,加速集聚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海宁晶科光伏生产车间


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


投资105亿元的晶科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00天,实现“百亿项目百日建”;投资50亿元的年产36万片微波射频芯片项目,去年3月通过国家窗口指导,5月就开工,将在今年下半年试生产……

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投产的秘诀是什么?海宁市委书记曹国良坦言:“我们秉持‘干最好、做极致’理念,建立项目服务专班,每周对接会商、每周现场破难、每周工作复盘、每周形成备忘。”依托“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海宁努力做到“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海宁先后出台《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数字产业项目招引投入、税收返还、贷款贴息、IPO上市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今年更是启动实施“新兴海工程”,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地、电力、融资等方面的需求。

“泛半导体产品研发一般需要3—5年,如果政府不投入前期资金,企业很难承担研发和开拓市场的风险。”海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海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变“事后补”为“事前投”,成立泛半导体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总规模2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50余个。同时牵手国家大基金体系,成立总规模为16亿元的“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和总规模为20亿元的“半导体芯鑫租赁平台”。

聚焦企业用人需求,海宁市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成立集成电路技术学校、产教联盟,以“工学交替”“订单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精准输送大量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设立外国人来华一件事专窗、建设近万套人才公寓等,为人才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政策最优、资金最足、人才最多、服务最好、氛围最浓,海宁正全力打造“五最”环境,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服务,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