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美红巷”基本单元 |
|||
|
|||
张梦月 李凌婧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小营巷是浙江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诞生地,有“江南红巷”之美誉。2003年12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小营巷社区调研,嘱托要“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2011年7月12日,习近平同志给小营巷社区党委回信,勉励要“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上城区始终牢记嘱托、笃行实干,先后涌现出“湖滨晴雨”“凯益荟”“金牌管家”等基层治理品牌,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多项全国性荣誉。2023年以来,上城区委扛起“守好红色根脉”使命担当,深化党建引领,聚焦改革创新,围绕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全域打造“最美红巷”基本单元,建设全域展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美窗口”。
“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小营巷居民郭爱华是小营街道“红巷·幸福邻里坊”的常客。“这里面积不大,却装进了邻里食堂、雨露讲堂、儿童乐园等多个场景,提供点菜送餐、初心学堂、墙门议事、多彩公益等20余项特色服务,我每天都要到这里荡一圈。” “90后”衢州小伙夏琼鑫是居住在凯旋街道诺巢公寓的一名外卖小哥。“食堂考虑我们下班晚专门提供夜宵服务,每天晚上送完外卖回来,看见食堂的灯亮着,我心里就感觉暖暖的,这里就像我在杭州的第二个家。”上城区正打造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单元”。 年近90岁的居民李爱娟,每天都会到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医养护驿站“打卡”:“我从家里走过来只要几分钟,每天早上来测个血压,然后做一做运动,有时还会教我们唱唱戏。”这个驿站的小院里集聚了日托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大礼堂,旁边还有一个社区食堂,将医、养、护等功能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个个“幸福邻里坊”“医养护驿站”,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缩影。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上城区正加速推进“十分优享”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和美家园”幸福安居圈和“美丽城区”品质环境圈,推动优质普惠资源全域布局、民生服务供给全龄友好,涌现出一批“最美红巷”公共服务项目标志性成果。 上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全域打造“最美红巷”,并非简单地将“红巷经验”复制粘贴,而是以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探索“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实践路径。为此,上城区构建“11353”工作体系:在“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一个目标基础上,发挥各基层党组织“争星晋位、全域建强”动力主轴作用,围绕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三大任务”,创新责任边界、多跨联动、双考共促、要素保障、赋能减负“五大机制”,实现建立一套评价标准体系、打造一批可看实践场景、形成一批基层首创案例“三大标志性成果”,以“一地创新”实现“全区共享”。
“共建共享”汇聚合力
围绕公共治理目标,上城区积极探索市场、商圈、楼宇“社区化”治理模式,试点设立功能型产业社区,打造“最美红巷”基本单元新样本。 在素有“中国服装第一街”之称的四季青服装街区,采荷街道设立了产业社区党委、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站,全面承接街区治理、服务、发展等多元功能。“产业社区的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市场楼层,引领打通治理‘毛细血管’,让底数更清、情况更明、反应更快。”该服装街区产业社区负责人说。 为了让街区“稳”起来,该服装街区产业社区组织22家市场、经合社、企业成立共治联盟,组建区域联防队伍,实现“街区的事大家管”。“自从有了产业社区,街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凝聚力和归属感更强了。”商户们纷纷表示。 社区治理,孤掌难鸣。近年来,上城区通过推动“三方协同”和“五社联动”,做优基层治理共同体。 湖滨街道青年路小区建成时间长,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场所缺乏等问题突出。街道紧抓全域旧改契机,引入“智享生活”专业物业团队,成立小区物管委,实现小区硬件设施与管理服务“双向提质”。 “小区搭建了党组织、物管委、物业企业协同治理规范化平台,定期召开物业联席会议,借助‘湖滨晴雨’民情观察员力量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在物业公司与居民业主间形成良性互动。”湖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这样的红色物业“金牌管家”大物业模式已在上城区成片规范运作,覆盖湖滨等9个街道102个项目。全区住宅小区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534个,协助解决物业重大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业务培训指导150余次。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邻里110”志愿者服务居民 “一呼百应”守护安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南门附近的小巷子里,坐落着一间“调解工作室”。“这是今年成立的医院特色解纷中心,融合医院医务科、保卫科,派出所、街道等多方力量,当医院出现突发事件和警情时,能紧密联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小营街道党工委委员、小营派出所所长阮佳俊介绍。 解纷中心的运转,离不开上城区推行的“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聚焦公共安全领域打造“最美红巷”,上城区建立矛盾纠纷抓源促治工作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安365”公共安全网。 小区野猫乱窜没人管、美容效果不佳引纠纷……这些烦恼在上城区紫阳街道都已成为过去时。“看到保安亭就看到‘邻里110’社区服务站,扫一扫墙上的紫阳邻里码就能实现一码通办、码上就办。”紫阳派出所所长郝武岗说。 紫阳街道创新打造“邻里110”社会治理与服务平台,让“街—社—网格”三级治理有了新引擎。在街道,通过数字驾驶舱一屏统管、全面统筹;在社区,设立“社区值班室”,整合各类力量推进问题解决;在网格,改造门卫、岗亭等设立“邻里110”社区服务站,推出紫阳邻里码,让网格成为收集居民呼声的“前哨岗”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服务台”。 上城区持续推广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有序融入“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推动形成了多点辐射、交织成网、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枫桥经验”城市版上城模式。据介绍,“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推广以来,共治单元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到场平均时间由8分钟缩短至3分钟,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96起,确保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