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二期>红色故事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2021-07-01 16:4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哲 龚献明

今    哲    龚献明

 

从沪昆高速公路义乌段的“望道互通”出口驶离,驱车沿着山脚公路蜿蜒而上,便来到了分水塘村。100多年前,陈望道就在村里的一个柴房中,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引进了中国。

如今,作为《共产党宣言》首译地的义乌,已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县变身“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用一个县域的发展印证了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义乌国际商贸城

  

点燃信仰的火种

  

雨后初晴,阳光从层积云的缝隙中洒下,恰好落在分水塘村天井老街的石板路面上,映出了一道长长的光带,仿佛铺就了一条充满光芒的道路。

“这里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住的柴房。在这间柴房里,他曾误把墨水当成红糖蘸粽吃……”6月21日下午,在陈家柴房,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仕杰正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陈望道的故事。

在一旁的电视屏上,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原来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翻译这本书。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时间上溯到1920年2月。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愤然离职的陈望道接到一项任务——翻译《共产党宣言》。随后,他马不停蹄地回到老家分水塘村,在一间简陋的柴屋里全力以赴完成使命。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克服了翻译过程中的重重困难,费了平常译书几倍的工夫,才把全文译了出来。

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译稿。《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17版了。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宣言》在北伐军中广泛流传。

“信仰的火种,从义乌的小村落点燃,引领中国革命不断前行。”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坚定永远跟党走

  

分水塘这个一直默默隐匿在大山深处的普通山村,也因为陈望道在此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而闻名省内外。

借助独特的红色资源和丰富的山水景观,陈望道故居的保护开发被确定为义乌市名人故居保护的牵头项目,城西街道规划的总面积24.2平方千米的“望道信仰线”应运而生。通过土地流转,老街改造、故居修缮、柴房复原等工作稳步推进,由此打造了以历史文化街巷、陈望道故居、望道展示馆为核心板块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新辟了“宣言诵读厅”“初心承诺厅”等红色文化互动场景。2020年以来,超过6万人次游客慕名前来分水塘感受“真理的味道”,带动村庄综合收入近百万元。

“以前村里的房子大部分破破烂烂。现在破烂危房拆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整齐的天井老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6月22日,分水塘村老党员陈明奶收到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位有着78年党龄的老人17岁投身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被评为“战斗英雄”。如今,陈明奶还经常拄着拐杖到陈望道故居转悠,时刻关注村里的发展变化。

从最初的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到华丽转身再到锻造辉煌,义乌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义乌市场历经5代变迁12次扩建,不断把市场的体制机制优势推向新境界,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着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步伐持续加速。

最早的“弄潮儿”之一何海美说:“义乌发展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一批诚信、勤劳的老百姓,更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从内心感恩党,永远跟党走。”

  

陈望道故居


争当先行示范地

  

信仰之光,闪耀前进道路。2006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义乌,推动当时已在浙江掀起的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热潮。他感叹:义乌的发展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

此前的2006年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义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

义乌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坚定围绕“商”字战略定力,与时俱进念好“商”字经,大力推进市场贸易、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承载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强。

2020年,义乌市地区生产总值1485.6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129.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80137元和42158元,成为全国体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县(市)之一,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域实践的新成果,为浙江和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新贡献。

如今的义乌,市场迭代升级步伐持续加速,市场主体总数突破73万,每10个人里至少有3个老板。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以倍增理念超常规谋划公共服务供给,引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实施幼儿园“百园工程”,近年来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4所;浙大四院、妇幼保健院等10所医院完成新建、迁建,全市群众无障碍享受“15分钟城市文化圈”“30分钟乡村文化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奋战“十四五”,义乌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加快打造数字化双循环战略节点、率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示范地,实现“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创造义乌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在践行“五大历史使命”中走在前列,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贡献义乌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