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氧吧”点亮全域旅游 |
|||
|
|||
文成县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 刘进希 郑国崟 文成,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生态县,是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氧吧”。近年来,文成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不断丰富和深化绿色发展的内涵。 从“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到“旅游产业主导化”再到“将生态旅游作为一号产业”,从重点景区建设到全域景区化再到全域旅游化,这个山区小县翻开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崭新篇章。 如今的文成,处处皆景、时时可游、行行涉旅、人人共享,2018年12月获评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称号。
环境与发展“共赢”
生态好、环境差,是制约文成旅游的一大瓶颈。为此,文成以“179”工程为抓手,纵深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179”工程即确立县城全域旅游这一核心地位,打造7个旅游精品城镇、9个美丽宜游集镇。各乡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的个性化、建筑面貌的差异化、乡土记忆的独特性,治乱点、树亮点、建精品,初步形成了既有北欧风格、侨韵慢城的“国际范”,又有名人故里、畲乡传承的“民俗风”,还有田园风情、古朴元素的“乡土韵”的一镇一品格局。 目前,该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稳步推进。第一、二批13个达标乡镇共计划安排整治项目151个,计划总投资5.865亿元,现已全部完工。 第三批4个计划达标乡镇共安排整治项目64个,计划总投资4.9508亿元。目前1个乡镇已完工,剩余3个乡镇5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 公阳乡挖掘改造和太极文化相关的文化墙、小广场、石人雕塑等,为老街砌石头围墙、铺设石头路面,修复青砖仿古建筑立面,制作实木店招、披檐;百丈漈镇在古村落保护基础上,坚持采用石头、青砖、竹木等自然元素,按传统工艺修复古貌;周壤镇攻坚背街小巷,对菜园进行田垄修整、加装木栏栅、竹篱笆围栏,把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块建成了美丽庭院和休闲广场;周山乡结合民族传统,重现灰瓦白墙加畲族风韵的建筑风貌……一项项整治措施逐渐显现成效。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助力下,文成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气候养生福地,省级文明县城复评、无违建县创建等工作在考核验收中均名列前茅,刘伯温故里创5A级旅游景区以最高分通过省级初评,全县逐步实现城镇重点区域建设水平和景观环境品位的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进步。 依托城乡环境再造,2018年,文成县景区接待游客量、景区门票收入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取得了两位数增长。环境再造更提升了当地形象,带动了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近年来,该县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其中50亿元以上两个,谋划实施了一批总投资超400亿元的重大涉旅项目。
资源与产业“牵手”
今年元旦假期,寒潮突至,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村并没有因为气温的寒冷而变得冷清。“悦慢小院”的特色招牌长桌宴从日落时分开到华灯初上,台上畲族儿女深情对唱,台下数百游客叫好不断,100多个民宿床铺更是早早就被预定一空。 从让川村一路向西,顺着洞宫山脉上的公路驱车20公里,就到达一个“网红”小镇——铜铃山镇。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6.5%,拥有滑雪场2家,农家乐26家,民宿、酒店床位数共2600个;天鹅堡度假别墅区第三期项目正加紧建设,10余公里的自行车慢行环道已对外开放,美食体验街区也正在建设中,计划引进咖啡吧、酒吧等业态……今年元旦假期,铜铃山镇共接待游客5500多名,旅游收入超过260万元。 以特色文化、生态资源等独特优势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是文成发展全域旅游的支点和抓手。西坑镇结合畲族文化,打造畲家长桌宴、畲族婚嫁礼仪等民俗体验项目;玉壶镇结合“侨韵文化”,打造侨乡慢生活休闲旅游街区;南田镇以伯温文化为主题,开发刘伯温系列文创旅游商品,规划建设伯温文化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如今,文成17个乡镇个个都有自己的旅游节庆活动,月月都会上演主题旅游活动。 在已经获批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等六大平台的基础上,文成通过“旅游+”“生态+”“互联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推动重大平台产业化,启动“生态旅游+八大经济新业态”的生态产业培育计划,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力争让县域每个角落都能拥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动能,为全域旅游腾飞插上翅膀。
文成县西坑畲族婚嫁礼仪民俗体验项目
扬长与补短“并走”
作为我省少数不通高铁、高速的县之一,文成长期处于一级公路、高速、港口、铁路、机场“五个没有”的状态。40万文成人本着“砸锅卖铁办交通”的理念,下决心补齐交通短板。“十二五”期间,文成建成了新56省道南田连接线,把县城到南田的通车时长缩短了一半。此外,56省道文成花园至西坑段、铜铃山至泰顺黄桥公路相继建成,樟台至柳山公路扎实推进,完成交通绿道网建设325公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道为主干道,以县道为支线通向乡镇、辐射至农村的“鱼骨状”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主要中心镇“半小时交通圈”目标。 2016年,文成被浙江省交通厅列为“浙江省交通补短板典型示范县”,在“十三五”期间,文成将投入120亿元,开工建设龙丽温高速瑞文段、溧宁高速文泰段、溧宁高速文景段,从2019年开始,文成每年能通一条高速公路,到2021年,高速公路境内里程将达100多公里。同时,改建新建G322樟台至龙川段、G322西坑至景宁段、青文泰公路玉壶至泰顺段3条国省道,打造文成县周边县市区半小时交通圈。 补齐交通短板的同时,文成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在重点涉旅场所累计建成停车场62个,停车位总量10000余个;重点推动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建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新馆,在重点旅游乡镇建成公园、广场10余个;进一步完善通往景区的旅游交通指引体系,规范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成全县旅游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落实景区监管系统、电子门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免费WIFI全覆盖等。 扬生态文化之长,补交通配套之短,从景点、到景观线、再到全域这个层面,文成全域旅游的系统正在一步一步成型,不断放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后发崛起”的综合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