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
|||
|
|||
邵玩玩 汤烂烂
夏至时节的嘉兴南湖,风光旖旎。登上湖心岛烟雨楼,向东南方向眺望,一艘飞檐斗角的画舫船静静停驻在湖光山色中。驻足船前,仿佛又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一百年前,就是在这艘看似普通的画舫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嘉禾大地,也因此有了最闪亮的名字——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嘉兴南湖 一叶红船映初心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举行,代表们逐条逐句地讨论着党的纲领和决议。原本顺利的会议,在30日晚上因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停止。 接下去怎么办?当天晚上,代表们聚集在李达的家里,商量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行复会。负责会务工作的王会悟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她的家乡——嘉兴南湖。她说,南湖离火车站近,交通便利,在湖上租条船继续开会,隐蔽又安全。对此,大家集体附议。 8月2日,王会悟与部分代表先行来到嘉兴,入住张家弄鸳湖旅馆,同时托旅馆的账房雇了一只中型游船。次日,除李汉俊、陈公博外,其他代表均乘早班火车抵达。上午10时半左右,王会悟已在火车站迎候,随即领大家到南湖渡口,乘摆渡船上了湖心岛烟雨楼。 租来的这只游船,长约16米、宽约3米,内设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以右侧一条夹道贯通。为安全保密起见,代表们特地让船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湖中来回飘荡,大家围坐在中舱的八仙桌旁开会。为了掩人耳目,船上还特意准备了麻将牌,一旦遇到巡逻船,就打麻将来作掩饰。 因上海会场的变故,大家都主张缩短会期,“决定尽一日之辰结束会议”。在这种默契下,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从上午11点左右正式开始,没有长篇大论的发言,每个人都加快速度,集中研讨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午,代表们在船上吃饭;下午,边上小游船渐渐增多,湖上飘荡着留声机中京戏的唱段,一派喧闹。 那时的游客不会想到,身边的小小红船承载起千钧,一个大党在这里诞生了。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当选为中央局成员。 大会闭幕时,有人提议:“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全体代表紧握右拳,轻声又无比坚定地呼喊道:“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这一声时代的最强音,注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南湖红船”也由此开启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
万千党员践使命
今年,几乎与党同龄的沈如淙老人成了“网红”,他曾以教书掩饰地下党身份,积极筹建吴嘉湖独立团,策反争取国民党地方武装。从嘉兴市政协主席职位上离休后,沈老更是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不断资助贫困学生,向慈善总会捐款、交纳特殊党费达20余万元。 101岁高龄,精神尚矍铄,简朴的家中悬挂着他自己的笔墨——“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漫漫人生路,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是他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细数嘉兴百年流光,解放前吴嘉湖独立团成为第一支武装力量,建国之初获得毛主席亲自批示的“新仓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又有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革命、改革的步伐如时针顺转,未曾停歇。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他指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如今,红船精神成为嘉兴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座右铭,不断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临街的道路需要安装隔音板;老旧公园得重新改造,更新配套设施……”翻开南湖区七星街道三家浜社区党委书记王雪峰的工作笔记,他从微网格中收集而来的民生小事,均被打上星号,成为工作的“头等大事”。 在嘉兴,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这样一块“责任田”。源于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全市党员干部都下沉到9.2万个微网格中,“纳凉会”“板凳会”“恳谈会”,面对面听民情、解民困、分民忧。这一机制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质效,获得群众一致点赞,入选全国基层党组织创新最佳案例。 疫情防控战、汛情阻击战……近年来,1.74万个基层党组织、24万个党员全员联户、9.2万个社区治理微网格、6200名党员驻企服务,共同筑起了基层坚强堡垒,他们成了群众安康的“守护者”、助企服企的“店小二”、村社稳定的“主心骨”。
红船精神新光芒
行进新时代,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37位,嘉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创新动能日趋强劲。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篇布局,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嘉兴,开启“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先河之举。目前嘉兴共有重大创新载体370多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2020年,科技创新主要考核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省级引才计划、省海外工程师人数均列全省第一。 开放发展不断深化。扛起“桥头堡”和“门户”的使命担当,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嘉兴火车站、有轨电车、城市快速路等一大批现代化交通设施建成投运,通苏嘉甬、沪乍杭、沪平盐和军民合用机场等取得重大进展;新增毗邻地区政务服务类项目51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59个,居全省首位。 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成现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1万元和3.98万元,比值为1.61。嘉兴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20万元,成为全省首个村年经常性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的设区市。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嘉兴将全部财力的78.2%用于改善民生。市本级高速环线免费通行、南湖景区免费开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全落地。在省内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医养护”智慧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典型,人均预期寿命全省第二。健身绿道、健身广场、“健心客厅”等成为幸福嘉兴的“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