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激活高技能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2024-10-18 15: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李平

李 平

 

  近年来,浙江以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引领,通过构建“产才”深度融合的技能培育体系,打造“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技能创富模式,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技能生态,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从“打工者”变“合伙人”,实现了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29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39.6万人。据调查,2023年全省技能人才平均工资为79510元,同比增长7.6%,高于同期全省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


 

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


“职技融通”

拓宽人才上升空间

  

  8月10日,在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工程实践中心,机电专业学生陶廷友正刻苦磨炼“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我们的学生能操作、能设计、能创新、能协作,毕业时不少人被企业提前‘订’走了。”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钟宝说,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3%;学校培养的高级工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每年为永康市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千人。

  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浙江通过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全省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分别达到98.0%、88.6%。

  技能人才需要培养,也需要科学的评价和选拔。7月26日,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公元股份有限公司精益实训基地内坐满了人,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组织开展装配钳工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对52名职工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权交到企业手中,可以帮助企业从员工培养、生涯设计、薪酬激励和能力评价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将企业创新发展与技能人才成长更紧密结合起来。”台州市黄岩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严亚君说,黄岩区自2020年起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试点工作,目前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企业数达86家,累计评定技能人才1.35万名。

  为打通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双培养通道,《台州市职技融通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试点,完成规定学分的学生,可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此外,宁波等地还积极深化职称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双向贯通,探索“技师+工程师”培养模式,以企业急需紧缺为导向培养评价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以技提薪”

畅通技能致富之路

 

  技能提升如何转变为实际增收?围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浙江开展技术工人“以技提薪”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推动技能人才加快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助力广大青年走技能致富之路。

  以技提薪,让技高者多得。“技能创富,让产业工人幸福快乐地工作。”走进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能看到LED显示屏上醒目的宣传语。作为一家生产制造智能缝纫机的企业,公司自2022年起逐步形成“技能等级+股权分红”的薪酬激励制度:根据管理岗、技术岗等将职业发展通道分为三大序列70余个职类,普通技工可以向高级工、技师、工程师、首席专家不断晋级,职级的晋升不仅可以带来待遇的提升,还可跨平台向管理岗转型。2020年以来,公司高技能人才占比从10%增长到现在的54%,技术工人平均年薪从8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3万元。

  股权激励,让“打工者”变“合伙人”。每天晚饭后,李传芝都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查看公司股价情况,因为股价波动与她的收入息息相关:“2019年,公司对我这样的技术骨干,人均配股3万份。2019年至2022年,我总共拿到3万多元股票分红,相当于每年增加1万多元收入。”自台州市2022年出台《上市公司技术工人股权激励改革方案(试行)》以来,共有13家上市企业通过授予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以及虚拟股等,1013名技术工人享受到股权激励的红利,占股权激励总人数的37.8%。

  凭证贷款,让技能更有含金量。2024年,浙江创新推出“技能共富贷”系列金融产品,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技能共富产业等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根据贷款者的技能称号对应不同的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政策,破解技能人才和技能创富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技能共富贷”累计发放贷款853.9亿元,其中30.1万名技能人才贷款708.6亿元,在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

 

“尊劳崇技”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浙江从培育“汇入”生活、“融入”日常的技能文化入手,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技能人才站上“C位”。

  优化制度供给,让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浙江对“技工友好型”企业开展差异化激励,让重视技能人才从政策倡导变为企业可持续的自发行为。2022年,台州市创新推出《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试行)》,把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和薪资待遇等情况与企业用地、用能、亩均评价、技改补贴等相挂钩,用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福利补贴企业的人力支出成本。2022年以来,台州全市有45家技能创富型企业获得“亩均论英雄”加分奖励,75家技能创富型企业获技改补助2.2亿元。

  培优社会生态,让工匠站上“C位”。全省共有16.05万名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按规定享受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就业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在“两代表一委员”提名中优先推荐技能人才;出台《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明确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技师班(预备技师班)的毕业生,分别视同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毕业生……通过优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树立技能价值激励导向,逐步形成技能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良好生态,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切实感受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营造社会氛围,建设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为建设“可知、可感、可及”的技能型社会,浙江大力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让技工感受到技能培训就在身边。温州市今年3月成立“温州技能夜校”,深度联动各类院校、机构、企业、基层站点,广泛构建线下培训应用场景、线上工匠在线学堂,为企业及各类劳动者就近提供便捷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同时,依托各类生产生活场景,浙江打造了一批技能型乡村、技能型企业、技能型园区、技能型小镇等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让“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