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
“千万工程”解题渔业现代化

2024-12-05 16: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胡静漪 沈晏 祝依凡

胡静漪  沈 晏  祝依凡

 

  从浙江乡村启动的“千万工程”,正在向海延伸。

  近日,全国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在浙江舟山召开,宣传推广浙江海上“千万工程”经验以及全国渔业建设发展治理实践经验。

  202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海上“千万工程”。和“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相呼应,海上“千万工程”实施“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建设高标准渔船。目前,浙江累计完成2200艘引领船和1.1万余艘整治船建设,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8.5亿元,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提供渔船本质安全、推进海上安全系统治理、推动渔业现代化的科学路子。

  

改造后的引领船“浙普渔68333”渔船


渔船更舒适

  

  甲板上,鱼舱的外围挡板从木板换成了不锈钢;船舱内,地板墙面全部换新,船员铺位使用防火材质移门,每间都加装空调;厨房里,煤气罐储用分离,新增的盥洗室有洗衣机、热水器,公共区域还有电视、图书角和医疗箱……

  作为“建设1000艘引领船、1万艘整治船”的海上“千万工程”受益者之一,停靠在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的“浙普渔68333”渔船格外吸引眼球。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但2021年11月摸排结果显示,浙江20年以上的老旧渔船占31%左右,10—20年的渔船占比在52%左右。海上作业海况复杂,渔船设施设备极易生锈、腐蚀和老化;海上通信条件差,遇险很难有效获救,都是渔民群体的痛点。

  “以前天热的时候,船员只能去甲板上睡,既不舒服也不安全。”“浙普渔68333”渔船船老大张智善已经掌舵10年,跟很多老渔民一样,对过去“回家住‘乡村别墅’,上船到处‘脏乱差’”的生活条件反差记忆犹新。

  渔船向“安全、环保、生态、智慧、美观、舒适”靠拢。一个月前,“浙普渔68333”被列入“引领船”的建设名单,按照33条渔船整治规范、24条引领渔船建设标准,实现了全面翻新。

  今年5月启动的海上“千万工程”2.0版,浙江在资金补助上加力:对老旧渔船拆解新造的,符合条件的整船建设最高补助可达90万元;对设施设备按照示范性引领渔船建设标准改造的,最高补助40万元;对更换北斗三代设备的,每套补助4800元。

  “这次自己的花费和补贴资金差不多,都在60万—70万元。”张智善说,省市区政策叠加,可以享受50%的补贴。

  此外,为了给渔船换新减负,浙江建立“省级补助、地方激励、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还探索海洋渔船“两新”融资租赁模式,全省渔民已累计融资租赁3.9亿元。

  

渔业更兴旺

  

  多年来,我国实施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近岸海域养殖业也受到环保制约。随着传统渔业的空间逐渐缩小、收入稳定性下降,不少渔民选择上岸。

  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就业增收?海上“千万工程”正在推进产业兴旺、渔民共富的和美渔村建设。

  走进舟山市普陀区樟州村,面朝大海是一排颇具网红气质的民宿。沐海拾光老板李丹林说,村里原本家家户户都有渔船,但随着渔业衰退,普遍都把渔船转售了。

  看到第一家民宿红火起来,她也动了心。2018年,李丹林投入270多万元改造宅基地,关掉多年的童装店回到村里。这些年,全村近50家民宿陆续开办起来,长三角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7—8月订单火爆,沐海拾光的年收入达到70万—80万元。

  “民宿带动餐饮业,年轻人愿意回来,人气更足了。”李丹林说,现在全村还留着40多艘船,更多人做渔业观光、渔事体验、休闲海钓等新业态。

  2022年,村集体规划建设了大草坪、停车场,今年还要拓宽门口的环岛公路,建设观景平台。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0余万元。

  2021年以来,浙江推进海洋渔船减船转产,全省累计完成减船1944艘,压减渔船功率41.6万千瓦。通过实施美丽渔村建设行动,各地打造海上花园示范村、渔旅休闲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已累计培育渔文旅主体5000余家,带动3万余名减船转产捕捞渔民就业,多渠道促进渔民创业增收。

  眼下,浙江正在打造沿海“一带十四区”渔港经济产业带,在洞头、玉环、温岭等地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今年新增入选定海、龙港后,试点增至7个,为全国最多。通过港、产、城、村融合,浙江加速水产加工业、渔文化和休闲渔旅产业发展,打造临港产业新平台,前5个试点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带动地方各类投资200多亿元。

  

渔民更安心

  

  渔船安全是渔民幸福生活的基石,然而,海上生产安全,需要渔民、渔船、渔港等多方合力。

  为此,浙江近年来全面推行涉海涉渔行业的安全生产系统化治理。

  今年3月,《浙江省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围绕“源头防”“人防”“技防”“工程防”和“管理防”五方面,提升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和本质提升,海上“千万工程”正是其中一个做法。

  在“技防”上,浙江加大数字化运用力度,2021年开始实施“宽带入海”,在2022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渔船宽带网。

  “曾经,渔船在出港五六海里后,由于通信信号无法覆盖,渔民想要与陆地取得联系,可以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但成本高昂;也可以利用短报文进行通信,但十分不便。”“浙普渔66003”渔船船老大陈先铭说,如今,自己的渔船装上了“浙渔安”系统,既能宽带上网,又能为渔船提供精准救援,还可以帮助提醒疲劳驾驶和提供远程医疗援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渔安”能够实时监测海上渔船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渔船事故发生后,通过北斗系统自动获取事故定位,并自动推送至船端AI智能终端,实现让最近的船救最近的人。

  除此之外,“管理防”在海上生产安全中也格外重要。近年来,浙江开展“亮剑”“铁拳”“清港”“雷霆”系列执法行动,严打“三无”船舶、“黑船”、“一船多码”等行为。健全省际间渔船异地作业、停泊共管机制,聚焦外省籍渔船跨海区生产、内河船违规入海、航路通航秩序管控等,定期开展海上联合(交叉)执法,保障海上船舶生产秩序和安全。

  继续推动渔船设备更新,浙江力争到2027年打造数字化、标准化、现代化新型渔船700艘以上,完成10000艘以上渔船北斗三代终端安装以及3000艘以上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